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8891638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杜阮中心初中 何小花 【摘 要】 离异家庭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学校园已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及家庭教育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棘手问题。本文结合个案,通过对问题学生症状的分析,指出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的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其走近同学、班级、老师和家长,最终走出心理阴影。【关键词】 离异家庭;教育;中学生;心理2011年11月,南京一年仅13岁的花季少年豆豆(化名)从自家8楼窗台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原因只是没有默写出单词,被父亲批评了几句。同年发生了一起中学生跳楼事件,一名初一男生与同学吵

2、架后遭到老师批评,竟从学校教学楼跳下,导致终身瘫痪。而以上两位少年都生于离异家庭。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脆弱,让人痛心,也让社会对离异家庭的少年的整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担忧。那么,面对这种情况的中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应如何看待并解决呢?本文结合典型个案,浅谈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一、典型个案小曾同学是湖南人,2011年随母亲来到广东,并在我校初一就读。第一学期该学生表现良好,为人乖巧,跟同学有说有笑,学习勤奋,成绩中上。但第二学期开始就像变了个人,成绩一落千丈,作业一塌糊涂,在校常做出一些怪异行为,对事敏感,好朋友越来越少,且当面顶撞老师,写作文骂语文老师。对老师的教育不屑一顾,或扭开脸不做声,或是

3、突然跑掉。所有任课老师对他都小心翼翼,生怕他做出危险行为。二、现象分析作为小曾的英语老师,我对小曾的变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无法及时妥当地处理好,小曾的成绩不但上不去,而且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星期一的数学课上,小曾与同桌大声猜拳嬉戏,老师批评后就跑到校园无人的角落躲起来。借此机会,我邀请了小曾的家长到学校进行深入长谈。从小曾的母亲的口中得知,小曾在湖南时在校表现很好,成绩优秀,在家乖巧。由于丈夫烂赌,小曾的母亲便与他离婚,带着小曾改嫁到广东。双方离婚时对小曾的抚养权发生争执,同时此事对小曾也造成了心理创伤。一直在爸爸和奶奶的疼爱中长大的小曾无法忘记家庭的温暖,到了广东后也时常打电

4、话回家,甚至天天想念着奶奶。在新的家庭里,小曾畏惧但喜欢继父,但在家中言语极少,且是越来越沉默,对妈妈也产生了更多的不满,家中唯一能管得住他的就只有继父。第一学期结束后的寒假里,小曾的亲生父亲说要带他回家乡读书,于是小曾便不停地要求母亲送他回湖南,无奈之下母亲只好骗他说读完第二学期就回去。这种方法暂时哄住了小曾,但小曾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行为偏激。小曾的妈妈边说边流泪,想留孩子在身边却有心无力。从小曾的情况看,人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先天决定的,但后天的生长环境对性格的转变起到关键的作用。行为偏激,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心理缺少爱,因此价

5、值取向发生偏差。父母离异给小曾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新家庭里给不了的温暖让他产生心理抗拒,新的学习环境的难以适应让他心生惶恐,成绩的下滑使他产生心理落差。这些导致他越来越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做事极端。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都急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很强,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的了解,以他们的优势为突破口实施教育,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三、矫正措施据小曾的妈妈反映,我是小曾最信得过的老师,因此,我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对小曾的心理辅导工作。根据对小曾的了解,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 用爱心暖其心,拉近师生距离“师者父母心。”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爱心。对于缺乏关怀的小曾来说,关爱是他最想要得到

6、的东西。小曾的家离学校有一段距离,所以中午他在校吃午饭并留在教室里午睡。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午饭时间偶尔会跟他一起吃,边吃边聊,有时会把他喜欢吃的菜夹给他,这总会让他感动万分。我们会聊自己的喜好,比如喜欢哪些音乐,哪种运动,同时也会聊聊电子游戏,并无形中暗示电子游戏对个人的发展有害,因此他玩游戏的次数也有所减少。有时聊到他的家庭的时候他的话会变少,但我会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他,虽然我的家境并非自己希望的那样,但依然不忘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依然执着地最求我的理想。他听完之后都会很受鼓舞,从而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想。上课时我会比较关注他,做练习时也会走到他身边看他做题的情况,并给他讲解难题。见到他做得对

7、的题目就点他到黑板完成,以此加强他的自信心。如果发现小曾容易掌握却没有掌握的地方就叫他到办公室给他补一补,并让他收获成功的喜悦。碰上雨天,我会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小曾,并嘱咐他路上小心。我的一言一行让小曾感动在心里,并慢慢地情绪也稳定了下来,慢慢地没有了以前的蛮横。(二) 用友情填补空虚,增进同学友谊老师的关爱远远不够,青春期的学生最在乎的还是同龄人的评价。在小曾情绪比较稳定之后,我决定在同学中找回他以往的好朋友。上课时一旦小曾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我都会夸张地表扬他,并鼓励同学们一定要去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活动课上我经常出现在运动场上跟小曾一起打羽毛球、跳绳或踢毽球。老师出现的地方总会围过来很多学

8、生,他们也加入我们一起玩,因此跟小曾也有了交流。此外,我还会向班主任借用主题班会课进行教育。这次的主题班会课上我提出了“感恩”这一话题,让同学们体会父母的苦心,学会感恩父母。在班会接近尾声时我引出了离异或单亲家庭的话题,让同学们明白这种家庭的孩子会比较辛苦一些,要学会去体谅和关心他们,同学们从这节课中里学会了包容小曾的错误,开始解开心结跟他真心地交朋友。朋友多了,小曾的笑容也灿烂了。欢笑赶走了小曾内心的阴霾,变得开朗活泼了很多。(三) 用亲情满足所需,非血缘也一家亲家庭才是教育的根源。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没有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也许我在学校所作的努力将会功亏一篑。因此,我把指

9、导小曾的父母做好家庭教育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小曾在学校取得的每一个成功和每点好的表现,我都会用信息的方式发给小曾的父母。偶尔小曾的母亲有急事要通知小曾时也会电话联系我让我转达,此时我也会用欣赏的语气表扬小曾的善行,每次听了我的汇报小曾的母亲总是美滋滋的。在家长会或家访等机会中,我会婉转地把自己的教育观点告诉小曾的家长,鼓励他们要多看孩子的长处,少批评,多表扬,对小曾做错的事情要告诉他自己的感受和对他的希望,而不是责备。我告诉小曾的母亲要放下对前夫的感情纠葛,放平心态对待他俩的过去,这样才能让深爱着父亲的小曾从心底原谅母亲,从而接受母亲的教育。小曾的继父也允诺会像对待亲儿子一样对待小曾。我的

10、努力成功地帮助了小曾的父母正确认识小曾,了解小曾身心发育情况和他的心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小曾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帮助小曾走出心灵的困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 主动敞开心扉,用心发现身边的美离异家庭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蜕变的过程,只有帮助其自身重新树起信心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感恩”主题班会课后我找来小曾,让他谈谈自己的体会。他真诚地回忆起母亲对他的照顾,继父无言的爱,老师对他的关心,同学对他的宽容,并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我看到了教育的契机,于是用他喜欢的歌星-周杰伦的故事来鼓励他。周杰伦生活于单亲家庭但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家户喻晓的大明星,告诉他环境只能影响一个人的

11、成长,但路还是靠自己走出来,只要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肯定能够实现梦想。小曾听后坚定地点点头,从他的眼睛中我看到了信心和决心。接着我用自己的经验指导他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点点滴滴的美:敞开心扉真诚地跟同学交流,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这样自己才能每天都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由于慢慢走近了老师、同学和父母,小曾的心情越来越好,并能静下心来投入学习中,期末考试也不再挂红灯。我俩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小曾的转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青少年强大的可塑性和教师对他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对待青春期猛撞的孩子们,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信心,用智慧和爱感化迷路的孩子们,让他们重拾快乐,走出心中的阴霾。【参考文献】1王极盛.青年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3俞润生.家庭教育成败百例析.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4赵尚松.离异家庭儿童的不良心理与教育策略.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第5卷第1期5曾蕾.父母离异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昆明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6月第18卷第2期6程鑫.离婚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发展的影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2月第15卷第6期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