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充分发挥评价对我市初中语文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要求,全面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试题要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力求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好地考查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的潜能.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二〕试卷结构试卷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和文言诗文的积累运用,满分30分,其中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约占18分,文言诗文的积累运用约占12分.第二部分为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占16分〔课内文言文约占8分,课外文言文约占8分〕,古代诗歌阅读占4分.第三部分为现代文阅读,满分40分,其中文学作品阅读约占22分,议论文或说明文阅读约占18分.第四部分为写作,满分60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三种类型.试卷中选择题的分数不超过总分20%.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值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值在0.4至0.7之间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值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按照7:2:1分布.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范围考查《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只考查《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指定篇目见本考试说明附录一〕.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部分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中的散文部分〔说明:"《庄子》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不考;《送东阳马生序》考查范围: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另一段取材于课外散文.课外文言文的难度略低于教材,考点在课内.考查古代诗歌和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二〕考试内容与要求1.积累与运用〔1〕能够正确识记、使用3500个常用汉字与语文版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能读准字音,记准字形,了解字义;能正确运用汉字;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2〕能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辨析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了解基本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能修改病句,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能提炼概括信息.〔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4〕了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部分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涉与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部分建议阅读的课外诗歌散文作品〔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和长篇文学名著的作者与内容.〔5〕能正确理解并准确默写本考试说明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古今优秀诗文进行合理表达.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古诗文阅读〔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3〕能够正确断句.〔4〕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6〕能赏析作品形象.〔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3.现代文阅读〔1〕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2〕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3〕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5〕在阅读中,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7〕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能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8〕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9〕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能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答阅读中的一些问题.〔10〕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4.写作〔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得体.〔2〕能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丰富表达的内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3〕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常见应用文.写记叙文,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4〕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5〕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四、题型示例〔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推敲〔qiāo〕饶舌〔rào〕决窍〔jué〕无可言喻〔yù〕B.清澈〔chè〕 训诫〔jiè〕控诉〔shù〕井然有绪〔xù〕C.严谨〔jǐn〕 元勋〔xūn〕捷径〔jìnɡ〕 孤陋寡闻〔lòu〕D.蜕变〔duì〕 绚丽〔xuàn〕肆虐〔nüè〕 不可思异〔yì〕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B.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C.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A.高雅淡然平静B.高贵淡泊平静C.高贵淡然平和D.高雅淡泊平和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2分〕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③犹如春风野草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眼睛才能收获到脸红的信息.A."彩色世界""哺乳动物""分辨颜色"都是偏正关系的短语.B.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收获"改为"捕捉".C."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一句中的主语是"其他".D."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是递进关系的复句.6.语文综合实践.〔2分〕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家长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学生,对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7.下面是关于母爱的句子,请仿照它的写法,以"父爱"开头,写两个句子.〔2分〕例句1: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例句2: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8.名著填空.〔4分〕〔1〕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2分〕《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着抗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正在这样做的时候,敌人就放了几千枝箭,有许多枝射中了我的手和脸.这时我不但感到箭创疼痛,工作也大大受到干扰.我最怕伤了眼睛,如果不是那时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办法,难免弄得双目失明."这是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话,请问格列佛的"应急办法"是什么?请概括作答.〔2分〕9.古诗文默写填空.〔12分〕〔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现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2〕龚自珍《乙亥杂诗》中","两句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誓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3>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4〕在春和景明的日子登上岳阳楼,就会有畅快高兴的感受,其内心感受可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表达,即,.〔用《岳阳楼记》的原文回答.〕〔5〕写出与鸟有关的古诗句.〔写出连续的两句〕〔6〕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学不可以已〔〕〔4〕故木受绳则直〔〕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3.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14.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分〕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4分〕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15.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2分〕16.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2分〕〔三〕现代文阅读〔满分40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