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生 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生水面 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 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产; 灵; 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 8月至9下跌 2蛆上的事件经常发生; 月,由现全球性信贷紧缩, 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 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 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 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款; 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由售给摩根大通公司 ,,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
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 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 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 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 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 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 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 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 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由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 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 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 (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 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 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 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 导致楼市不断上涨 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 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 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 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 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 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 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 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 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
随着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和银行、 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的快速推进, 这种监管制度无 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 生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 虽然一直有加强监管的呼声, 但美国 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制, 在危机爆发前对金融市场秉持着顺 其自然的放纵态度年代开始, 美国进行大规模的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 从20世纪80 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 仅保留其中的高制造业转移由去的美国可以通过国端高价环节, 同时大力在美国本土发展金融等服务业 际贸易,消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资源 而其他国家卖给美国产品及资源, 再用得到的美元现金购买美国的债券等金融资产 于是,美元现金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流由美国, 又通过资本项目流回美国 美元的回流刺激了美国境内以房地 “虚拟产、 股票、 债券等金融资产为代表的 资本”的不断膨胀, ”虚拟资本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资本不断逐利的本性, 另一方面又导致了由此而带来的虚拟经济活动成倍扩大和虚假繁荣 ”美国从生产型社会逐步转变为消费型社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脱节,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
第五,信用制度的缺陷 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复杂化, 金融交易的链条越来越长, 交易信息扭曲的程度也越来越大, 有些衍生产品甚至连金融机构高管都未必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有权威的信用评级公司来为投资者或债权人提供决策依据 信用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 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所发表的一种专家意 直接影见 信用评级机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响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安全而美国信用评级公司的收入来自于受评对象,这种利益冲突无法让评级机构做到客 在次贷观、 公正,因此其信用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 危机中,全球许多投资者购买了自己并不了解 评级公司给予三 A 级这样高评级的金融的、 衍生 产品,从而遭受了重大损失(二)根本原因1 .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危机本质及根源的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 ”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的阐释了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从商品经济本身的发展及其内在二重性矛盾的角度, 生产过剩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和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 不会由现生产过剩问 而当货币产生, 成为商品交换的媒题 介, 充当流通手段职能,使得商品的买和卖在时间、空间上相分离,商品卖由换回货币,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与货币之间的转化是随机的和不确定“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的, 这样就有了产生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 随着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 货币又有了充当支付手段的职能 商品买实可以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进 债务链条随之形成 一旦有债务人不能如期支行, 付,信用关 系就会被破坏,生产过剩的危机就可能发生商品经济内在二重性矛盾只是产生危机的可能, 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危机的产生成为现实生产相对过剩的危 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机, 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而这一矛盾又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单个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都以追求利润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最大化为其目标,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会进行有组织地投资、 生产但资本主义生产方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各企业行为选择的式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 自主性与分散化, 市场配置资源又有其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弊 容易导致盲目性和无政府状端, 态。
二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的矛盾 资本贪婪的本性决定了对于剩余价值无休止的追逐, 这就导致了资本积累规模的螺旋式上升和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 而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越来越为少数垄断寡头所有,形成一种“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 所以,“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 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 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2 .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本质和根源的分析马克思生活在距离我们一百多年以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 目前资本主义早已发段, 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且面临着经济的金融化、 证券化、全球化背景,所以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自然不同于以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 其本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根源仍然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美国的次贷危机从表面上来看不是消费不足的问 而是消费过度的结题, 果, 旺盛的需求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美国的旺盛消费是由透支未来的消费信贷支撑I正是有效需求的不足催生了美国的借贷消 因为这样就可以维持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费, 象。
单从美国来看, 其国内制造业的现状并不会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由 但只要我们放眼全球现, 就会发现事情的真相所在 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国际大分工和世界经济的大循环危机前经济的持续增是靠美国过度消费、 中国等国家过度生产来推动 “当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的 度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同时,美国为了弥补大量的贸易赤字,维持美国经济的运转和高消费水平, 就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性向全世界借钱, 表现为美国发行美元, 并开发其他的美元资产, 如国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等 “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 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 即危机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可见,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使原本就存在的美元的金融运作又让大量的泡沫从美国蔓延到了全 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使得一国的危机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和冲突更加严重, 球金融体系最终, 生产的国际化、很容易演变成为世界危机三、金融危机的启示按照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分析逻辑, 这场金融危机是这样发生的: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的内生性矛盾, 必然导致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这样就会造成劳动者购买力不 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 生产足, 的相对过剩产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现在的资本家不会重复一百多年以前把牛奶白白倒入海的行为, 他们发明了借贷消费及一系列复杂的金融衍生工维持了危机前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只能在一定时期对经济停滞起到刺激作不可避免的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析,具 就这样, 表面上旺盛的需求延迟了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但金融创新等手段也只要存在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观点和方法对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我们可以导致危机的根源仍在我国当前因此,我们虽其次,社会主义从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