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创新理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862138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熊彼特创新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熊彼特创新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熊彼特创新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熊彼特创新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熊彼特创新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熊彼特创新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熊彼特创新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的,如今,“创新”已 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位博学的思想家, 熊彼 特不仅从经济 学意义上阐述了“创新理论”, 而且特别从社会哲学、经济社会学、经济史学等多 重视角阐发了“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1 、创新的内在质变性2、创新的社会历史性3、创新的系统有机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不仅在经济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且在社会哲学层面 上揭示出的“创新”的丰富内涵。“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 书中提出。创新理论概述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 在经济发

2、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 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 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 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 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 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 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 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

3、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 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 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 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 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 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当然, 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因 此,他提出, “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 主义的发展。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

4、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 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他在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 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 5 种具体情况: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4、发现新的原

5、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 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 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 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 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 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 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

6、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 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 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种所谓循环运行的均衡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 新,没有变动和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 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说的实现了创新的 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才产生利润和利息。这时,企业总收入超 过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 的合理报酬。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

7、其所得利息 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在这个创新理论中,人们 只能看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则完全 看不见了。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又以“创新理论”为依据,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 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 起了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转入了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 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周期。历史上的创新千差万别,对经济发展 的影响也大小不同,因而周期有长有短。他综合了前人的论点,提出在资本主义 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周期的主张:历时5060年的经济长周期或 长波

8、,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通常所说的平均9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 期,又称“朱格拉周期”;平均40个月的所谓短周期或短波,又称“基钦周期”。 他宣称,这几种周期并存而且互相交织的情况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 确性。自动过渡论 熊彼特还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中攻击了马 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将自动过渡 到“社会主义”的论点。他断言:一旦经济进步使一切都非人身化和自动化了,无 需人的作用了,创新本身降为例行事物了,那时企业家就因创新职能日弱、投资 机会日渐消失而变得无用,“资本主义就将活不下去”,并将自动地进入“社会主 义”。然而熊彼特所谓

9、的“社会主义”,以及作为社会主义标志的“公有”和“公营”, 实际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国有化和国营,根本没有改变或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当前熊彼特学说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有更大的扩展,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 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受到西方更多学者的重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 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 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还有另一 种经济变化,它是不能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 的

10、。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 值得的。这种另一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 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 “而恰恰就是 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我们要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 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 ”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 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一般说来, “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 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 筑铁路,而恰恰相反

11、,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所以,在竞争性的 经济生活中,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 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而随着 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 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只要发明还没 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 ”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 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明与 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强

12、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 须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思 想为此后诸多研究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 释经济发展。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所谓经济增 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 “因为它没有产生 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 ”“我 们所意指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同我们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 能观察到的完全不同。它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 它永远在改变和

13、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我们的发展理论,只不过是对这种现 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所以,“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 这就是说,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 本质规定。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之为“企业”,那么以 实现这种“新组合”为职业的人们便是“企业家”。因此,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 营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这个核心职能又把真正的企业 家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每个企业家只有当其实际上实现了某种“新组合”时 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这就使得“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 说也不是

14、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从专门意义上讲的社会阶 级。”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定,其目的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说明 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但是,以能否实际实现某种“新组合”作为企业家的内在规 定性,这就过于强调企业家的动态性,这不仅给研究创新主体问题带来困难,而 且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也很难把握。学术界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使创新的经济学研究 日益精致和专门化,仅创新模型就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其代表性的模型有:技术 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整合模型、系统整合网络模型等,构 建起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理论体系,形成关于创新理论的经济学理解。按照熊彼特的

15、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 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 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 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 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种所谓循环运行的均衡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 新,没有变动和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 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说的实现了创新的 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才

16、产生利润和利息。这时,企业总收入超 过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 的合理报酬。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 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在这个创新理论中,人们 只能看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则完全 看不见了。创新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1、珍惜企业家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与只 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而最突出 的动机是“个人实现”,即“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1) 建立私人王国,(2)对胜利的热情,(3)创造的喜悦,(4)坚强的意志。这种精神是 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企业 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最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