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种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8878475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训练种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康复训练种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康复训练种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康复训练种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康复训练种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训练种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训练种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节活动度训练1、定义: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运用多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分为主动、被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三种。2、适应症:(1)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 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 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2)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 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 3级)者采用 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3)肌力3级或3级以上患者,

2、 但存在关节肌肉的挛缩粘连需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训练。3、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 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连续被动关节活动(CPM)1、定义:是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被动运动 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前可根据患者情况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及持续被动运动时间等指标,使关节在一定活动范围内进行 缓慢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粘连和挛缩。2、适应症:四肢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髓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韧带重建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切除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关节挛缩、粘连松解 术后,关节镜术后等。

3、3、禁忌症:连续被动运动如对正在愈合组织产生过度紧张时应慎用 或推迟应用。4、仪器设备:对不同关节进行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可选用各关节专 用的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训练器械是由活动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 动的机械组成,包括针对下肢、上肢、甚至手指等外周关节的专门训 练设备。5、注意事项:(1)、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 响引流管;(2)、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时,早期不宜采用CPM训 练,以免影响伤口愈合;(3)、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 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局部血肿;(4)、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 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整。牵张训练1、定义:牵张训练是通

4、过治疗师被动牵张患者的肌肉和肌腱,或患 者通过自身的姿势改变进行主动牵张训练, 使肌肉、肌腱和韧带恢复 长度,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增加的一种训练方法。2、适应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 范围受限,影响患者日常功能活动或护理的肌挛缩等。3、禁忌症:骨性关节活动障碍、新近的骨折又未做内固定、局部组 织有血肿或急性炎症、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l个月内、严重的骨质疏松等。4、原则:(1)、牵张训练前的评定,明确功能障碍的情况,选择合适 的训练方式。(2)、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必要时在牵张前应用放松技 术、热疗和热身训练。(3)、牵张训练时,牵张力量应轻柔、缓慢、 持续,达到一定力

5、量,持续一定时间,逐渐放松力量,休息片刻后再 重复。(4)、牵张后,可应用冷疗或冷敷,以减少牵张所致的肌肉酸 痛,冷疗时仍应将关节处于牵张位。(5)、在获得进展的活动范围内 进行主动训练,可增加肌肉功能;同时加强肌肉之间的平衡能力训练。 5、注意事项:(1)、患者应在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并尽量放松,必要 时脱去妨碍治疗的衣物或固定物;(2)、应在无痛或轻微疼痛、患者 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训练,避免使用暴力,以免发生组织损伤;(3)、如感觉功能障碍者需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 应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指 导下进行;(4)、同一肢体数个关节均需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可依次从远端向近端的顺序逐个关节或数个关节一起进

6、行训练;(5)、关节活动度训练中如配合药物和理疗等镇痛或热疗措施,可增加疗效。肌力训练1、定义: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病损、脑血管意外、以及周围神经病损、 常导致患者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并由此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肌 力训练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 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肌力训练具有预防各种骨关节疾病及 术后患者的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有作用。2、适应症:失用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 、神经源性肌萎缩、关节 源性肌无力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功能减退。3、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 关节肿瘤、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者、严重的心肺功能

7、不全等。4、仪器设备:肌力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徒手肌力训练 时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器械训练时,有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 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 阻力装置;等长肌力训练装置;等速肌力训练装置等。通常可根据患 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碍情况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仪器。5、注意事项:(1)、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每次肌肉训练应引 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同时应有一定休息,根据患者训练情况及时调整 运动量;(2)、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肌痉挛同时伴有肌力下降, 此时主要解决的是肌痉挛问题,不应强调单个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 加重肌痉挛;在疾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8、则需同时重视肌力的训练, 以多肌肉运动或闭链运动方式为主;(3)、应在无痛和轻度疼痛范围 内进行训练,如果最初训练引起肌肉的轻微酸痛,则属正常反应,一 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复。如肌力训练引起患者训练肌肉的明显疼痛, 则 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疼痛不仅增加患者不适,而且也难达到预期训 练效果。待查明原因后,进行临床治疗后再进行训练(4)、各种训练 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以提高训练效果(5)、抗阻训练时,阻力应从小到大,在活动范围的起始和终末施加 最小的阻力,中间最大;要有足够的阻力,但不要大到阻止患者完成活动(6)、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因为肌力训练的效果与患者的主 观努力程

9、度关系密切。训练前应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训练 中经常给予语言鼓励并显示训练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7)、掌握肌力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老 年人、体弱者等高危人群应在治疗师指导下训练,密切观察患者的情 况,严防意外发生。有氧训练1、定义:有氧训练是指采用中等运动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的锻炼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 各种 功能障碍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全身活动能力训练以及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2、适应症:(1)、心血管疾病,如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 隐性冠心病、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轻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0、、 心脏移植术后、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型术后、冠状动脉分流术后等;(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非发作状态)、肺结核恢复期、胸腔手术后恢复期;(4)、其他慢性疾病状态, 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稳定期、慢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期 缺乏体力活动及长期卧床恢复期;(5)、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3、禁忌症:(1)、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期或进展期;(2)、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包括: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衰、严重的左心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不稳的严重心律失常(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 性早搏,快速型房颤、出度房室传导

11、阻滞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增 重型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后非稳定期、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心内 膜炎、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急性肺动脉栓塞或梗死、确诊或怀疑 主动脉瘤、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血栓性脉管炎或心脏血栓;(3)严重骨质疏松,活动时有骨折的危险;(4)、肢体功能障碍而不能完成预 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5)、主观不合作或不能理解运动,精神疾病 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6)、感知认知功能障碍。4、仪器设备:有氧训练可不依赖任何设备,但是下列设备有助于提 高训练效果和安全性;如:活动平板、功率自行车、心电图监测和心 电图遥测。5、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近年来慢跑逐渐减少.以 减少运

12、动损伤和锻炼意外。采用快走的方式逐渐增加,游泳、登山、 骑车等方式的应用也在增多;(2)、注意心血管反应。锻炼者应该首 先确定自己的心血管状态 40岁以上者特别需要进行心电图运动试 验等检查,以保证运动时不超过心血管系统的承受能力;(3)、保证充分的准备和结束活动,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和心血管意外;(4)、注意心血管用药与运动反应之间的关系。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注意对 靶心率的影响。平衡功能训练1、定义:以恢复和改善平衡功能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法。2、适应症:中枢性瘫痪(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或其 他神经疾患(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或前 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

13、;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有 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等。3、禁忌症: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关节 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 者。4、仪器设备:(1)、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如治疗球、泡沫筒等; (2)、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如坐椅、治疗台和治疗球等;(3)、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如平行杠、平衡板、体重秤等;(4)、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如面罩、眼镜和镜子等;(5)、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如滑板、踩踏板、水疗泳池等;(6)、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如静态、动态平衡训练仪等。5、注意事项:(1)、平衡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

14、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 (2)、加强 安全措施。应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水平相当的训练, 一般初始时应选 择相对较低水平的训练,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训练环境中应去除 障碍物和提供附加稳定的措施(步态皮带、治疗师的辅助、平行杠等)。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特别要注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3)、 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 应注意 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如肌肉骨骼损害应采用温热疗法、超声波、 按摩、生物反馈、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方法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柔韧性。神经肌肉损害应采用渐进抗阻训练、等速训练、PNF技术等增强肌

15、力;感觉刺激技术、按摩颤震器、PNF技术等改善肌张力。结 合这些治疗,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衡功能效果;(4)、有认知损害的患者应对平衡训练方法进行改良。具体是将训练目的改变为患者可以 理解的,调整训练方法使之更符合患者现状,且治疗更具目的性;鼓 励患者完成连续的训练;应用简洁的、清晰的指导提示;改善患者注 意力,减少周围环境的非相关刺激,尽量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加强训 练中的安全防护和监督,尤其在训练的早期;训练难度的进展宜慢, 并在进展过程中逐渐增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5)、平衡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6)、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 应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7)、若训练

16、中发生头晕、头痛或 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协调训练1、定义: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 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 动的控制能力。2、适应症:深部感觉障碍;脑血管意外;帕金森;小脑性、前庭迷 路性和大脑性运动失调、震颤性麻痹;因不随意运动所致的一系列协 调运动障碍。3、禁忌症: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者。4、注意事项:(1)、训练完成后要用与训练相等的时间进行休息;(2)、 所有训练要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并应注意保护。步行训练1、定义: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步行功能障碍进行训练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恢复或改善患者步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