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减数分裂”模型教学实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8859989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减数分裂”模型教学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减数分裂”模型教学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减数分裂”模型教学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减数分裂”模型教学实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减数分裂”模型教学实例737100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李昕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 (必修本) 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是以精子、卵细胞的 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这节课的内容 是在学生已掌握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有 丝分裂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外还与遗传学知 识密切相关,特别是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 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 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 是对有丝分裂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 学知识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减数分裂并描绘减数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的变化;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 能力目标能绘制

2、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 图;能通过物理模型的演示过程掌握染色体 变化规律,构建染色体变化的数学模型。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型建构法对生物科学研究的价值; 认同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规律性。三、课堂教学实录1. 创设情境,弓I入对卵细胞的形成的学 习师:我们都知道,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 精卵,而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 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精子的形 成过程,那么精子是怎样形成的?生: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 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进行减数第二次 分裂形成四个精子。师: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哪些?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复制、前 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分离、末期均分

3、到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均分到四个精子中。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 卵细胞的形成。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思考,作答。通 过学生的回答呈现图像。预期目标:弓I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文字叙述结合图像的呈现, 使抽象内容变直观,增强记忆效果。2. 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9页相关内容,说出卵细胞的形成场所。生:卵巢中。师:在白板上用染色体模型演示卵细胞 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阐明各时期 染色体行为特点。师: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实质是什么?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染色体的 平均、精确分配;减数第

4、二次分裂的实质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师: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子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情况是怎样的?生:产生四个、两种子细胞。教学手段和方法:模型法;演示法;讲 授法预期目标:利用教师制作的染色体实物 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简述分裂中对于染色体这 一微观的结构的行为变化,逐步击破理解上 的困难。3. 比较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异同师: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形成 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那么这两个过程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生:相同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 分裂两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原细胞中 的一半。不同点:场所不一样,精子在睾丸中 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子细胞名称 及数目不一样,一个精

5、原细胞形成四个大小 相同的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大的卵 细胞和三个小的极体。细胞质分裂情况不 一样,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 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核次级 卵母细胞分裂不均等。精子有变形过程, 卵细胞没有。师:回答的非常全面,虽然精子和卵细 胞形成过程有不同点,但是整个过程中染色 体的行为变化都是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 讨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讨论 预期目标:联系旧知识,提供一个比较 的对象,在比较中加深对减数分裂的认识。4.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师:请同学们以卵细胞形成过程为

6、例, 归纳每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生:总结。减I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 n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分另y为:4、4、4、4、2、2、2 4、2;DNA数目分别为4 -8、8、8、& 4、4、4、2;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0 - 8、8、8、 8、 4、4、4 0、0.师:大家尝试根据数字的变化找出相应 的规律?生: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复制后不加倍, 随着丝点分裂而加倍,随细胞分裂而减半。DNA:随复制而加倍,随细胞分裂而减半。 染色单体:随复制而出现,随细胞分裂 而减半,随着丝点分裂而消失。教学手段和方法:呈现卵细胞的形成过 程图示;观看图像、同桌之间通过合作交

7、流、 归纳、总结出变化规律。预期目标: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培养学 生的归纳能力。5. 构建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变 化的数学模型一一曲线图师:总结的很全面。所有时期的数目都 写出来了,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当细胞中染 色体为2N时,每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抽象),请完成表格填写。生:减I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 n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 分别为: 2N、2N、2N、2N、N、N、2N、N;DNA 数目分别为:2NH 4N、4N、4N、4N、2N、2N、2N、N;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0 4N、4N、 4N、4N、2N、2N、0、0.师: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根据数

8、学上的 描点绘图法,绘制出相应的曲线了。生:绘制相应的曲线,注意时期和数目 的对应。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自主绘制曲线。预期目标:让数字与图像结合,使抽象 的数字在直观的曲线中得以体现。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认真完成模型制作 一一染色体行为 变化模型。希望同学们能够动手、动脑协调 配合,体会每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内与课外结合。预期目标:体现基础知识的准确运用。 在运用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四、教学反思对于这节课的设计,首先我觉得比较成 功的是用自己制作的染色体实物模型来演示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的行为变化, 在此过程中演示染色体的复制、DN

9、的复制加倍、姐妹染色单体的出现及分离、同源染 色体的联会、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等现象。学生的兴趣度高,也很容易理解 和掌握相关知识。另外在讲授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后,让 学生自主完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的表格,以提问的形式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 处理,学生在回答时出现不完善的地方,教 师正好可以借此来帮助学生更加规范的作答, 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最后,在总结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时,利用图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一个细胞中四条染色体),让学生自己总 结每个时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具体数字),然后总结变化规律。 之后,以细胞中染色体为 2N为例,归纳出每 个时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抽象字母),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 过渡。然后学生完成曲线的绘制。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在轻松 的分为中比较容易的掌握重难点内容,达到 预期目标。207都市家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