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地质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88863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6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矿地质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油矿地质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油矿地质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油矿地质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油矿地质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矿地质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矿地质课程设计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油矿地质课程设计院系名称: 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地质工程13-1班 学生姓名: 王可心 学 号: 78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2016年 8月20日)目录前 言 油田地质概况第一章 油层划分与对比第二章 断裂及构造特征描述第三章 沉积微相分析第四章 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研究第五章 储层流体分布特征分析 第六章 地质储量计算前 言 油田地质概况江汉盆地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在扬子准地台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白垩系古近系断陷盆地,也是我国陆相盆地中典型的含盐含油气盆地。研究区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是全盆地中基底最深,沉降速

2、度最快的凹陷,也是江汉盆地的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和成岩中心,更是江汉盆地最主要的生油凹陷。潜江凹陷的面积约为2500km2,目前发现16个油田。图1-1 本次综合训练的研究区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XY区块。该区古近系潜江组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夹油页岩、泥灰岩,鲕粒灰岩等,构造为轴向北东的断鼻。经分析,潜四段沉积时期该区开始形成背斜的雏形,在荆河镇组沉积末期断裂活动切割,形成了现今的断鼻型态。潜江组在纵向上可以分为四段,自上而下分别为潜一段,潜二段,潜三段和潜四段。潜四下以泥岩为主,是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XY区主要含油层为潜四上E3q42油组。该组砂体发育,属于滨浅湖,滩坝沉积,储层物性好,孔

3、渗率高。潜四上二油组厚度大约在80m左右,纵向上分为上中下三个砂组,八个小层,其中1-3小层属于上砂组,4-5小层属于中砂组,6-8小层为下砂组。各砂组之间均以较厚的泥岩隔层分隔,反映了三个水退水进的中期旋回。第一章 油层划分与对比利用本区特殊岩性和电性标志层、稳定湖泛泥岩标志层、沉积旋回等依据,参考标准井地层划分方案开展精细对比,确定各砂组、各小层、各单层的顶底界线(深度)。地层对比成果表见附表1。:在确定各井地层界线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成果表判断砂体的归属,完成单井砂体数据表(W02-W15)。见附表2。第二章 断裂及构造特征描述一、利用油层精细对比成果,在地下井位校正和海拔深度校正的基

4、础上,编制4小层和6小层的顶面构造平面图。图2-1 6小层顶面构造平面图 图2-2 4小层顶面构造平面图二、4-2、8-1单层砂体顶面微构造图编绘井斜校正:井号W08W11W13W15顶深(m)校正前校正后校正前校正后校正前校正后校正前校正后4-2!8-1【 表3-1 4-2、8-1砂体顶深井斜校正 海拔校正:斜井的井斜角较小,且潜四上二油组厚度有限,顶深差值为1m左右 4-2单层海拔校正8-1单层海拔校正井号补心海拔(m)测量顶深(m)顶深海拔(m)井号补心海拔(m)测量顶深(m)顶深海拔(m)W0234W028褐灰色油斑粉砂岩9褐灰色油斑粉砂岩#10褐灰色油斑粉砂岩11浅灰色粉砂岩 表4-

5、1 W16井岩心物性分析成果表图4-1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关系模型图4-2渗透率解释模型| 公式二、测井储层物性参数解释读取所给的W02-W15的每一段砂体的声波时差,取均值,利用所建立的声波时差-孔隙度模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计算每一段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W16井所在地理位置以及W16井物性参数获取条件与各井不同,因此模型存在一定的误差,整体上来说,由模型计算得到的物性参数普遍低于各井的已知物性参数值。基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适当地根据各井的已知物性参数,以及试油和录井结果进行调整以便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见附表2。三、储层物性非均质研究利用测井解释结果,编制4-2和8-1单层砂

6、体厚度平面等值线图、孔隙度平面等值线图和渗透率平面等值线图,分别分析两个单层砂体的物性特征。图5-4 5-5 5-6由上图可知4-2单层的砂体厚度不稳定,分布不连续,下部砂体很小,上部的砂体分布较广,向北东方向厚度逐渐增大;砂体孔隙度等值线图以及渗透率等值线图趋势相近,总体上东北部存在两个孔隙度渗透率高峰,称之为上峰和下峰,其他地区孔渗率为0,上下峰孔隙度均较高,达到极好的指标,上峰渗透率在100-500mD之间,属于中孔渗储层,而下峰渗透率在50-100mD之间,物性相对较差,属于较差的储集层。!由图可知8-1单层砂体厚度较稳定,分布连续,物源方向为西北东南向,分别以W08和W03为厚度中心

7、向远离断层的方向减薄,孔隙度等值线图与砂体厚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孔隙度变化均匀,多在24%到27%之间,就孔隙度而言,属于极好的储集层。渗透率等值线图与砂体孔隙度趋势基本一致,全区渗透率在100mD到600mD之间,物性好,属于中高孔渗储层,且由西南到东北方向渗透率逐渐增高。此外,结合沉积微相剖面图我们也可以对2,3,5,9,12,15井砂体分布和厚度进行检验。总体来说,无论从砂体厚度,孔隙度还是渗透率角度评价,8-1单层的物性都是明显好于4-2单层的。通过计算层间渗透率非均质参数评价各砂组层间非均质特征。选取W12井单层渗透率数据,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各小层渗透率(表5-1),求得渗透率的非均质

8、参数。W12单层渗透率W12小层渗透率 单层渗透率|砂体厚度单层渗透率砂体厚度1201 )20 22852 85 324173 417 421164 116 513805 ! 51756 380 *613807 245 7245)8 81210、82? 表5-1 计算结论:W12井所在区域的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强一、油水系统分析结合录井油气显示与射孔试油结果,测井解释成果,按照不同小层进行油层底部深度和水层顶部顶部进行投点分析,然后根据井斜校正和海拔校正后的结果绘制井号-深度散点图。通过散点图中油底和水顶的分布情况确定各小层油水界面可能的位置,再将不同小层整合分析,适当调整,确定区域内油水界面的位置。潜江凹陷XY区块潜四上二油组油水界面统计表(MD)井名1小层*2小层3小层4小层5小层6小层7小层8小层*油底水顶油底水顶油底水顶油底水顶油底水顶油底水顶油底水顶油底水顶?W02?W03;W04W05&W06;%W07W08W09|?W10W11-*W12W13|?W15!。表6-1潜江凹陷XY区块潜四上二油组油水界面统计表(TVD)井名1小层2小层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