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汇编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87214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汇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 - 好资料灾后谨防三类皮肤病地震后因为正常的生活秩序、卫生环境被破坏,很容易使各类疾病爆发、流行。因此,我们需要全力做好地震之后的疾病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护好震区民众健康。下面就可能引发的一些常见皮肤疾病,做一个简单介绍。第一类,感染性皮肤病包括水痘、麻疹、猩红热、脓疱疮、各类皮肤癣等。水痘水痘的病原体为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本病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病毒经口、鼻侵人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内增殖,然后进人血液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粘膜损害而发病。潜伏期约 2 周,传染性强, 90患者年龄 10 岁,高峰为 69 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典型皮疹

2、出现前 24 小时可呈现前驱症状,如低热、不适、厌食等。皮疹特点:分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圆型、充盈小水疱,周围有红晕,以后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疱疹持续 35 天,然后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皮疹相继分批出现,故同时可见丘疹、 新旧水疱和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头面、 躯干较多, 四肢较少, 伴瘙痒;口腔等黏膜部位,也可出现皮疹。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 小时至病损结痂, 约 78 天。可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皮肤感染、 肺炎、血小板减少、 心肌炎、 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到睾丸炎等情况。注意消毒隔离。 无合并症的水痘可给予抗病毒药物或清

3、热解毒中药内服,皮疹注意止痒和预防继发皮肤感染。可剪短病儿指甲,戴连指手套,以防抓伤;消毒水擦浴,;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如有合并症则应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处理。麻疹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是一种高度传染的急性传染病。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5 天至出疹后5 天均有传染性, 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l 5 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绝大多数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 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一般 12 周左右。 2、前驱期也称发疹

4、前期,一般为 34 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 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 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 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 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 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 3 天

5、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 腹泻和呕吐。 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数热退后消失。4、恢复期出疹 57 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全身中毒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 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可有支气管肺炎、中耳炎、脑炎、心血管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发现患者,早期隔离。 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 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 天。接触麻疹的

6、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 周。一般治疗包括注意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补充水分; 保持皮肤、粘膜清洁。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或清热解毒中药, 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猩红热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猩红热是由A 组 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多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品、食具而感染。偶可由皮肤伤口侵入。多见于小儿,尤以2 8 岁居多。典型临床表现为潜伏期一般2 5 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 39,重者可达 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食欲。咽及扁桃体显著

7、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质红,乳头红肿如杨梅,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 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 典型皮疹为弥漫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 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 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

8、有关,一般2 4 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 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 中药治疗多以清热解毒中药内服,后期注意养阴生津。西医治疗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是一种传染性化脓性疾患。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也可导致感染。夏秋季多见,小儿易患此症,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暴露部位。初起为小的红斑或丘疹,迅速变成水疱或脓疱,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薄而易破, 破后形成糜烂面,可自家接种传染。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9、。脓疱干后结成黄痂,痂皮脱落不留瘢痕,可有暂时的色素沉着斑。可并发淋巴结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炎。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皮肤卫生及消毒衣被用具, 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 对患病儿童应隔离,防止接触传染,已污染的衣服用具应行消毒处理。治疗以口服或外用抗菌素为主。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皮肤癣皮肤癣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的, 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 根据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股癣、体癣、足癣(即脚气)、手癣等。春夏季因炎热、潮湿,故发病率较高。典型表现为皮肤不同部位的炎性红斑,渐离心性扩展,呈环形,周边隆起,呈花边状,边缘可见丘疹和水疱。也可伴有局部的浸渍、糜烂、渗出、角化等损害

10、。多瘙痒明显。皮疹初期多不对称。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可配合局部扑粉。注意洗涤,尽可能及时更换内衣、内裤、鞋袜。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以免扩大、 播散。 治疗可外用各类抗真菌药物。注意使用时,应将皮疹边缘作为治疗重点,并应坚持24 周。第二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 在皮肤或黏膜上发生的一种炎症。 通常表现为接触部位的边界清楚的炎性水肿性红斑,较重时可有糜烂、渗出。因灾区震后防疫时, 会使用大量各种消毒用品。 绝大多数都会对皮肤、 黏膜产生过敏或刺激作用,因此应注意预防。治疗可以清热除湿中药内服, 如龙胆泻肝丸、 当归苦参丸等。 西医治疗可试用扑尔敏

11、等抗组织胺药,疗效不佳或症状较重时,糖皮质激素也可选用。外治法当皮疹有糜烂渗出者,可选用 3%硼酸溶液、中药马齿苋煎水作冷湿敷,然后可外用糊膏。水肿性红斑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 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引起的。 灾区房屋倒塌后, 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螨类被大量释放出来。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典型皮损表现为风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 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常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病程约 12 周,损害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应注意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并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

12、 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中药治疗可以参考接触性皮炎。 西医治疗可试用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药膏也可选用。第三类、物理性皮肤病摩擦水疱摩擦水疱顾名思义,水疱的产生是由于摩擦所致。灾区抢险救援人员因长时间的工作和行军,致使局部如手掌、足跖形成水疱或者大疱。预防最为重要。如已出现皮损,对小水疱一般无需处理,常能自行吸收。大疱有皮肤紧张、感觉不适或疼痛时,可作短暂休息,并进行引流。但疱壁不应完全去掉,作为保护创面之用。对已感染者可清洁创面后,局部消毒包扎。摩擦红斑摩擦红斑主要为皮肤皱折处的湿热刺激和互相摩擦所致,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关节屈侧与阴囊处。 初起时, 局

13、部为一潮红充血性红斑, 其范围多与互相摩擦的皮肤皱裂的面积相吻合。表面湿软边缘比较明显,较四周皮肤肿胀。若再发展,表皮容易糜烂,出现浆液性或化脓性渗出物,亦可形成浅表溃疡。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因此,灾区抢险救援人员应注意皱折部皮肤清洁卫生,保持干燥,出汗时尤需注意, 可在清洗后撒布粉剂, 以预防本病发生。 治疗是直接消除皱襞部皮肤浸渍,红斑时撒布硼酸滑石粉、松花粉等,糜烂渗液时涂布甲紫氧化锌油、甘草油、紫草油等。痱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疾病之一。 是由于气温高、 湿度大, 身体出汗过多, 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 致汗腺导管口闭塞, 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 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水疱和丘疹。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灾区生活条件艰苦,抢险救援人员工作繁重劳累,容易诱发本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