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861820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练习强度适合于师生共同参与,要高效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重视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本文就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艺术化方向迈进。使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从各个方面更好更高效地为我校发挥育人育体作用。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问题与对策1前言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它在全面实施健康、快乐教育,促进学生生动和谐

2、发展的过程中正显现出重要而特有的功效。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长、内容多、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它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又能折射学校管理的体制现状;既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纪、学生精神面貌;又反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在学生健体、炼志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我校把体育大课间活动视为校本化课程。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3结果与分析3.1加强落实,有效组

3、织和实施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大课间活动3.1.1健全机制,明确目标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统帅,中层领导分年级管理,体育、音乐和具有特长的教师分项目指导,班主任主抓,科任教师和体育骨干辅助,学生人人参与,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作为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以此调动教师组织指导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以两个条例为依据,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为宗旨,以群体活动为基础,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

4、性及活动趣味性和选择性”原则,制定出适合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结构模式:在节奏感强的乐曲指挥下有序队列入场集中做部颁广播操学校特色操分年级分班自主活动有序回归。3.1.2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通过校讯通、少先队广播站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向社会报道我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展示成果,建立完善学校体育各种竞赛、评比表彰等制度,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尽量做到科学性、创造性和学校特色性,在“活”、“新”、“趣”、“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达到趣味化。(1)丰富的活动内容增加大

5、课间的“吸引力”:以徒手操为主(广播操、学校特色操、集体舞),有结合学校特色的各类篮球活动、跳大绳等集体项目,也有转呼啦圈、滑板、跳小绳、掷沙包等单个项目。同时积极挖掘具有民族特点的,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竹竿舞、踢键子、跳皮筋、滚铁环等内容,所选内容动作简单、易学、有趣。学生一学就会,一练就有效。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突显个性、体现自主选择。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内容并不能保障学生有良好的活动效果。我校为了突显学生个性,把自主活动的权力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6、参与,体现了“我选择、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运动的内涵。自主活动时间,学生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有的做游戏。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着身心的满足。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成了学生放松心情、增进友谊的重要阵地,也成了学生彰显个性、实现自主创新的场所。3.2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身体健康成长。3.2.1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锻炼身体。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那么严格,让学生摆脱上课的严肃和紧张气氛,情绪活泼欢畅,朝气蓬勃地进行锻炼活动。由于项目多样,形式新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同时又注意到了他们身体条件的差异来安排

7、正确活动的内容,尤其是新奇的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更能引起学生参与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心理和参与的行为。因此造就了全体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身体锻炼的机会,使之尽享体育运动带给自身的欢乐与愉悦。3.2.2全体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高有了充分的保证(1)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但参加做操,还积极的和学生一起参与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他们不但是大课间活动的带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提高自觉性主动性的辅导者,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给大课间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与欢快的运动空间和氛围

8、。同时也建立了适合素质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2)教师们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营造了良好的欢快氛围,而且对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有了更大的安全保障。由于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的各种条件差异,均潜藏着程度不同的不安全因素。例如:活动小区的器械使用,场地小学生多器材多等。如果管理、组织不当或责任心稍差,就会出现一些伤害学生身体的事情发生或产生一些不该发生的矛盾,造成心理上的损害等。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就能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使学生们的身体、心理上健康的发展得以充分的保证。3.3实施体育大课间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31取得成效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学

9、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了运动成绩的提高。我校田径队连续两届获得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校男、女篮球队在去年镇举办的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双冠军。大课间评比获镇特奖并获市奖。3.3.2存在问题及对策(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工具有创新性大课间不同于传统的课间操,其生命力在于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活动内容长时间不更换不补充,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甚至失去兴趣。创新是生命的源泉。只有不断地创新,大课间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大课间开展一段时间后,需要教师及时收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好的要发扬并进一步强化,差的要改进并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音乐选择、评价

10、办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大课间活动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2)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学生多、设施老化及质量问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够,活动中常有危险的动作及做法。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如学生把球踢到同学的脸上;绳子打到头上或眼镜上等等。要加强安全管理,要制定出必要的安全制度,同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组织好、指导好,要定期检查场地、器材、设施,确保安全使用,以减少和避免校园运动事故的发生。(3)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的次数、负荷难控制虽然我们都制定了活动方案,包括练习的方法、目标、要求、评价细则等,但是这些均是指

11、导性的,对各个班级每天的实施却没有详细的规定,特别是练习次数、负荷没有作控制。有时活动一下筋骨,未起到锻炼作用;有时又运动过量,影响到下节课的学习。体育教师要按照学校的总体活动方案,给每个班级设计一个活动小方案,具体到每天练习什么、怎么练、练多少等。由班级体育骨干按此具体实施,班主任检查、落实练习次数和强度。实践证明:活动时间最好安排在30分钟,学生的脉搏次数最好控制在145次/分以内,这样会有利于消除疲劳和体力恢复。总之,大课间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根植于校园之中,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同和喜爱。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在

12、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创新,所显现的教育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发掘,必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曲宗湖.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2-6-232李彩秋.“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效果的调研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1:P106-1073刘世东.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大课间J.体育教学 2008(1)4季克异.中国学校体育的亮丽风景线J.体育教学 2009(10)5殷志江.开展大课间活动要注意的八个方面J.中国学校体育 2002(6)6曲宗湖.大课间体育活动值得大力推广J.中国学校体育 2004温(6)7李东明.大课间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8刘淑芳.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学校体育 2003(2)9王波娜.创建品牌大课间J.体育教学 2010(6)10尹耀.针对大课间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1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