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864240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光焦度、屈光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理解并掌握薄透镜成像规律,计算薄透镜的屈光度;3模拟眼睛屈光不正光路,理解物理矫正原理。实验原理从光学角度看,眼睛是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光学系统。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当发光体的光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若物距为s、像距为S、透镜的焦距为f,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高斯公式:1 1 1 S 0 f光焦度是指焦距的倒数,表示着透镜的发散或会聚本领,单位为屈光度D (1D=1m-1),也可用度作单位,1D=100度。常见的屈光不正(常)眼有:1)近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即眼睛的会 聚能力加强,这

2、种眼睛称为近视眼。多数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即眼轴过长引起;少数近视眼是由于 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强引起。前者为轴性近视,后者为屈光性近视。无论是属于哪种近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近移,需要配带发散透镜进行 物理矫正,这种发散透镜称为近视镜。图近视眼图近视眼的物理矫正2)远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即眼睛的会 聚能力减弱,这种眼睛称为远视眼。多数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小,即眼轴过短引起;少数远视眼是由于 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弱引起。前者为轴性远视,后者为屈光性远视。无论是属于哪种远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远移,需要配带会聚透镜进行物理矫正

3、,这种会聚透镜称为远视镜。图远视眼的物理矫正本实验中利用透镜A作为眼睛,像屏作为视网膜来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通过前后移动像屏来模拟轴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利用透镜B(焦距小于透镜A)和透镜C (焦距大于透镜A)来模拟屈光性近视和远视眼的 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并用一块凹透镜D和一块凸透镜E分别模拟矫正眼睛屈光 不正的近视镜和远视镜。最后通过高斯公式来求出矫正镜的焦距。实验仪器光具座及附件、光源、物屏、像屏,不同焦距的薄透镜。薄透镜共5片薄透镜A焦距为200mm (模拟眼睛)薄透镜B焦距为150mm (模拟屈光性近视眼)薄透镜C焦距为250mm (模拟屈光性远视眼)薄透镜D焦距为-150

4、mm (模拟近视眼矫正镜)薄透镜E焦距为600mm (模拟远视眼矫正镜)实验内容1. 共轴调节透镜成像存在着像差,成像系统应尽量在近轴区域。为达到上述要求,应使 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习惯上称同轴等高,即共轴。此外,成像系统中的各量,如物距、像距及透镜移动的距离等都是沿着主光 轴计算长度的。长度是按光具座的刻度来读取的。为测量准确,透镜主光轴应与 光具座导轨平行。共轴调节可分为粗调和细调两步来做。首先粗调,将各光学元件置于光具座上,并靠拢排列。调节其高、低、左、 右,使光源、物屏、透镜、像屏等的中心同高共线并平行于导轨。各元件所在的 平面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导轨轴线。然后再细调,依靠成像规律来

5、判断:将像屏、物屏置于光具座上,使其距离 l 4f 。插入透镜并左右移动其位置,在屏上分别得到放大像和缩小像,调节各 元件,使放大像与缩小像的中心重合。如果系统是由多个透镜等元件组成的,均 用这种方法使所有像的中心重合在一个位置,则达到了共轴要求。以下所有实验 都是在共轴条件下进行的。2. 模拟正常眼成像过程:(1)将焦距为200mm的薄透镜A放在物屏和像屏之间,调节光源、物屏、像 屏及薄透镜共轴等高。(2)将物屏和像屏间的距离调整为850mm,调节薄透镜A的位置,使像屏上 呈现清晰的像,以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3. 模拟近视眼成像过程:(1)将像屏向后移动 50mm 模拟轴性近视眼成像过程

6、,此时成像会变模糊。 将薄透镜D (焦距为-150mm)放在物屏与薄透镜A之间模拟近视眼矫正镜,调 节薄透镜D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A及像屏(单 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D的位置。(2)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D的焦距。(3)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薄透镜A换成薄透镜B (焦距为150mm) 模拟屈光性近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D (焦距为-150mm) 放在物屏与薄透镜B之间模拟近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D的位置,使像屏上 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 B 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 量(至少 5 次)记录下薄透

7、镜 D 的位置。(4)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D的焦距。4. 模拟远视眼成像过程:(1)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像屏向前移动 30mm 模拟轴性远视眼成像 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E (焦距为600mm)放在物屏与薄透镜A 之间模拟远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 E 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 下物屏、薄透镜 A 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 5 次)记录 下薄透镜E的位置。(3)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E的焦距。(4)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薄透镜A换成薄透镜C (焦距为250mm)模拟屈光性近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E (焦距为600mm) 放在

8、物屏与薄透镜 C 之间模拟远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 E 的位置,使像屏上 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 C 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 量(至少 5 次)记录下薄透镜 E 的位置。(5) 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E的焦距。注意事项1. 透镜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用手触摸透镜表面,严禁用任何物体划透镜。2. 安装透镜时一定要小心,确保透镜被牢固的安装在透镜夹上,切勿将透镜 掉在地上。3. 透镜使用完毕后,用透镜纸将其包好,并按照实际焦距放回贴有焦距标签 的塑料袋中,切勿乱放。附:实验数据记录表及数据处理公式 模拟近视眼成像过程数据记录表(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各画一个)物屏位置P=薄透镜

9、A (B)位置=像屏位置P=测量次数12345薄透镜D位置(mm)模拟远视眼成像过程数据记录表(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各画一个)物屏位置P=薄透镜A (C)位置=像屏位置P=测量次数12345薄透镜E位置(mm)数据处理所用公式设物屏与薄透镜D(E)的间隔为S ,薄透镜A(B)(C)与像屏的间隔为S , 12物屏与像屏的间隔为L,薄透镜A (B) (C)的焦距为f (f )(f ),则A B C轴性近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f = (S2 - fA)Si2 + S D f L - S L + S 21A22屈光性近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f = (S 2 - fB ) S12 + S D f L -

10、 S L + S 21B 22轴性远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f = 7(S2fSS7+SA22屈光性远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7 =+片C22误差分析所用公式近视眼:S广 D - P UP = 3 A SDn.(n -1)U = Ju2 + s2S1P D轴性近视眼焦距不确定度传递公式:U = fD2(S - f )S , 1f L - S L + S 2A22US1屈光性近视眼焦距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U = fD22US1US1=I: u 2 + s 2P EI 工(E - E)2 远视眼:S1=E-P Up = 3 A SE = t i=1n.(n -1)轴性远视眼焦距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U = fE2(S - f )ScA1+ 1fAL- + S 22US1屈光性远视眼焦距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UfE =2(S - f )S 1f L - S L + S 2C22U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