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86220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机制2012-07-02 15:44:07长松咨询阅读次数:8次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落实到部门和岗位职责上,而部门和岗位职责的落实,需要以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员工才能得以发挥的前提,也是长久留住人才的保障。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管理机制主要应该从权责分配、激励约束、沟通协调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权责分配机制。权责分配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一种分工思想的延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权责分配就是要将企业发展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在分解责任的同时也授予相应的权利,比如决策权、督导权、建议权、知情权等等。同时,权责分配中,需要注意“有权必有责、权责需对等”的原则

2、,权利的使用应该受到监督,责任的落实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权责分配恰当,才能人尽其才,各部门和岗位职责明确,既能确保目标的实现,也避免了职权的重叠和混乱造成的多头管理、无人区等问题。第二,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是企业管理中的经典话题,很多企业都在强调对于核心人才要激励也要约束,也都在纠结到底激励应该到什么程度,约束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既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实现了最佳的成本效益配置。但激励与约束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数量的问题,而是能否有一套合理的机制来实现激励和约束的目标。海尔提出的“相马不赛马”,就是一个成功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这套机制下,企业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和游戏规则,而不是死的规定,给员工以更大的

3、发挥和提高空间。第三,协调沟通机制。协调与沟通就是企业中的信息传递,在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决策反应能力就决定了企业对商机的把握和利用能力,同时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也是员工自我学习、创新的基础。GE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重大的组织机构调整,就是杰克韦尔奇所领导的“组织扁平化改革”,将GE由原来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模式调整为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市场信息到决策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彻底改变了GE机构臃肿、官僚主义、反应迟钝等问题。长松咨询观点:明确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加强企业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系统化管理,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数千家企业成功发

4、展壮大的选择,值得您的信赖!点击咨询企业组织架构管理的核心2012-07-02 15:14:36长松咨询阅读次数:12次一个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是由企业的发展历程、业务特点、发展战略、文化背景、管理风格等共同决定的。采取哪种组织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特点来决定,但这种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该是理性的,是能够将企业特点与“人”的特点充分结合的,不是仅仅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其次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应该是相互协调的。首先,应该正视个人理性。所谓个人理性,就是“理性人”假设下,员工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个人诉求。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员工的这种个

5、人诉正常的,也是组织对于员工的吸引力所在,不应忽视和躲避。可以说,正视员工个人理性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个人理性集中体现为组织理性。员工的个人理性必须得到尊重,同时组织的发展目标也必须要实现,这二者之间保持一致是最佳的状态。但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有些情况下,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会出现偏差甚至冲突,这时候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之间就需要进行协调和调整。个人理性的统一和集中体现才是组织凝聚力产生的根源。最后,协调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个人的发展是建立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的,同时组织发展也必然会给个人发展以更大的空间。在一个企业中,一切都应服从于发展战略目标,员

6、工个人发展也应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一方面企业要给员工设计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员工也应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企业组织管理的三种模式2012-07-02 15:10:53长松咨询阅读次数:7次企业组织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A管理模式:也称为金字塔型组织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组织特征是具有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底端较大,人数最多,随着等级的上升,人员数量随之下降,呈金字塔状。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决策权集中,组织架构和层级清晰,但容易造成决策层过多、缺乏组织弹性、决策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一般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型企业中普遍得到应用。B管理模式:或称为学习型扁平式组织,

7、强调企业部的沟通、协作与学习创新,在组织部建立“自学习机制”,“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因而B模式面对市场变得更为灵活。这种模式下,管理层级减少,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部灵活性和能动性提高,但对个人要求很高,目前在知识密集型、高素质人才密集型等企业中使用较多。以上两种模式都是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也来自于管理实践的总结。随着企业管理中对“人”和“人性化管理”的重视,开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就是“C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也可称为智慧型组织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遵循自然组织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并将中国为人处事之道

8、与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这种以“人”为运营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的企业组织,其核心在于尊重“人”,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这种思想下,个人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想化管理模式。长松咨询观点:企业完善健全组织架构,明确企业的岗位部门划分,工作清晰,有助于提高企业工作的流程化,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数千家企业成功发展壮大的选择,值得您的信赖企业愿景的四方面构架2012-06-19 08:33:01涛阅读次数:8次愿景的四方面构架利普顿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个愿

9、景构架。其核是上述三大原则,外周是赋予组织力量的四方面关键因素的整合。(1)企业高级管理层。一个组织愿景的倡导者、支持者不是某一个人,企业高级管理层由企业的最高层经理人组成,承担着中心领导者的角色。他们是实施愿景的责任人,时刻紧密监督组织是否与愿景保持一致,边监督边处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阵痛。他们是愿景及其其所蕴含的创新需求的启蒙者。(2)文化。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独特的,它强化企业愿景,使之难以被模仿。当一个公司的文化与其声明的价值观以及愿景其它要素相一致、并融入于整个企业时,它对企业成长与革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任何正式的系统。(3)组织结构。组织的结构既可以支持愿景,又可能侵蚀愿景。许

10、多组织总是面对着这么一个两难的矛盾:在鼓励各种集体尽可能保持其独特性以完成不同任务的同时,这些集体还被要求尽可能地整合在一起来实现不同的组合之间的合作以及贯彻组织始终的愿景。(4)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所有经理人的职责,而并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事务性工作。通常来说,一个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清楚地认识到人员管理的重要,但是由于缺乏权力或资源,他们往往发现自己没有能力贯彻自己的信念。人员管理的最终责任在于企业的高级管理层。长松咨询观点: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适应自身和 市场的需求,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适应自身和市场的需求,从而得到 健康有序的发展。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从企业文化建设

11、、愿 景塑造出发,为数千家企业的文化组建、发展壮大提供了科学的方案,值得您的 信赖!点击咨询不同角度看企业组织结构2012-06-15 08:35:44阅读次数:3次高层领导者: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和决策人物,企业领导者最主要的任务是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在哪竞争(界定目标客户)、如何竞争(明确核心客户价值与价值创造方式)和何时竞争(在时间上如何规划)。因而可以理解为,企业领导者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待组织结构,相对更关注价值流程、宏观组织模型和部门设置。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推动与执行者,中层管理者最主要的任务是基于部门定位,积极服务于部门客户;以及通过部门之间的协作,支持实现公司总体经营目标

12、。因而可以理解为,中层管理者是从执行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结构,相对更关注部门职能、业务流程和部门的岗位设置。普通员工:作为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的执行者,员工最主要的任务是理解并接受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并努力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因此,普通员工是从运作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结构,关注的是我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流程等。三种人,三种角度合而为一,就是完整的组织结构。需要指出的是,每个角度都是组织结构的一种体现,三种角度之间并没有所谓高低层次之分。由于这种认识差异性的存在,我们得到如下启示:*组织结构的三种角度应当保持一体与连贯,确保创造价值的思想能够贯穿战略、执行与运作度。譬如,在设计

13、部门时,需要明确部门客户,确保部门独立完整的客户价值;同时,在设计岗位时,同样需要明确岗位的客户,界定岗位的客户价值。*组织结构应当体现三个角度之间的互动,确保其完整性。譬如,在进行部门设置时,需要考虑是否能支持业务流程的运作,以及部门岗位如何设置;在进行岗位职责设计时,需要考虑是否支持部门职能,以及岗位对价值流程的贡献。*组织结构应当综合考虑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这三种人的需求,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而确保组织结构的有效运转。长松咨询观点:企业组织系统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提高管理成熟度,适应企业扩与规避企业风险,并能激活各级人才的管理系统。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数千家企业成功发展壮

14、大的选择,值得您的信赖!点击咨询企业组织改革的四种创意2012-06-15 08:35:04阅读次数:4次领导者通过在改革伊始就明确澄清他们的期望目标,并在整个改革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目标,就可以避免误入这些陷阱。他们应该强调,实用的、小规模的解决方案与大的、开创性的创意同样有用,并注意对需要改进的事物以及向正统观念和传统思维发起最大挑战的领域提供指导。以下四种类型的创意尤其重要。第一为什么要变革?在一场转型中,改革的总体动机通常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尝试对一个已经在盈利的企业进行全球化改革,领导者就需要小心翼翼地解释他们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能清楚地阐释“为什么”的创意无论对于改革总体,还是对于改革

15、执行中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如对单一产品线工作流程的局部变更)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什么需要变革?领导者必须鼓励组织认真考虑需要对哪些职能、哪些地区或哪些产品线进行改革。哪些流程需要简洁高效化?业务运营的哪些方面已旧过时?有什么新的市场机会可以开发?项目团队通过吸收来自组织中不同部门人员的想法,能够激发新的创意灵感。第三要变革谁?改革不仅是改变事物,而且也是改变人。领导者必须确定需要调整的关键角色,以支持改革目标。此外,还必须挑选改革执行团队,以便在组织的所有层面上推动改革。至关重要的是需要达成共识,如何改变自我以“适应变革”。第四如何变革?即阐明实现财务或运营目标的方法、实用且具体的解决方案极具价值。通过设立一个新流程来减少浪费有助于某个特定生产装置实现其目标,或者对车间进行重组。此外,有些创意如灌输变革理念、培养新的技能的流程以及使人们积极参与变革的新颖方式等也总是非常需要的。明智的领导者会设置规的流程来产生和开发创意。在每一项任务的第一阶段都应留出用于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激励机制不仅应该鼓励人们提出创意,而且还要鼓励大家广泛地分享创意。有些领导者认为,不可能使整个组织都以一种统一的快节奏进行变革,因此他们以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安排大量的并行任务。他们没有考虑到这种方法的“泄气效应”:会丧失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