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8859562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深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一)、工程建设有关单位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拟建的东方金海岸位于。本工程拟建10栋50层1栋幼儿园4层。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标高23.75m,全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底板面黄海标高为14.15m。基坑周长约688m。基坑南路为观音山北路,北侧和东侧为已建城市道路,西侧为空路。2、地层情况开挖面以下及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如下:杂填土,厚度0.48.7m;粉质粘土,0.57.3m;淤泥质土,1.22.3m;粉砂0.92.2m粉质粘土1.012.2m砂质粘性土1.313.1m

2、。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水采取明排的方法,坡面设置泄水孔,坑内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随时将地下水排出坑外,保证坑内不积水。3、地下水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运移和赋存于杂填土和粉砂2c孔隙中的上层滞水或中强透水层。总体上,淤泥质土、粉质粘土为隔水层,残积土、全风化岩含水层属弱透水层,强风化岩和局部存在的中风化岩透不性能较好,属强透水层,微风化岩透不性能亦较差,可视为隔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相邻场地的侧向补给和下大气降水等补给,大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迳流、排泄。勘察期间场地稳定水位在0.84.3m。4、地下市政管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物探图。(三)、项目基坑设计1、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地下室底板

3、深度等有关设计资料。、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的东方金海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等有关规范及规程。2、基坑设计参数、场地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23.75m,基坑开挖深度为8.1511.10m(根据甲方提供资料,主塔楼距离基坑边较远,不考虑主楼承台或地基梁的开挖深度对基坑支护的影响)。、本工

4、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为1.10。、场地周边施工堆载要求:离基坑坡顶10m范围内,堆载不得超过10KPa。、本工程使用的水泥为PO 32.5R,-HPB235钢筋,- HPB335钢筋。、本基坑采用动态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信息对原设计及校核、修改和补充。本基坑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方法,应特别注意施工质量。3、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挖深不宜超过1.5m(淤泥质土等软土部分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1m),严禁无序大开挖。采用排桩+锚索(角撑)支护,待支撑体系强度达到80%的设计强度后方能对下段的土方开挖。、在支护结构施工前,应查明周边地下

5、管线埋设位置及深度,确保管线安全,基坑超红线支护部分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开挖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围护结构的安全。、开挖后基坑暴露时间应尽可能短。地下室施工时,地下室外墙与围护之间的间隙应尽早回填,回填要求应按地下室土建施工图进行。、严禁雨天进行土方开挖,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的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 、土方开挖顺序及速度应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及时调整。4、支护桩、开孔前,桩位应放样准确,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中心点与放样偏差不得大于20。、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混凝土C25厚150,护壁应加筋,一般挖孔桩每模深度1m,遇淤泥质土时,每模减小至0.5m。孔

6、内应设置软爬梯,每天检查孔内是否存在毒气体,保证施工安全,挖至设计深度时,应进行孔底检查验收。、人工挖孔灌注桩必须间隔跳挖,桩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方可进行相邻桩成孔,每根挖孔应连续浇筑桩身混凝土至桩顶。、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应进行降水,保证挖孔施工干作业,挖出的土石应及进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孔口四周3m的范围内,严禁堆放坡顶。、人工挖孔灌注桩为900,间距18002500。最大桩长小于15m。、本工程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本工程灌注桩钢筋笼通长布置,钢筋接头使用焊接,焊接长度为10d,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钢筋笼严禁孔内绑扎。、保护层厚度50。、本工程桩身检测:底应变测试总桩数的20%,由

7、有关单位共同指定桩位,待检测合格后,方可全面开挖土方。5、注浆钢筋锚杆、锚杆材料采用22、25钢筋。成孔直径110。土钉孔位和孔深允许偏差均为50,土钉倾角15度,角度偏差小于2度。、锚杆注浆采用水泥净浆,水灰比为0.50,水泥浆应随拌随用。注浆体设计强度20 MPa。为保证注浆效果,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其中,一次注浆控制标准为压力达到0.5 MPa或孔口溢浆,二次注浆控制标准为压力不小于2.0MPa或两次注浆量不小于60/m。注浆体直径不小于110。、上层锚杆支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注浆钢筋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试验数量不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6、喷射混凝

8、土、挖出的作业面修整后应尽快铺设钢筋网,钢筋与壁面间隙不小于30。、分层分段挂设钢筋网,坑壁上的钢筋网搭接采用绑扎,上下钢筋搭接长度应大于300,水平方向搭接不小于20d,加强筋焊接接缝大于10d,双面焊大于5d,绑扎搭接长度大于45d。、喷射混凝土面层厚100,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20,水灰比为0.4,采用干式喷射工艺。、施工用空压机风量不宜小于9m3/min,以防堵管,喷头水压不应小于0.15MPa。、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终凝后2小时应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小于57天,待混凝土层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喷射砼厚度采用钻孔法检测,每100m为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7、预应力锚

9、索、锚索施工前应进行基本试验。、锚具、夹具及连接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待锚索支护达到设计强度且锁口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80%后方能进行张拉锁定,张拉力应达到设计抗拔力要求,锁定荷载为设计锁定值,锚索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8、信息施工法要求、配合监测单位实施监测,掌握基坑边坡工程的监测情况。、编录施工现场揭示地层现状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变化图。、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向设计、监理、业主汇报,并根据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施工中出现险情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并应查清原

10、因,制定施工抢险方案。、边坡变形过失,变形速度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对险情段加强监测;、尽快向勘察和设计单位反馈信息。9、质量检验、基坑支护结构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材料出厂合格征检查;、材料现场抽检;、锚杆浆体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强度等检验,锚杆浆体强度检验数量每30根不少于1组,第组试块不少于6个。、喷射砼厚度采用钻孔检验,每100为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预应力锚索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试验数量不少于锚索总数的5%,且不少于3根。

11、10、监测、本工程为一级基坑,应对下列项目进行监测:、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坡顶和支护结构顶部、 地表裂缝:坡顶向1.5m范围内、 地下水位观测:出水点和降水井、 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应力最大处、 锚杆拉力:外锚头、 分层沉降:层面分界处沉降标、水平位移:在基坑周边内设置13个水平位移观测点,以观测基坑侧壁在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的侧向变形。、沉降:在支护外侧,沿基坑周边每隔2030m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观测地下室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沿重要地下管线或道路每15m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水位观测:在基坑外侧布置8个水位观测井,观测地下室施工降水对基坑周边水位的影响。、围护桩变形:在基坑周边内

12、埋设9根测斜管,测斜管的长度为15米,以观测围护桩在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的侧向变形。、分层沉降观测:在基坑周边设置10组分层沉降标。每组沉降标内每一层设置一个标志。、围护桩内力: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围护桩与支撑,使用钢筋应变计测定围护桩与支撑的内力。、观测频率: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进行水平、沉降变形观测23次,地下室底板浇捣完毕后,水不、沉降变形观测每周一次。地下室施工至场地标高后,观测一次即告结束。遇到瀑雨或位移较大等异常情况时,应适当加密观测次数,具体由设计人员确定。、监控预警值指标:基坑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45,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3天大于3/d。、观测报告:观测书面报告应在现场观

13、测完成后24小时内提交业主及设计单位。、观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应不少于2次。、本支护结构安全保证时间为基坑开挖后九个月。二、编制依据1、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东方金海岸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图纸。2、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的东方金海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调查资料。4、国家、行业、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4.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4.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4.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14、2002)4.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7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4.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4.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7-2009)4.10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4.11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1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4.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4.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4.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4.16建筑

15、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4.17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辩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4.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4.19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闽建200538号文)4.20市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管理规定(厦建科(1997)002号)4.21地区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灌注桩技术管理规定(厦建监安字200051号)4.22关于加强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的紧急通知(厦建监安字2000008号)4.23关于强化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实体质量监督的若干措施(厦建质监200714号)22关于加强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的紧急通知(厦建监安字2000008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