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附件1拟设立国家级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格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0KB
约30页
文档ID:478864505
附件1拟设立国家级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格_第1页
1/30

附件1:拟设立国家级、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及要求(2014年修订版)拟设立(公园名称)国家级(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人: (申请人名称应使用全称并加盖印章,需注意申请人名称与印章、法人资格证明的一致)申报时间: 年 月 日一、基本情况1.1申请人基本情况申 请 人(申请人名称)通讯地址(申请人通讯地址)邮编(申请人邮编)法人代表(法人代表姓名)联系(法人代表办公和)联 系 人(联系人姓名)联系(联系人办公和)1.2拟设立森林公园基本情况公 园 名 称公园所属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公园规划面积、地理坐标和四界范围(一)规划面积拟设立公园规划面积应不小于2000公顷,位于100万以上人口城区20公里以内的公园面积可放宽至1000公顷公园应涵盖本县(区)范围内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之外的,价值最高的森林资源及其它各类森林风景资源,并尽可能确保区域范围的完整因森林风景资源各具特色确需由多个独立区域组成的,独立区域的数量不超过3个,单个独立区域的面积不小于100公顷。

规划面积以公顷为单位,需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二)地理坐标指公园东、西、南、北端的经纬度范围,需精确到秒三)四界范围需达到依照文字描述能够在地形图上完整、准确勾画的程度,可根据公园实际采用林班标注法、四至标注法或起止点闭合标注法拟设立的公园范围内应尽可能不含居民住宅建设用地和耕地,对确实无法避开且集中连片的住宅或耕地,可以“范围不含**镇**村住宅建设用地**公顷、耕地**公顷”的方式描述1、林班标注法适用于公园全部为林业用地或国有林业单位经营范围的情形范例1:公园规划面积10000.00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28°07′27〞— 128°14′13〞,北纬42°06′41〞— 42°20′29〞范围包括光明林场全部,面积6999.55公顷;黄松蒲林场1—5林班,7林班,14林班,16林班,19林班1—5小班,21林班6—9小班、13小班、18小班的全部,面积3000.45公顷范例2:公园规划面积2000.99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17°26′53″—17°27′35″,北纬27°43′18″—27°43′47″范围包括光泽县寨里镇茶富村88林班的08大班040(2)、050、060小班,10大班010、020、030、040、050小班,以及11大班020、030小班全部。

2、四至标注法,适用于公园范围规整、边界单一的情形范例1:公园规划面积9999.99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22°59′21″—123°00′40″,北纬39°52′36″—39°54′25″东至古城大岭山脊,西至锯齿崖山脊,北至鳖爪岗山脊,南至头道沟南岗山脊范例2:公园规划面积2000.99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17°22′32″—117°23′29″,北纬31°42′45″—31°45′24″东至南淝河—泄洪道,西至圩西河—小张圩圩堤—上张圩圩堤,南至环湖大道,北至圩新路3、起止点闭合标注法,适用于公园范围不规整、边界线多变的情形应以明确的地点、交叉点或坐标点为起止点,以山脊、山脚、山谷、等高线、河流、道路等明确的基准线进行串联对所涉及的村应标明所属乡镇范例1:公园规划面积2000.99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13°23′29″—113°35′13″,北纬35°45′08″—35°48′19″四界范围:山西与河南两省交界陵川县六泉乡东双脑村小坪上自然村界南端(沿省界向南至)海拔666.9米蚂蚁山山顶(沿蚂蚁山山脊向西至)黑风洞(跨赤叶河,沿赤叶河北河岸至)豹子口(沿老豹沟沟谷向东至)东经113°30′58″、北纬35°47′45″坐标点(沿山脚林缘至)秋子掌口(沿通往陵川县潞城镇秋子掌村的“村村通”公路向北至)秋子掌村(沿秋子掌村住宅区界至)东双脑水库(沿水库北界向东至)咀上(沿海拔333.9米等高线向东至)山西与河南两省交界陵川县六泉乡东双脑村小坪自然村界南端。

范围不含六泉乡高家村住宅建设用地面积39.75公顷和潞城镇秋子掌村耕地面积84.89公顷 公园由多个独立区域组成的,应分别描述各独立区域的规划面积、地理坐标和四界范围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公顷其中天然林公顷其中人工林公顷 天然林与人工林的面积总和应与森林面积一致1.3拟设立森林公园土地利用现状林地公顷其中国有林地公顷其中集体林地耕地公顷草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其他用地公顷(一)林地指公园范围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并确定的林地国有林地与集体林地的面积总和应与林地面积一致二)耕地指公园范围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耕地三)草地指公园范围内依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21—2007)确定的草地四)建设用地指公园范围内依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确定的住宅、商服、交通、水利等设施的用地五)其他用地指公园范围内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之外的土地1.4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照国家级森林公园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三大主体功能,说明设立该国家级森林公园对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保护对象2.1.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需简要介绍该公园范围内在美学、生态、科学、文化方面具有国家或本省(区、市)重要意义的森林风景资源,重点描述该森林风景资源的名称、位置、规模、主要景观特征、保护价值等(包括相关的基础数据)。

同时,与同类资源相比较,评价该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在全国或本省(区、市)的价值或地位,应列出评价结论的依据范例1: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天然苦槠林 依据《中国植被》和《江西森林》区划,该森林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森林分区属赣北丘陵苦槠、青冈林、松杉林亚区(赣北丘陵森林亚区)据调查,森林公园所在上十岭片区内分布有1300余公顷(近20000亩)天然苦槠林,树龄60—90年,最长树龄约200年左右,胸径20—40厘米,最大胸径约70厘米,高度9—15米,冠幅多在10米左右,其密度一般在80-100株/亩以上,多的地方可达到160株/亩以上苦槠树干高耸,树皮暗灰色、纵裂,树冠为圆球形,枝叶茂密,四季常绿,适应四季观赏苦槠子属一种天然林木苦槠的野果,可做成苦槠豆腐食用苦储林是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通过对各省植物志进行查阅以及文献的调查,江苏南京是苦储分布的最北缘(童丽丽等,2007),广东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可能是其分布的最南缘(石苗苗,2008),在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湖北等省苦储有较为普遍的分布(《浙江植物志》、《湖南植物志》、《江西植物志》、《福建植物志》、《湖北植物志》)。

森林公园境内1300余公顷(近20000亩)的天然苦槠林,由落叶阔叶林演替为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的林分,是公园内极为稳定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经查询有关资料,这里也是江西已经查明的面积最大的天然苦槠林范例2:长江第一洞——龙宫洞溶洞群 位于公园的龙宫洞片区,地处彭泽县城西南36公里的乌龙山麓,因山洞酷似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海龙宫故名“龙宫洞”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距今5亿年前即早古生代寒武纪时期,以庐山为中心的数百公里范围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着厚实的石灰岩,以后海底上升形成陆地,石灰岩藏在地壳里,约在几十万年前的冰河期,地下水下降,溶洞干涸,雪水滴落,慢慢地形成石灰溶岩,发育成现在的龙宫洞溶洞群龙宫洞溶洞群已知溶洞共有18个,目前已经开发龙宫洞(长1600米)、玉壶洞(长800米)和玉仙洞(长750米)龙宫洞全洞分前部、中部、后部三大部分,共有23个景点,其中“定海神针”是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组合景点,上顶天、下顶地,高6米、粗1米,表面金光闪闪、花纹密布水晶宫”是龙宫的主体,大厅高约35米、底宽约35米、底长约70米,底面积约2450平方米,洞顶呈圆形顶,顶端是石灰岩底层面,向下呈弧拱形,属典型的圆弧拱顶,大厅空间达到了16800立方米。

溶洞中一座被称为金钟宝塔的巨大石钟乳,底部直径10米、底部到顶部高38米,塔底下垂着无数条带状石钟乳,恍如银瀑飞流直下幽谷,令人叹为观止略)根据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网站地球知识专栏(News/20104/jsdk_2956868/1.html):“龙宫洞拥有世界上体积最大的石笋(顶部达38米,底部直径10米);是世界上唯一举办过正规篮球赛的溶洞,被人们誉为中国长江第一洞”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地质遗迹的价值功能及江西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建议》中通过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自然完整性等价值评价因子和环境优美性、观赏的可达性和安全性等条件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后将龙宫洞的保护利用等级确定为国家级范例3:“山、水、城”组合景观国内唯一 森林公园位于川东浅山丘陵地区,区内群山形成连绵起伏、层次分明的独特地文景观,是阆中风水格局的根基北侧的盘龙山由10余座山峰组成,从小盘龙山至苍溪界绵延约10公里,海拔400—710米,是阆中古城的“龙脉”意象之所在,古城就是龙脉的聚合之处南侧的锦屏山高482米,相对高差130米,由东、西两座山峰相连形成马鞍状山形,与阆中古城隔嘉陵江相望,作为“案山”与古城形成绝妙对景,享有“嘉陵第一江山”的至高赞誉。

东侧的灵山海拔400—543米,三面环水,一峰独立,谓之“青龙”,传说唐玄宗赐名为仙穴山,是古代祭祀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西山由大烟山、胖官咀、王家山、马家山等连绵山体组成,长约4.5公里,如手持长戟的武士千百年来忠诚地守护于古城西侧,谓之“白虎”西山山顶平均海拔高出阆中古城100余米,是观赏气势恢宏的阆中古建筑群以及阆中古城风水及建筑格局的理想位置森林公园环城的山体形成“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蜓、白虎驯俯”的气象,是风水格局中完美地文形势的典范嘉陵江在阆中境内迂回百余里,称为阆水公园内的嘉陵江在短短16公里河道内完成两次流向大拐弯,两个大拐弯组成极为罕见的“太极形”景观,千年阆中古城正好位于“∽”形河道的左上弧线内侧,阆中新城位于右下弧线内侧,嘉陵江、古城与新城构成完整的太极图案以风水之“水法”而论,森林公园的嘉陵江迂曲于古城而经其三面,正形成大聚结、“干水成垣”和“金城环抱”之势,属于风水宝地森林公园内的嘉陵江风景资源多样、价值极高唐“画圣”吴道子所作《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即是以锦屏山为轴心,尽展奇美的嘉陵江风光阆中以“千年风水古城”名扬中外,“山、水、城”组合景观从整体上展示了阆中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人对自然格局的巧妙利用,在城周不同山脉、空中等不同视角观赏均能给人极大的震撼,使人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在国内具有唯一性。

2.2其它重要森林风景资源需简要介绍该公园范围内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之外,在本地区具有突出价值需特别保护的生物、地文、水文、人文等森林风景资源,包括名称、位置、规模、主要景观特征、保护价值等(包括相关的基础数据)范例1:古流苏树林景观 在城顶山景区,张家溜村南侧的山坡上,有一片古流苏树林,共有11株,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最大的流苏树围径4.5米、高15米,最小的流苏树胸径40厘米、高7米、冠幅达7米,树型最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