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整理WORD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888033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语言学整理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应用语言学整理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应用语言学整理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应用语言学整理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应用语言学整理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语言学整理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语言学整理WORD(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 应用语言学整理(仅供参考)绪论:1. 概念:应用语言学的上位学科是语言学,与它同位的学科有语言本体和理论语言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指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因为是最早提出且应用最为广的。)2. 学科地位(归属):应用语言学,从本质上属于语言学范畴,而不属于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学科,而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应用本身。)3. 标志: (1)提出“应用语言学”术语: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应用语言学” 。 (2)1964年法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国际

2、应用语言学协会成立。 (3)1984年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 (4)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创刊,我国应用语言学形成。4. 研究方法: (1)调查和比较:收集材料的主要方法: A.访谈法(是一种由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谈话的方法。) B.观察法(是研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以获取语言材料的方法。) C.问卷法(是用书面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摸底调查。) (2)定量(用数据来表达的方法)和定性(用语言文字作表达的方法):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见语言规划:语言调查的方法) (3)实验的方法一 语言教学-概念:语言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它包括第一语言教学和

3、第二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使学习者掌握一门具体语言并用于交际目的的教学活动。基本过程:1.制定语言教学政策2.进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3.编写语言教学的教材4.师资的培训和选拔5.课堂教学(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步骤)6.语言测试(见对外汉语语言测试)7.语言教学研究1. 第一语言与第一语言教学: (1)相关概念*:A.第一语言:第一语言属于语言教学中的语言习得顺序。不同于母语和本族语,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例如汉族儿童出生后首先接受并获得的是汉语,那么他的第一语言就是汉语。B.母语:母语属于

4、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和本族语,母语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例如一个汉族儿童的父母都是汉族人,那么他的母语是汉语。C.本族语:本族语属于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例如一个土家族的儿童自幼习得汉语,但他的本族语还是土家族语。A.第一语言: (2)特点:见表格12. 第二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 (1)相关概念*: A.第二语言:第二语言属于语言教学中的语言习得顺序。不同于目的语和外语,第二语言是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例如一个汉族儿童在学习汉语后又去学习英语,那么英语是他的第二语言。B.目的语:目的语属于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二

5、语言和外语,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 / 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语言。可以是外语、非本族语、母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等。C.外语:外语属于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二语言和目的语,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例如一个中国人学习英语,那么英语就是他的外语。 (2)特点:见表格1/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学习对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具备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没有语言基础,不具备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目的1. 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2. 学习文化,从中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环境(形式)时间充裕,有很好的语言环境,练习时间的机会多。时间短,没有好的语言环境,以集中进行强

6、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学习过程学生和教师之间不存在交流障碍。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交流障碍。重视基础阶段的教学。注重语言对比,重视母语对目的语迁移学习内容靠习得。靠学习,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通过大量练习和反复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文化掌握靠习得,潜移默化。更加注重文化教学,特别要注重与语言交际相关的文化。其它,如教材,师资,教学重难点表格1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1. 性质: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中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2. 名称及本质*: (1)对外汉语教学:A.优点:a.这一名称基本上能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b.在国内

7、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c.简洁上口,符合汉语表达习惯。B.局限:a.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但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的性质第二语言教学。b.“对外”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 (2)汉语教学(美国:中文教学;日本、韩国:中国与教学;东南亚国家:华文/语教学)A.优点:着眼于在国内外范围内从事汉语教学,有清楚的语境,使用“汉语教学”这一名称是合适的。在国际场合用得较多。B.局限:容易与第一语言为汉语的教学相混淆。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A.优点:较为精确地指称了学科的内涵和性质。既包括在中国进行的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又能指世界各地

8、的汉语教学,还包括针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B.局限:这一名称比较长,读起来也不上口。 (4)对外汉语教育(学)A.观点:a.有人认为对外汉语教育(学)应该属于“语言教育(学)”学科。B.局限:在“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形成的20多年中,对外汉语学界的专家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事实上是包含了“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全部内涵”。 (5)对外汉语A.优点:是教育部本科目录上的专业名(现在是国际汉语教育);影响广泛。B.局限:不科学,没有将学科的内涵和性质包括进去。 (6)国际汉语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参考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周小兵著)A.优点:随着对外汉语事业工作重心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转移,学

9、科名称有了相应的调整。更强调海外非母语者使用的汉语的特殊性,而且强调在国际交往中汉语使用的特殊性。B.(局限:没有包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3. 语言测试*: (1)水平测试: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如:CET4,CET6,HSK等。 (2)成绩测试:一门课程或课型的测试。如:应用语言学的期末考试等。 (3)阶段测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某一具体内容或语言知识中的困难和不足。如:月考、“把”字句的专项考试等。 (4)潜能测试:检查测试对象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如:给一段没学过的语言后复述等。4. 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好上课的准备。

10、 (2)复习检查,弥补漏洞。 (3)讲解新课,原则精讲多练。 (4)巩固新课,总结。 (5)布置作业。5. 教学理论*: (1)行为-结构主义理论(直接法):A.时间:20世纪50年代B.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C.根源(基础):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D.观点和主张:语言学习就是一个模仿、重复、操练并通过强化形成习惯的过程。E.教学法的特点: a.以口语为基础,先听说再读写。 b.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在句子中学习词汇和语音。 c.以直接感知、模仿为主要手段,到一定阶段进行归纳总结,不先教语法。 (2)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认知法)A.时间:20世

11、纪60年代B.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皮亚杰(认知心理学)C.根源(基础):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转换生成语法D.观点和主张: a.转换生成语法: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LAD),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部普遍语法,在后天与某种语言的接触中,通过外在语言和普遍语法的磨合,逐渐学会某种语言。 b.认知心理学:重视感知、理解、逻辑思维等智力活动在获得知识的作用。语言能力的获得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基础,并在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能动地建构起来,语言的习得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动态建构过程。 E.教学法的特点: a.发挥学习者智力作用,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获得正

12、确使用语言能力。 b.在理解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式教学。 c.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反对有错必纠。 d.听说读写并进。 e.适当使用母语,通过对比确定语言难点和重点,可用母语解释抽象复杂的语言现象。 (3)交际教学法理论(交际法)A.时间:20世纪70年代B.代表人物:海姆斯(交际能力:合语法性、得体性、可行性、现实性)、韩礼德(功能语言学:语言具有认知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C.根源(基础):语言学基础: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D.观点和主张:该理论认为语言的本质 在于它的社会性和交际性,语言教学的任务除了要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更要让学生获得交际的能力。E.教学法

13、的特点: a.明确提出外语教学目标是交际能力,不仅要求正确还要得体。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料。 c.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 d.以话语为基本单位,语音、词汇、语法主要同情景综合教学。 e.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能力训练结合,以综合为主。 f.强调表达内容,不苛求语言形式,对错误有容忍,只要不影响交际。 g.按话题螺旋式安排语言材料,将功能和结构统一在话题中,每个话题有几次循环,每次循环增加难度。6. 习得理论 (1)对比分析A. 产生根源(背景):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a.各种语言之间存在许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

14、同点。 b.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可以描述的。 c.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迁移的根源。B.代表人物:拉多C.观点主张: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造成的影响。D.步骤方法: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2)偏误分析*A. 产生根源(背景):语言学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 A.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见中介语)B.代表人物:科德C.观点主张: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其目的是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

15、使得第二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 D.步骤方法:收集语料-鉴别偏误(偏误来源:a.语际迁移,母语的负迁移;b.语内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c.学习语境,训练迁移;d.交际策略;e.文化迁移)-偏误分类 (3)中介语A.产生根源(背景):?B.代表人物:Selinker(塞林格)C.观点主张:中介语又叫过渡语或语际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通过一定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知识体系。D.步骤方法:?二 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语言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学科。)1. 语言接触宏观的社会语言学 (1)概念:语言接触属于宏观的社会语言学。它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之间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和影响而引起的语言接触关系。包括语言影响、语言兼用、语言转用等。 (2)语言影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