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企业经营业绩分析12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9.50KB
约21页
文档ID:478803642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企业经营业绩分析12_第1页
1/21

xx大学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企业经营业绩分析学生:学生__专业__学院名称:指导指导教师职称:20XXX月X日 / 目 录摘要21.绪论32.国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42.1 国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42.2 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62.2.1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特点62.2.2 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企业业绩评论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完善73.传统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对比分析83.1 传统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特点和不足83.2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容和优势103.2.1 偿债能力指标103.2.2盈利能力指标103.2.3营运能力指标113.2.4现金流指标114.实证证明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要性114.1 某化工企业背景资料114.1.1 企业发展过程114.1.2 企业经营发展战略124.1.3 竞争劣势分析134.2 利用现金流量分析该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业绩144.2.1 偿债能力分析144.2.2 经营能力分析154.2.3 盈利能力分析154.2.4 财务弹性分析165.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措施及对策175.1在采购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175.2 在生产环节,加强产品控制和生产管理175.3在销售环节,加强应收账款控制185.4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收款18参考文献20致21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日臻健全,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

投资者要准确、及时地掌握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必须利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因此,对上市公司或者说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现金流量不易调节,是较为真实可靠的项目,运用现金流量进行企业财务状况分析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财务指标体系的缺陷及其影响,从而引出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分析体系,并通过分析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提出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如何运用现金流量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最后,将本文所述理论应用于实践,选取兴禹化工集团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关键词:现金流量;企业经营;业绩分析;1.绪论现金是企业资本的一种资产表现,是企业的血液现金的循环运动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资本实现增值的关键环节现金周转的任何阻滞都会造成企业"供血"不足,轻则造成财务困难,重则造成财务危机企业需要用现金来购买设备存货、偿还债务、支付股利等等;企业的债权人关注的不是企业的利润,而是债务能否及时获得偿还;投资者关注的也是企业价值能否稳定持续地提高所以说,现金流对企业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提供很多传统财务指标无法提供的信息。

现金流量信息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会计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风险预警、价值评估和企业盈利质量等方面的现实意义越来越明显[1]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以及企业自身进行财务分析时,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核心都是利润指标,忽视了现金流量指标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仅仅通过传统的以会计利润为主的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状况,又或者仅仅停留在期末编制现金流量表,对编制后的现金流量表也不作分析,更没有按照现金流量管理的经营思路对企业进行过程控制[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的完善,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逐渐展露出它在的固有缺陷,其后果就是导致很多企业因为财务危机相继破产,其后患是显而易见的之所会发生上述不良后果,主要是因为企业能否获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金流转状况和现金流管理水平[3]因为现金流量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可以动态的体现出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因此,运用现金流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该问题,本文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及其发展状况的现状出发,运用现金流指标发现企业本质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而采取措施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国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近年来,业绩评价己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容,其受重视程度早已超过了一般人的想像评价指标和目标设定是业绩管理中极重要的环节,它集中反映了组织的宗旨、战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指标体系的争论也最为激烈,中外专家和学者都试图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选取最佳的业绩评价指标要科学设计适应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就有必要对国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过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2.1 国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在西方,很久以前,业绩评价就被看作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西方国家对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普遍重视和研究,是进入20世纪后的事情[4]然而,谈到业绩评价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哪些评价指标?为什么选择这些指标,而不是其他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各国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建立了不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现综述如下:沃尔评分法<20世纪初> 20世纪初,美国学者沃尔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通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自有资本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七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5]。

杜邦财务评价体系<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在20世纪初,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业绩评价体系重要性日益显现1915年,杜邦公司首创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及"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层层分解,从纯财务的角度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6]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指标体系<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1971年美国学者麦尔尼斯分析了美国30家跨国公司,发现最常用的业绩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m、,这一指标反映了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高度关注美国的泊森与莱西格通过对400家跨国公司1979年经营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企业这个时期采用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是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部收益率等[7]财务指标的发展一EVA 在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方面,除传统的剩余价值、盈余、营业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外,Steward于1991年提出了经济增加值指标 该指标被定义为营业利润率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EVA是财务指标的发展"均衡"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至今>20世纪80年代后,财务指标受到了广泛批评,原因在于财务指标存在着缺陷:缺乏战略性考虑,无法提供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信息,只能提供历史绩效信息,无法预测未来的业绩发展状况,应用围受到限制。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引入非财务指标,并设计出"均衡"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等[8]根据对非财务指标的拓展,一种与企业长远目标紧密联系,体现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所形成的业绩评价体系一平衡计分法由美国学者卡普兰提出并获得了广泛应用该体系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评价和激励企业绩效的方法,共由四组指标组成:财务角度、顾客角度、部运作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实现了对企业业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外,基于现金流量信息的财务分析中,Beaver〔1968〕认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比净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他认为现金流量的分析将会是企业财务分析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在风险预警方面,Gentry、Newboly和Whitford〔1987〕创建了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模型,Aziz等人又对该模型进行了发展,之后又与LAltman的Z模型进行了比较,认为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危机预警能更准确的预测企业的财务困境在价值评估方面,肯尼斯·汉克尔在其专著《现金流量与证券分析》中认为现金流量较利润更难被管理当局操控[9]。

2.2 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2.2.1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特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工作以政府行为为主,业绩评价指体系基本上由国家统一制定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出现过3次变革[10],第一次变革是1993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所设计的一套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该套体系由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8个指标组成,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然而,该指标仍然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侧重于政府部门管理的需要第2次变革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体系由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lO项指标组成但该指标未将非财务指标融合进来,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第3次变革是1999年由财政、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并于20XX修订实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它将部分非财务指标纳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之中,以经营效益为核心,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整体业绩 1。

但是在指标设计上仍然缺乏无形资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根据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国资委于20XX1月颁布实施了以出资人为评价主体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在指标具体选择上,无论年度考核指标,还是任期考核指标,都把指标具体分为两类: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这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第一步2.2.2 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企业业绩评论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完善在国家组织研究的同时,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业绩评论指标体系的完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清华大学杜胜利博士1999年在其所著《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一书中提出了财务评价、非财务评价、无形业绩评价、顾客导向评价等要素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国第一部系统阐述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著作一[11]财政学院会计学院涛教授20XX在《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著作中,提出了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设置与应用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12]此外,还有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例如,王建华、王方华同志撰写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南剑飞同志撰写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吴应宇同志撰写的《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等。

他们都在对企业业绩涵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有侧重的评价指标体系[13]通过上述文献回顾,我们可看到我国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多头评价,不分评价主体,不分评价客体,各项指标缺乏必有的在联系我国十分有必要改善原有会计体制下的业绩评价体系,重新建立一套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并且如何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是完善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传统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对比分析3.1 传统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特点和不足利润总额只是一个绝对数的概念,它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反映出企业永久性资本和负债资本的绩效水平,也没有反映利润的货币时间价值,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尤其需引起注意的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流量最大化并非一致,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时两者会发生严重背离的情况,即某一特定企业利润锐增而现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