灾难性的新闻报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898789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难性的新闻报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灾难性的新闻报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灾难性的新闻报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灾难性的新闻报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灾难性的新闻报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难性的新闻报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难性的新闻报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灾难性的新闻报道 篇一: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摘 要:灾难性事件是指那些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作为媒体,在第一时间公布公众关心的新闻,尤其是公众关心的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是职责所在、是追求所向,能否发出最快的最能打感人的新闻,既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也是对记者和媒体最具挑战性的要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应注意和预防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充足表现“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把人文主义关心精神渗透在多种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之中,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关键词:新闻媒体;灾难性新闻;受众;以人为本引 言灾难

2、性事件包含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不论是哪个国家,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全部难以避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该坚持立即、正确、客观的新闻报道标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法和方法,牢靠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正 文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通常包含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由非人为原因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难,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原因或多种社会矛

3、盾而造成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关键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含有忽然性,冲突猛烈含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含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含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一、注意和预防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因为灾难性新闻事件的反常性、震撼性等原因,灾难性新闻事件是多种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不过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因为观念、立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部分媒体对于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从非人性、猎奇角度出发,只关注灾难本身,片面追求感官效果。和灾难事

4、件伴随的往往是人身的伤害,如:洪水中漂浮的尸体,大火中烧的面部,车祸中残缺的肢体,被犯罪分子烧伤、砍伤的面孔、躯体,等等。这些血腥、恐怖的场面含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部分记者片面认为,这些画面才是好新闻,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对这些场面不遗余力地加以夸大、渲染,令人毛骨悚然。(二)“为新闻而新闻”的强盗式采访。因为灾难性事件的特殊性,灾难事件的当事人往往出于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目标,或因为过于难过、悲痛,通常不愿意接收记者的采访,但有些记者不顾当事人的感受,用尽满身解数展开“强盗式”的掠夺采访,硬强迫当事人或其亲人开口叙说不堪回首的灾难,尤其是提问方法冷酷、轻浮,对当事人或亲人造成严重心理伤害,无

5、异于在正流血的伤口再撒上一把盐。(三)追求“纯客观主义”,无视当事人的隐私保护。灾难新闻的报道中,部分记者在有闻必录、“眼见为实”的纯客观主义理念的误导下,在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无视当事人隐私保护的现象十分严重。常见的表现关键有:未经许可,在报道中使用当事人及其家眷的具体背景材料,如公开被伤害者的病例统计、相关个人档案;不加任何处理地对伤亡者身体特殊部位损伤的影像画面进行展览,如头面部毁容性损伤、女性特殊部位损伤等;暴露未成年当事人的姓名、影像;直接出现未遮盖脸部的死亡者尸体的画面等。(四)用词轻薄,缺乏人文关心。因为灾难新闻往往现场惨烈、伤亡严重、影响广泛,尤其是作为新闻主体的“人”,在灾难

6、新闻中处于“很态”的情景,如受伤、死亡、悲痛、绝望等等。而这种“很态”经常是大家不愿意示人的,媒体对当事人“很态”情景的公开展示将会使当事人受到深入伤害。因此,媒体在报道用词上,应该庄重、客观。然而,有些媒体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却极尽渲染之能事,用词轻薄,玩弄辞藻,对受害 受伤 者缺乏起码的同情,甚至幸灾乐祸,浅薄、低俗、下流,对生命极不尊重。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种种不良表现,使媒体公信力、美誉度下降;形成信息误导,不利于社会稳定;侵犯公民隐私,轻易引发法律诉讼;缺乏人文关心,对当事人及其亲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难以消除的人生阴影;迎合少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实际上,不管是什么国家

7、,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全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自然性灾难;也不管是什么国家,不管其科技多么优秀、发达,管理多么科学和完善,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性灾难。就拿2021年5月,非典阴云连续弥漫在中国的上空,和2021年1月,中国南部部分地域遭受的五十年不遇的冰灾来说,在我们这么一个幅员宽广、人口众多的国度,偶然发生部分天灾人祸的灾难性事件也是较为正常的事情,无须大惊小怪、怨天尤人。关键是面对灾难性事件,我们的新闻媒体到底该怎样去报道它,以达成经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受众,化解矛盾和情绪,稳定社会秩序,立即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的目标。二、坚持立即、正确、客观的新闻报道标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

8、中国,新闻媒体负担着上情下达、反应社情民意的任务,发挥着舆论向导、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作用。也就是说,大众传媒既要公布党和政府的主要信息,也要立即传输社会公众所需信息,尤其是部分相关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的信息。以前的灾难性事件报道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因为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查清,部分地方政府往往要求新闻媒体“待原因查明后再作报道”。孰不知,这么做会失去报道的最好时机,不但使新闻的立即性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2021年11月10日早晨,家乐福重庆沙坪坝店发生一起因争抢特价促销食用油而造成的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人重伤。就属于一起经

9、典的社会性灾难事件,新闻媒体反应迟钝,报道滞后,显得被动。二是因为灾难性事件全部不一样程度地含有消极性的后果,从表面上看这种报道和我们提倡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有所抵牾,所以,有些部门以“轻易引发人心动荡和社会恐慌”为由对灾难性事件信息进行限制和封锁,从而使这类报道“胎死腹中”。三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作祟,部分地方行政官员对于发生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灾难性事件,往往采取文过饰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生怕有损于自己的政绩,影响到头上的那顶乌纱帽,于是千方百计地阻挠新闻媒体的调查采访,甚至编造和公布虚假信息,欺上瞒下,对付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我们认为,作为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一事目前,以“稳定

10、压倒一切”为新闻报道的着眼点无疑是正确的。不过,在关键时刻保持缄默不等于就一定是维护稳定,相反轻易引发不稳定。因为这么做往往只会加大政府的工作成本,加重群众思想的负担,加剧社会矛盾,于社会安定不利。再说,在信息技术日益当代化的今天,要封锁消息只是“一厢情愿”,当大家无法从大众媒体上获取信息时,自然会转向人际传输、网络传输,甚至域外媒体。所以,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时下的新闻媒体既没有必须也不可能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封锁”。正确的做法是,以主动的姿态介入,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和采取的方法,使群众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宣传科学的态度方法,使群众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本事,即使处理突发事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

11、难度,也会得到群众的了解、信任和支持,使整个社会形成协力,共渡难关。青岛石油在这次突发的冰灾事件中,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以愈加开明和务实的态度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对抗击冰雪灾难天气起到了极为主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灾情的通报上给予新闻媒体极大的报道自主权,新闻媒体立即、详尽地对受灾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从而充足发挥了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作用。三、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舆论学认为,新闻作品不一样于文艺作品,大家需要它关键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解除对环境的迷惑。正如北京大学新闻和传输学院龚文庠教授所指出的:“人的一个基础心理功效是对外部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见,失去了这种了解和预见能

12、力,人就会感到不安。”这在舆论上便表现为惶惑。所以,要引导舆论,新闻媒体首先要满足受众认识环境、确立观念、自我寻因的需要,尤其是在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期,大家对新闻报道的需求量将急剧增大,立即、详细、具体地提供信息,对于预防社会舆论走偏意义重大。换句话说,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既是一个进行信息确定、材料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新闻报道影响着她们已经有观念的一个过程,而这正是新闻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直接方法。不但如此,受众接收新闻信息通常还不是单一行为,而是带有连贯性的,甚至形成一定的接收习惯,方便经过连续的接收而降低对于本身环境不确定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新闻信息的出现必需前后衔接,既不能中止,更

13、不能前后矛盾。所以,对于新闻媒体来说,采集和提供充分、连续的信息,让受众以正确的思想认识所处的新环境及其行为规范,这本身即是一个很主要的对舆论的引导。受众知情权原先是个法学概念,以后又被新闻学所接纳,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等。它是指受众享受经过新闻传媒了解其欲知、应知而未知事实的法定权利。对于灾难性事件来说,不论是自然性灾难事件还是社会性灾难事件,全部会给大家在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这种事件的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无疑全部含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很轻易激起受众的新闻欲望。在灾难新闻中,知情权通常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受众作为新闻接收的主体所含有的对灾难相关情况了解的权利;二是遇难者亲属和

14、灾难受害人对事件全部真实情况和细节了解的权利。所以,灾难新闻应是对灾难性事件的全方位的报道,它包含灾难形成原因的分析、抗灾救灾、责任追究、经验教训等。通常来说,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从新闻传输的角度来看,拥有三个可资报道的侧面,即灾难性事件本身、灾难性事件的受害者、灾难性事件引发的政府或社会行为。而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受众均含有知晓的权利,新闻媒体应满足大众这种知情权的需要。公众的知情权、表示意见权应该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这次抗击冰灾的报道中,几乎全部的新闻媒体全部拿出黄金时段或黄金版面关键报道这一重大灾情的真相,起到了化解情绪、稳定人心的主动作用。应该说,在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中,新闻媒体的作用功不

15、可没。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湖南卫视、湖南经济电视台等,分别对冰灾作了专题报道,并进行整点及字幕滚动式播出,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四、讲究报道的方法和方法,牢靠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假如说灾难新闻报道在满足受众知情权、实现舆论监督权的时候是把灾难性事件作为客体来看待的话,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还存在着一个怎样对待灾难性事件的主体即灾难的亲历者或受害者亲属的问题。这里实际上就是指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怎样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人文主义关心精神。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文主义关心”逐步进入大众传输的视野。在传输过程中,新闻传媒所提倡的通常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提

16、倡社会公正和平等,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权益。同时,“人文主义关心”还不忘对“人”这一主体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愈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报道方法,含有人情味,充满感情地关注被报道者的遭遇和命运。因为“人文主义关心”所强调的正是人的精神层面、心理层面,所以,灾难新闻的报道方法不但关系到灾难信息的传输效果,而且还关系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和面貌(自:.xiaocaOfaNW 小草 范 文 网:)。篇二: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浅析和启示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浅析和启示一 灾难性报道关涉政府公信力所谓新闻传媒公信力指社会公众对于新闻传输媒介在新闻传输方面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等的总体评价。1多年来,中国媒体对灾难、突发事件的报道大大增加,反应出自2021年非典危机以来,政府在信息公开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