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技术方案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864231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技术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钢结构超高层测量专项技术方案设计(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高层钢构造测量专项方案编制/时间:年月日审核/时间:年月日审批/时间:年月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11.1. 编制依据11.2. 钢构造概况3第2章钢构造测量容要求及重难点62.1.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62.2. 钢构造测量主要容62.3. 钢构造测量根本要求及考前须知7第3章钢构造测量准备工作83.1. 技术准备83.2. 测量人员93.3. 测量设备9第4章测量控制114.1. 平面控制114.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引测方法13第5章钢构造安装测量155.1. 构件进场验收155.2. 钢构造安装测量定位技术18第6章钢构造测量质量保证措施326.1. 测量误差理论分析326.2.

2、测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336.3. 测量精度要求346.4. 测量精度保证措施386.5.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386.6. 测量及变形监测质量保证措施39第1章工程概况1.1 编制依据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2处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件W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4砒筑构造荷载规?GB50009-20012006年版5件W构造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14907-20026处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2008年版7件W构造设计规?GB50017-20038?高层民用建筑钢造技术规程?JGJ9

3、9-989?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构造设计规程?CECS230:200810沏形钢管混凝土卞造设计规程?CECS159:200411冲钢混凝土组合造技术规程?JGJ138-200112处筑钢构造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3件W构造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14处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1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2005年版)16处筑钢构造防火技术规程?CECS200:200617?素构造钢?GB/T70018?(氐合金高强度构造钢?GB/T159119处筑构造用钢板?GB/T19879-200520?优质碳素构造钢?GB699

4、-199921幽造用无缝钢管?GB/T8162-9922?厚度方向T能钢板?GB/T5313-198523?碳钢条?GB/T511724?(氐合金钢焊条?GB/T511825?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26件忖构造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GB/T12281231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27件忖构造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T3632GB/T363328徊柱头焊钉?GB/T1043329件忖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30件W桁架检验及验收标准?JGJ74.2-199131冲钢混凝土组合构造构造?04SG52332件忖管混凝土构

5、造构造?06SG52433?工程建立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应用例如?04DX00234砒筑工程文件D3档整理规?GB/T50328-20011.2 .钢构造概况本工程主楼地上四十七层、地下五层,附楼地上五层、地下五层,主楼为框筒构造外钢框架砼核心筒,附楼为框架构造。主楼平面为变截面,最大尺寸在为43.5X42.8m,外框筒地下五层至F1为劲性混凝土构造为型钢混凝土柱,梁为混凝土构造,F1以上柱梁均为钢构造,钢柱在-0.050211.750米位置处为灌混凝土。主楼41层处设有加强桁架,增大了混凝土核心筒与外钢框架之间共同组成的抗侧移能力。主楼南面出口有一巨形雨篷,构造形式为球节点连接圆钢管桁架,雨篷高

6、27米,宽25米。附楼顶部为桁架屋面构造,最大跨度为25.2米。桁架上下弦与腹杆采用H型钢,斜撑采用方钢管。外框筒钢柱均为箱型截面,最大截面尺寸为:1000X100OX50X50mm,随着楼层的增高,钢柱高度方向截面逐渐变小,在屋顶层其截面减为:600X600X20X20mm;外框筒钢柱材质为Q345B。外框筒钢梁均为H型,最大截面为:H700X280X10X16mm。核心筒劲Tt钢柱均为H型截面,最大截面为:H300X300X25x25mm。核心筒结胸主楼钢构造平面图卓4钢构造模型第2章钢构造测量容要求及重难点2.1.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1本工程建筑层数多、高度高,构造竖向偏差直接影响

7、工程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点精度高,偏差小。 2随着建筑总高度的升高,误差累积会加大,如何在温差、日照、风载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是本工程测量的重点之一。 3随着楼层的增高,钢柱高度方向截面逐渐变小,南北面外框柱为曲线形式,钢柱定位安装难度大。 4钢构造安装精度要求高,位置、标高及轴线定位难度大,安装时,构件受力情况较复杂,极易发生变形、移位等现象,易造成偏差,需进展跟踪观测,随时纠偏并调整施工。2.2. 钢构造测量主要容测量工序伴随整个钢构造施工过程,应对施工进展全程检测,并将测量记录结果反应到技术部门,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决策依据。钢构造测量主要容

8、: 1平面控制网测设与垂直传递; 2水准控制网测设与垂直传递;、 3主轴线、水准线测量放样; 4钢柱、钢梁吊装测量控制; 5变形观测:焊接收缩,钢柱压缩量观测; 6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归档。2.3. 钢构造测量根本要求及考前须知1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应执行?x程测量规?(GB50026-200/国家有关规定。 2测量放线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根本准那么和验线根本准那么。 3测量仪器应按周期送检,未检定、超出检定周期及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使用。 4测量放线工作中应认真做好计算、记录工作,并将计算、记录资料及时归档保存。 5放线后严格执行自检、互检,检查无误后报监理单位验线。 6钢尺量距应采

9、用往返丈量,并进展三差改正,以保证精度。 7施工现场的测量放线点位、标志均要进展保护,如加护栏、涂刷戒备色,防止碰动、破坏。测量作业前应对原始依据进展校核,确定点位无碰动、数据无误前方可进展下一步作业。室外的点位要有防雨措施,防止钢板锈蚀。 8现场材料堆放、车辆停放应保证测量点位间的通视。第3章钢构造测量准备工作3.1. 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掌握本工程的难点和重点是确保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展及后续施工的重要环节和根底) 2熟练使用各种仪器,掌握其质量标准。 3对各种仪器在使用前进展全面检定与校核。 4熟悉业主单位提供的基准点,控制点线的设置情况。 5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构造特征

10、确定轴线基准点布置和控制网形式。6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7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8测法要科学、简洁,精度高的工作原那么。 9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合格后报请监理验线,合格后再进展下步工序施工。32测量人员本工程测量作业量大,难度高,根据工程需要,拟配技术组、控制组、施工测量组,三个小组。施工测量组织机构如下表所示名称工作容技术组编制细部测量方案,业管理,建立施工控制、测量和变形观测的数据库及数据处理中心控制组控制网测设校核、向施测面传递平面与高程控制施工测量组钢构造安装过程测量控制3.3测量设备1测量设备配备表为满足施工精度及施工进度

11、要求,施工过程中拟采用的主要测量设备如下表所示。编设备名称精度指标数量用途1全站仪2mm+2Ppm1工程控制点定位校核2经纬仪24钢柱吊装垂直度控制3水准仪2mm2标图控制450m钢尺1mm4把施工放样5对讲机5公里10部通讯联络65-7米盒尺1mm6把施工放样2测量设备管理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测量仪器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程及ISO9002标准要求进展检定或校准,并建立测量及试验设备台帐;不得有未检定、超过有效期或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工程上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垂准仪及50m钢尺需送到具有国家核定资格的计量检定部门进展检定;对于盒尺、水平尺等普通计量器具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进展自检;对于

12、在检定期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要每三个月进展一次自检,校核具主要轴线关系。第4章测量控制4.1 平面控制4.1.1 .建立控制网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共分为三级控制:首级控制网勘测院测设于本工程外围不受沉降影响的工程定位桩由业主提供1二级控制网按本工程建筑坐标与坐标的关系在首级控制的根底上换算出的主控制轴线三级控制网在主控制轴线的根底上加密出的控制轴线4.1.2 首级控制网的移交和复合在钢构造设计图上,所有外框筒节点定位平面坐标均为建筑坐标x-o-y,原点为筒中心,即编号为A、B、C的三条轴线的交汇处。在总平面设计图中,所有桩点坐标为城市坐标,两坐标系旋转夹角为150,按下列图所示进展坐标系的转换

13、,统一归化为建筑平面坐标,便于现场测量的快速计算。下列图中“X-O-Y为城市平面坐标系,“x-o-y为建筑平面坐标系。)X0,Y0)O4.1.3主楼二级控制网主楼二级控制网的布置如下:主楼二级测量控制点布置示意图4.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引测方法4.2.1 确定高程基点.为了方便对控制点位进展统一的维护,确定高程基点组后与基坑周围的二级平面控制网合二为一。点位尽量远离根底沉降区及受重型施工机械施工影响的区域,且通视条件要良好,便于与城市导线网进展联测。4.2.2 引测方法.( 1) 地下室局部采用全站仪的三角测距原理:将全站仪架设到1F地面及地下室外围,将反射片置于高程控制点上,垂直放置,用底部十字丝中丝对准预埋桩阳冲顶部中点,将仪器部高程参数设置为零,然后照准反射片底部中线,进展测设。假设测设出数据为A,即用预埋桩阳冲顶部实际高程加上仪器与水准点预埋桩之间高差A值,将总和输入到高程参数中,然后将反射贴片置于地下室墙面,用铅笔在反射贴片中线对准的墙面处做点,用仪器对准反射贴片与墙面接触的中线处,进展观测,即测设所显示的数据为标高。此点与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