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新课导入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8627985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中新课导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教学中新课导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教学中新课导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中新课导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新课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设悬念,创建“愤”、“绯”情境。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

2、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

3、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

4、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道具,构建“愉”、“悦”情感。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

5、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可以出示国旗、党旗等,介绍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 如何注重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创设 邹 红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以不能停滞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心理出发

6、,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一、创设生活情景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如在教统计一课,教材上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出示小干部选举数来进行统计。这一改变学生不仅觉得数学离自己生活更进了,而且也能切身体会,这样更能提高课堂的气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

7、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识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学习数学。二、创设引导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学“在创造”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再创造,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1、做好新课的过渡引导,过渡要讲究“近”和“简”,“近”就是过渡内容和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简”就是简捷明了,突出主题,找到与新知识的

8、连接点。如六年级教材中“本金、利息”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内容枯燥无味,于是,我设计了一些疑问,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研究新知识的活动中。(1)请参加少儿爱国储蓄的学生回答储蓄的意义;(2)提问:过一年(几年)后把钱取出,是否与原来一样多?(不是),这是怎么回事呢?银行是怎样计算的呢?(引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本金、利率、期数、利息、本利和);(3)教师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存入的钱、取出的钱,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本领?经老师这么一说,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开始进行教学,效果会相当好。 2、做好解题的思路引导。数学的难点在于解题,特别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往往通过变换叙述方式,置换情节来迷惑学生,易造成学生解题受阻。教师此时可以通过“补明”条件改变叙述方式,画出图示或构造相关的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兴趣和信心,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