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主要设计原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869178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主要设计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主要设计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主要设计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主要设计原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主要设计原则系统构成计算机联锁系统由联锁计算机、接口部分、防雷设备、UPS电源、监控工作站、联锁专 用控制台、电务维护终端、打印机等组成,不设置应急后备盘。联锁计算机在工作机出现故障时可自动转换到备用机,倒换过程不影响联锁系统的正常 工作。电务维护终端设备用以监督、记录系统工作的状态,当系统故障时可提供诊断结果。维 护终端应配置远程诊断接口(Modem)和软件,可实现通过远程拨号方式对系统进行状态检 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应提供客户端监控诊断软件。监控工作站采用双机热备方式,两台监控计算机之间切换可自动切换,也可人工切换。联锁输出应采用板级动态驱动技术(输出为静态,不设外

2、置动态驱动盒),输入采用动 态采集技术。应在电源、计算机、数据通讯线路、输入输出接口、机架结构及地线设置等方面采取电 磁兼容和防雷设计,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系统设备应具有防雷电能力。(一)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特点1最大限度地利用软、硬件资源,对直接危及行车安全的联锁逻辑处理和执表机提出 更高的故障-安全要求,采用联锁软件冗余及其他容错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2计算机联锁容量不受限制(通过增设执表机柜满足容量要求)。3采用分离式的控制台和大屏幕显示,操作简便、舒适,显示清晰。4大屏幕彩色监视器能显示6502 电气集中所有的表示,还增加了时间、音响和汉字提 示,

3、如“始端x x X,终端x X X”、“按钮有误”、“有要点”、“道岔x x扳不动”等等,此外,还给出设备错误号,供维修人员诊断故障用。5采用双套互为备用(热备)的微机系统,系统有人工、自动切换两种方式,备用系统有脱机、联机、联机同步三种工作状念。6设备维修简便,微机设备均采用模块插接件结构,便于更换;在机房内可通过电务 维修机的监视器监视现场设备和列车运行情况;设于机柜上的测试孔和指示灯,供维修人员 分析和判断故障。在维修终端,电务维修人员通过鼠标操作,就能在屏幕上将前一段时间内 的机器状态或作业情况以图像或记录方式显示出来,若需要还可以在打印机上打印输出。记 录白动储存时间为一个月,若有必

4、要也可手动储存,这将永久保留。系统提供的图像再现功 能,可将进路办理和列车运行情况以图像方式再现,以便直观地查找故障和分析问题(二) 主要设计原则1、计算机联锁必须工作可靠并符合故障安全原则。计算机联锁使用的设计安全的电 路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与安全有关的接口与通道必须按故障安全原则进行设计。2、计算机联锁使用电子元件构成故障安全电路时,必须考虑到元件级、门级、集成 芯片级故障,并按照故障安全原则进行设计。3、计算机联锁应采用硬件冗余结构,如双机热备、三取二或主备二取二的结构。联锁 计算机必须采用高可靠性硬件和冗余结构。4、计算机联锁个计算机模块之间的联系应采用冗余通道。计算机联锁的各种接口

5、与通道应保证长期使用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5、计算机联锁应具有对室内外联锁设备的监测功能。6、计算机联锁必须在规定的联锁条件和规定的时序下对进路、信号和道岔实行控制。对于来自操作设备的错误操作,应具备有效的防护功能。7、计算机联锁系统应预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8、计算机联锁必须考虑瞬时故障和间隙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措施予以 防护。9、计算机联锁的用电属于一级负荷,应有两路独立电源供电,并且有自动转换功能, 以保证不间断供电。10、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的直流电源应具有不间断供电和有效去除脉冲及浪涌干扰的性 能。11、应在电源、计算机、数据通讯线路、输入输出接口、机架结构及地线设置等方面采 取电磁兼容和防雷设计,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12、信号设备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Q ;用于防护电子设备的安全保护地线的接地装 置,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Q。对于重雷害地区,地线设置还应采取特殊措施。四、系统图以下为车辆段微机联锁系统的原理框图:IPC1命令采集与屏幕显示计算机1联机运算与测控t继电器电路一信号机械室一1 1!计算机1联机运算与测控一11输入适配电路输出适配电路输入适配电路轨道电路信号机转辄机室外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