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共16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864201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共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共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共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共16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历史原创模拟卷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1. 徐复观先生说:“可以断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的,不在今日所谓史学,而是发挥古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可以说,这是史学以上的使命,所以它是经而不是史。”作者意在说明( )A.孔子编订史书的史学记载价值 B. 春秋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C. 儒学影响古代司法审判的执行 D. 春秋发挥历史的教化功能2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

2、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3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D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4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

3、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A. 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 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 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5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6.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

4、材料体现了宋代( )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7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8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

5、。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9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10.下图是1872-1913年开办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据此可知A.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 B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外国资本企业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11晚清以前,

6、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C近代变局推动民族国家意识的重构 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12. 英国某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该记者的看法 A .揭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B. 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人民民主性C. 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D. 揭示了当时

7、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13.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A.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大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14. 1985年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此观点主要基于当时的中国A国企改革缺乏政策保障 B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城市经济处于停滞状态15. 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

8、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时间选举方式选举对象乡镇、市1998 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1002001 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副乡镇长、乡镇党委。5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7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16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

9、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A.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 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 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17. 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材料表明A. 雅典成为地

10、跨欧亚非大帝国 B. 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C. 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 D. 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18.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卡努优斯制定法案,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公元前326年,彼提留法案废除罗马债务奴役制;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使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这表明古代罗马A平民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 B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C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日益扩大 D贵族与平民间矛盾不可调和19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负责,也有人指出启蒙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

11、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A. 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 B. 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C. 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 D. 理性主义引发精神危机20.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这样描述美国的困会:“当你进入华盛顿众议院的大厅时,你会为这个大会议厅里的粗俗举止感到震惊他们大部分是乡村律师和商人,甚至是属于最下层阶级的人士又隔几步,就是参议院大厅的大门他们当中有善于雄辩的大律师、著名的将军、贤明的行政官和出色的政治活动家。”托克维尔意在说明A.三权分立原则的优越性B.制约大众民主的必要性C.国会立法程序的规范性D.美国人民主权的广泛性21.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

12、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达到每夸特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1836年激进派议员成立“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废除这一法律,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充分说明了A英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 B议会中工人议员增加C自由贸易原则最终胜利 D满足了议会中最新贵族的要求22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 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23.面对共产主义以朋友而不是以征服者的面孔在欠发达地区攫取权力的现状,杜鲁门在19

13、49年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技术援助欠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第四点计划列入其中。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美国“冷战”重心发生转移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D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24.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人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二非选择题(5题,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

14、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