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和君子于役的解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8889930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雎和君子于役的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雎和君子于役的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雎和君子于役的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雎和君子于役的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 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 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 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 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 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 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 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 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

2、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 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 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 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 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 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 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 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3、 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 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 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 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 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 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 之的喜悦。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以徭役和 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诗分为两章。

4、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 要吟咏的事,极 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 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第三层(“君 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 念。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 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 “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 牛下括”) 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 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 位妇女

5、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 要受饥受渴。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 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 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 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 这位思妇的温存了。“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 湾,莲子花开入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 期及曷至之注脚。”所解不差。不 过两诗虽思有共 通,而诗境却相 去甚远。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 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 不可及处在一真 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与“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彼有君 子于役之大,却没有 它的小。若将诗比诗,则卫风伯兮 有君子于役之小,邶风雄雉更 于小中别有襟抱;君子于 役, 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 然却又是浑然中,“如 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 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 呼唤。“不日不月”,仍承“不知其期”来。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 日之久, 但依焦琳说, 此句意为 “孤寂无依, 无以度日月” ,即“ 过不成 日月”, 似乎更好。贺贻孙曰:“苟无饥渴,浅而有味。闺阁中人不 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 所念者饥渴而已。此句不言思而思已切矣。 ”仍是 在最家常处,也是生存之最 根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和怀念。焦琳曰:“不 知其期 ,苟无饥渴,皆思心所必有,而说者据此以为王之遣役确未 告以归期,确不思其危难,以为世之盛衰可由此观焉。恐诗虽可观盛衰, 亦未必可如此观也。” 所论极是。而最不可释怀的依恋,不正在那动人心 魄的生存的呼唤中么。 在君子于役 ,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 感受历 史,何如感受生 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