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889176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资源内容摘要: 由于行政制度、 经济体制、 传统文化、 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制约, 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阶层, 企业家的作用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因而严重 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 本文提出的观点是必须尽快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形成企业家产生的 机制,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关键词:企业家 企业家阶层 人力资本一个企业的生产水平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 而企业能否取得高效率, 首先取决 于人,尤其是企业领导者。美国、日本除了以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著称于世外,像卡内 基、福特、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及盛田昭夫等一大批卓越企业家的领导才能也是众多企 业家学习的典范。

2、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取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开发与运用。 我国当前乃至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阶层。西方企业家理论介绍 从经济史角度可把西方企业家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企业家是指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敢于创业、冒险的早期创业型企业家,主要通过开发矿山,远洋运输,兴办纺织业等起家。 第二代是指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竞争型企业家。第三代是指20 世纪中叶到现在的职业型企业家。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 西方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产权制度不断变革,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使专门行使管理职能的职业企业家应运而生。由此可知: 企业家

3、是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 正是企业家的创新冒险精神创造 了企业的利润, 促进企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贡献出巨大力量,理应受到重视。企业家必须 具备坚定信念、优良品德、创新精神、刻苦耐劳、优异才能等素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家 阶层已经发展到职业化、 市场化阶段。 这些基本原理对我国造就企业家阶层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我国企业家阶层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改革以前, 我国只有企业领导者阶层, 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 阶层。 因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代替了企业家的职能, 企业领导者只须按照上 级计划指令行事。 改革开放后, 我国逐渐出现一些企业家, 如早期的乡镇企业家有浙江万向

4、集团的总裁鲁冠球, 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 他们为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奠定重要的基 础。自 1985 年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加速发展,来自城乡个体户和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 机关干部及科学技术人员成为民营企业家。如四通集团总裁段永基,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等。大体而言, 我国企业家阶层的成长过程有两大特点: 第一, 多起源于商人而不是起源于 发明家型的技术人员; 第二,企业家被承认的历史比西方滞后了许多, 现在企业家阶层的地 位问题还没有解决。 究其原因有: 中国传统观念轻视商人的地位。 历来的封建王朝都奉行 “重 农抑商” 的政策,对商人采取打击与 * 的政策, 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新中国建

5、立后, 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中国社会的主要阶层有: 党政干部阶层、 知识分子阶 层、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 这种结构具有高度集中控制的性质, 权力及信息都是自上而下传 递。法人成长的市场机制根本不存在,所以企业家阶层难以形成。 改革开发以来, 国有企业 一直在探索中前行,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缺陷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受到种种 * 和约束, 没能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另一方面, 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但是民 营企业家的地位没有得到尊重, * 、大众不以平常心看待企业家的成败,不善待企业家, 使他们承受着除了经营管理好企业以外更多负担。如果从国民心理的角度分析, 中国企

6、业家与发达国家企业家相比, 走的道路更艰难的原 因主要是中国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西方人看到别人成功, 会承认, 会 羡慕, 而且羡慕过后马上会学习、追赶, 最终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成为强人; 中国人看到别人 成功,不但心里不承认,而且由羡慕变成忌妒,还诅咒别人有一天飞来横祸,遭遇滑铁卢。 这种人只能在幻想和怨愤中堕落成为弱者。 两种心态导致截然不同的行为和结果。 当这些心 理在集体中生根发芽,就会影响群体的命运, 前者可能欣欣向荣, 后者却停滞不前,也就形 成所谓的经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 中国自古就有 “枪打出头鸟” 的谚语,没有企业家的时 候,大家呼吁企业家出现;但企业家出

7、现的时候,又遭到大众的排斥,其财富、权利、地位 甚至才能都成为众矢之的。 可见, 企业家阶层的培育需要健康的环境, 需要社会每个成员的 支持与谅解。造就企业家阶层的环境和机制首先, 要对企业家有正确认识, 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企业家是富国强邦不可或缺的人 力资源, 可惜很多人都没有真正了解到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领导作用, 也没把他当作一种 主要职业。 部分政府机关把企业家当作自己的附属物, 因某些经营者素质不高或出现 “害群 之马”,就全盘否定企业家队伍,不敢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有所作为。所以,造就企业家阶 层必须优化社会环境,树立企业家的“人力资本”观念。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起“企业家 就是

8、生产力”的 * 环境,提高全民族对企业家社会价值的认识; 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企 业家的崇高形象, 鼓励优秀人才主动追求企业家这一职业。 归根结底, 要使中国企业家形成 一个独立的阶层, 必须在社会政治的权力格局中, 承认他们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其次,转变观念,摒弃“官本位”思想。改革开放20 多年,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但从整个社会层面看, 普遍缺乏冒险创新意识, 制约了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有学者提出中国 社会需要塑造一种企业家精神, 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创业的精神。 有了创业者才有更多的就 业者, 创业因此比就业更重要。 政府要提供优惠的创业条件, 鼓励追求个人精神生活和个人 成

9、就, 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声音, 而不是扼杀宝贵的进取精神。 只有整个社会都形成更 公平公正的态度才有助于奠定企业家承担风险和创新的心理基础。再次,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全方位的企业家制度。 “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最基 础的原则。 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 也需要科学制度的管理和保障, 如企业家的选 聘、任用、考核、报酬、监督及组织制度等。由于目前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滞后,过渡时期双 重体制的并存导致企业家具有亦官亦商的“两栖”色彩,使得现阶段企业家并没能和土地、 生产资料、 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一样实现市场化, 因此, 要以法规制度使企业家市场化、职 业化。解除厂长、经理对部门和单位的人

10、身依附关系,减少代理层次。坚持公平竞争、择优 录用的原则,变企业家政府配置为市场配置。 落实年薪制、期权股票制的报酬制度,实现激 励与约束的统一。除了完善的企业家制度以外, 健康的企业家人才市场也是不可缺少的。 人才市场可以通过资质评价中心、 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测评企业家, 使之找到最能发挥才能的位置。 有效的 企业家人才市场还会促进企业家竞争机制的培植,由市场的优胜劣汰调节企业家的上岗任 免,使他们获得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控制能力和开拓能力。最后,建立培养企业家的教育机制。 提升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系统化的、 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可采取以下途径: 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 通

11、过各种培训班提高管理 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开阔眼界。 企业内培训。 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必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这就 需要在具体的企业经营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内资源和各种机会锻炼企业高层管理者。 组织企业家论坛、年会等活动, 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交流。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 同时 使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播开去, 有助于企业家整体素质的提高。 设置专门的教育机构, 广开国 内外培训渠道。 对企业家培训要有适当的资金投入, 要制度化, 让企业家有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适应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高素质的企业家,当前, 真正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 “瓶必须在全

12、社会范围内营造为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颈”是缺乏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因此, 健康环境, 配套进行相关改革, 加快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参考资料:1. 丁栋红,论企业家阶层及其在中国的成长,社会科学战线,2001/062. 常海庆、樊五勇,市场经济呼唤职业经理人3. 吴国英,打造职业企业家阶层,经济论坛,2000/15更多相关文档企业管理模式调整中的人员心理调适(3719字)论中小企业集群文化的孵化器模式(3810字)正确确定企业使命(3499字)简评企业管理体系的演化(2316字)企业经营战略伸缩与转型(5184字)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的机理研究(8962字

13、)大学衍生企业发展机制研究(4102字)高新区企业成长过程的个案研究(3058字)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4918字)黑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空间及对策思考 (4128 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 Email 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 !收藏到书签里: Email:站长统计绞 榍 卜 铮 ?script src=Ian guage=javascriptEmail:站长统计/table0.2更多相关文档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成长的机理研究 (8962字)大学衍生企业发展机制研究(4102字)-高新区企业成长过程的个案研究(3058

14、字)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4918字)-黑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空间及对策思考(4128字)也谈中小企业发展问题(3525字)-美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动因的归核化因素(5288字)价格竞争五大应对策略(3712字)温州企业治理结构特点与演变路径(5059字)浅谈国企经理人激励原则(3528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站长统计慈馋珂?僮笊低场臾唱兰禺笠倒芾陀环觅硏缥踩斫偷缱由祷衿 教匸环取同探欠枪垠先梅亲T等喩笔褂谨丄廿换帯就钟描谄笠踽肪日赏碌挠T桓鼋锥涡缘闹氐慵苹 才-

15、员乃悄 養?nbsp;重视数据建设原则。信息系统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只有建立准确的、全面的数据库,才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因此,企业在信息化规划初期就应根据发展目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统一、全面的数据指标体系,基本数据库的采集要有组织保证,并能及时补充、 分析,数据项的采集要规范、标准,对数据要经常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和 准确性。(2)分步骤进行信息化时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依据 按照信息技术进入企业组织的大致时间顺序、 对企业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 依赖程度来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 ( 见表 2)。根据信息技术进入企业组织的大致时间顺序、 对企业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依 赖程度, 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分为: 辅助办公技术、 通信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 自动化技术、 预警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 后四项技术又被统称为商业智能技术。 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应用 对企业组织功能都会产生影响。 按照企业所处的瓶颈阶段来选择。 Venkatraman 总结出 IT 引导企业转变的 5 个阶段: 局部应用、内部集成、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经营网络重新设计、经营范围重新设计。浙江大 学的李俊等人在 Venkatraman 提出的阶段理论基础上, 根据中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进 程,提出了三阶段理论: 部门内应用阶段、部门间应用阶段和企业间应用阶段。对于一个成 长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