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8890995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维方管内部二次流特征分析基于NUMECA数值仿真2120130457 李明月【摘 要】运用NUMECA数值仿真的方法,通过在有粘与无粘的工况下三维方管的内 部三维流线对比分析,重点在分析粘性工况下方管内部沿流向各截面上的切向速度矢量分布 特征和总压系数分布特征对二次流机理进行讨论和分析。【关键字】数值仿真二次流欧拉方程N-S方程压力梯度0前言在边界层内流体质点向着压力梯度相反并与主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流动,称为二 次流。几乎所有的过流通到里面都存在着速度和压力分布不均的情况,压力分布不均则产生 一个从高压指向低压的作用力,它与惯性力的大小关系是能否形成二次流的关键。而二次流 会使叶轮机械

2、叶片的边界层增厚从而导致分离和损失,而二次流在换热器中增强了对流换 热,从而强化了传热,故对二次流的成因和特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运用 NUMECA软件对一个简单的三维方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数值运算,能够直观地观察得到二 次流的结果,并对此进行对比和分析,对流体初学者而言,一方面可以熟悉NUMECA软件 的基本操作,一方面可以基于此加深对二次流的理解。1几何描述如图一所示为三维方管的三维图与所需设定的边界条件。在此算例中,最大的特点在于中部有一个90的弯道,且出流部分较长。图1几何模型2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在调入IGG data文件生成几何文件之后,用网格功能中生成网格块的功能用对应网格

3、顶点与几何顶点重合的方式将网格块贴附在几何模型上,再调整网格数量,和Cluster Points 功能调整边界网格大小,使得近壁面的网格较密,使数值计算时能更好地捕捉到近壁面的参 数。生成的网格如图2所示。网格生成后一共33X33X129个网格,网格质量为:最小的正 交角度为50.68,最大宽高比为200,最大膨胀比为1.51,多重网格数为3。在边界条件上, 管壁设为SOL类型,另外短管端面设为INL类型,剩下那一面设为OUT类型。图2三维方管网格划分示意图3边界设定及收敛特性在NUMECA Fine Turbo里面建立两个工况并命名为一个无粘一个有粘。在无粘的工况 下,选择的流动模型为基于E

4、uler方程的数学模型。在有粘工况下,流动模型选择的是湍流 N-S方程,并且湍流模型为Spalart-Allmaras模型。两个工况皆为理想气体的定常流动,进 口边界设为总量下(total quantities imposed)马赫数推断(mach number extrapolated),进口 压力为1.3bar,进口温度为340K。出口设定为由静压推断(static pressure imposed),出口 压力为1.0bar。固壁面在欧拉方程下为无粘的欧拉壁,在N-S方程里为绝热壁。经初始化后 选择计算后输出的参数,除了常规的静压静温和速度外,在壁面数据Slid data)里额外输 出一

5、个粘性压力(viscous stress)0选择500次迭代后,两种工况下的收敛曲线如图3图6 所示。图3 Euler方程下残差收敛曲线Convergence History0200400Iterations600800-OEmu -心 I-Hn。图4 Euler方程下质量流量收敛曲线图5 N-S方程下残差监测曲线0.02-500-O (力、里)MDIES追Cycles图6 N-S方程下质量流量监测曲线由残差监测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Euler还是N-S方程都有比较好的收敛性,并且进出口 的质量流量也收敛得比较好。在Euler方程里质量流量收敛到0.0244kg/s,在N-S方程下质 量流量收敛至

6、0.0196kg/s。两者都具有较好的收敛性。4结果分析与结论 数值计算完成后,使用CFView进行后处理显示计算结果。如图7所示为无粘与有 粘的内部流线的对比。在管道上在i方向上分别切三个平面显示三维流线,使用Local的方 式显示速度。图7无粘与有粘工况下内部流线对比由图可以看出在欧拉方程无粘性解法下的流体质点形成层流的流动方式,而N-S方程 有粘算法下的流体质点从近拐弯处开始产生较大的涡带状的紊流流动。而且,途中同一条流 线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流动速度,由图可以看出,无粘工况下的流速较稳定,仅在拐弯 处由于受到了离心力而产生了不同的速度。而在粘性的工况下,流线的速度变化较大,并且 近壁

7、面速度较小。由此可以初步得到,由于粘性的关系边界层上的速度大小不均,而速度的 不均匀一方面是壁面摩擦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压力差的影响。 由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对粘性工况下沿流向各截面的切线方向上速度矢量进行分 析。沿流向方向用切(Cut)的方式等距离地截出若干个面,并在切面上作切线方向的速度 矢量得到图8如下图所示:图8粘性工况下沿流向各截面切线方向上速度矢量图图9粘性工况下沿流向各截面切线方向上速度矢量图局部放大图由图8所示,可以看出在弯道部分,速度在切线上的分量很大,逐渐远离弯道后,切向 速度有所减小,但由图9可以看出,在靠近管道内侧的切向分量大小比在外侧的较大。从图 8可以观察到流体在弯

8、道部分开始形成涡区,并且沿着管道涡区逐步增强,而又在管道尾部 有减弱的趋势。由力学层面上进行分析,流体在弯道受到一个指向外侧的离心力,而考虑到 在粘性工况下,流体受到内部的内摩擦力和近壁面上的粘性阻力,而且在弯道上由于速度的 变化而产生的压力分布不均匀,会使得流体受到一个和压力梯度相反的作用力。这些力的作 用是形成二次流的主要原因,并且解释以上二次流的流动特征。Static Pressure (Pa)im12500(?图10粘性工况下各截面上的静压分布与切向速度矢量分布Pressure12000011500(?11000(?1050001OOOOO9500图11粘性工况下各截面压力线分布和切向

9、速度矢量分布图图12粘性工况下各截面上的湍流粘度分布和切向速度矢量分布由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在弯道处的压力梯度指向外侧,则流体受到指向内侧的作用力, 这个力和流体受到的离心力相平衡。而由图12可以看出,涡区的形成几乎和湍流粘度的分布 云图相一致,说明摩擦力会使流动产生横向速度分量从而改变流场的速度分布。湍流粘度表 征了流体的粘滞性,在流体分层流动时,速度不同的各流层之间存在着沿分界面的切向摩擦 力,即内摩擦力。在弯道处,由于力的作用而使流体速度不均,在内侧近壁面速度分层较为 明显,而产生相对较大的内摩擦力,而这个内摩擦力反过来也影响流动,使流体在近壁面从 外侧向内侧流动,两股流动在中心轴附近

10、交汇,由于补偿作用,过了弯道之后慢慢地形成涡 区,形成了涡之后由于速度进一步分层使内摩擦力增大,涡流也越来越强烈。而在管道尾部, 截面上的切向速度却开始减弱,由图12猜想是因为漩涡中心的湍流粘度的梯度减小。 由CFView可以得到沿流向各截面上的总压损失系数分布特征,如图13所示:图13粘性工况下各截面上总压损失系数分布CpI0.30.25:020.15:0.1J0.05图14粘性工况下各截面上静压损失系数分布图15粘性工况下各截面上总压损失系数分布切向速度矢关系由图13可以看出在管道内总压损失系数分布,可以发现在刚过弯道处有比较大的总压损失,且沿着流向靠管内侧从弯道起始点开始经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从图14与图15可知, 总压损失主要受二次流的影响,而几乎不受静压的影响。参考文献1流体机械学/张克危主编。一3版.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