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教育现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861768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平等教育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平等教育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平等教育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平等教育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平等教育现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学者主要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在当前条件下的教育机会的差异后认为,中国当前 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1. 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的差异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它也是城乡居民教育 机会不均的最严重表现。2. 城镇居民的工作单位性质是我国社会分层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标准,仍然影响居 民的生活条件及其子女的教育机会。3. 家庭经济收入的差距拉大,致使各阶层教育消费方式不同,产生新了的教育不 公平。4. 由于行业和职位不同所构成的差距扩大,人为地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归纳起来,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差别上,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1. 地区差别与民族差别中国是世界上地

2、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胡鞍钢等 人的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 大值还要大。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 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 GDP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 最穷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 1.45:1:1.04和1:0.75:0.63。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在 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而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

3、的差 距仍在加大。1998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 率分别为 96.47%、81.87%、和 42.26%。据上海教科院智力所的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可分五类地区:A类为北京、上海、天津;B类为辽宁、江苏、浙江、广东。而最差的E类地区包括宁夏、甘肃、云南、贵州、青海、西藏。1994年,以上 三类地区人均GDP之比为5.6:2.9:1,当年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之比为3:2:1, 与1988年的2.8:1.5:1相比,明显呈加大趋势。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 口的8.04%(1991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该数据为8.41%。比较而言,少数 民族学生在各类学

4、校中在校生的比率不低,但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偏远地 区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师资短缺,经费不足,普及义务教育都遇到极大困难。2. 城乡差别与性别差别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为26.23%, 1995年1%人口抽样 调查,该比例为28.85%, 1997年10月,达29.92%。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人口占39.78%。比1990年增加了 9.86个百分点。相对而言,城镇学校条件好,容易吸引外来学生,因此与上述城乡人口所占百分 比相对应,普通中小学在校人数在城镇、农村中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见表一。表一普通中小学在校人数按城镇、农村的比

5、例(%)年份 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普 通小学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1990 40.30 59.70 21.60 78.40 1995 84.13 15.87 42.90 57.10 29.50 70.50 1998 86.03 13.97 42.16 57.84 32.35 67.65 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表 格中显示的两个数据(57.1%和70.5%)均低于这个水平。以1998年我国城乡普 通中学的状况看,农村中学拥有初中教育生源一半多,但在高中阶段在校生却不 到14%。因此,城乡差别的第一个表现是农村中小学入学率相对较低。第二个表现是农村学生辍学

6、率、流失率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1998年全国初 中生在校生辍学率3.23%,达167万人,比1997年上升0.09个百分点;而农村 初中生辍学率达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7个百分点,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 竟高于10%。应当指出,有些地区的农村学生实际辍学率可能比统计数据要高的 多。第三个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危房面积较大。虽然危房在全国中小学总 校舍中所占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农村,这一数字就远远不止。如宁夏的危 房面积在中、小学房舍中分别占5.32%和4.6%,新疆、青海这一比例分别为4.05%、 3%和3.16%、4.33%。有的贫困县危房面积高达10%-15%,个别地方超

7、过20%, 如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小学危房率为28.3%。城乡差别的另外 几个表现是财政拨款以及农村教师工资问题。对于前者,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已 经向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有所倾斜,但是距离根本上达到投资公平这 一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如1995年全国普通小学生的预算内事业支出为265.78 元,农村为198.69元。最高的上海达到1216.85元,最低的河南144.20元。全 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492.04元,农村392.59元。最高上海, 1535.83元,最低四川311.86元。这种教育资源上的不公平必然带来教育机会 不平等。而后者则仍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

8、许多代课教师几个月甚至几年拿 不到工资的现象亦然在不少贫困地区出现。近几年来,我国女性教育在整体上有了很大进步,发展的态势也很好,1998年 与1990年相比,男女童入学率差距由1.28个百分点降至0.14个百分点,各级 教育中女学生、女教师的比率也逐年上升,见表二。表二各级教育中女学生、女教师的比率(%)年份小学女童入学率小学普通 中学普通高等学校女生女教师女生女教师女生女教师1990 96.31 46.20 43.15 41.87 31.51 33.70 29.09 1995 98.20 47.30 46.61 44.80 35.70 35.40 33.00 1998 98.86 47.6

9、2 48.91 45.67 39.33 38.31 36.28 女性教育的 问题集中在农村的贫困边远地区,主要表现为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文盲率女性 高于男性。1997年,我国尚有1.45亿成人文盲,其中3775万青壮年文盲中, 70%为女性。“八五”期间全国扫除文盲2441万,女性仅占41%,比男性低18 个百分点。而在城市和高层次的教育中,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女研究 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这涉及到用人制度以及传统观念问题。3. 阶层差别与职业差别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 距拉大,这成为我们研究公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10、中,最高收入的20%家庭占有了全部收入的50.13%,中间层的20%家庭占总收 入的15% ,最低收入的20%家庭仅占总收入的4.27%。高收入家庭占的总收入的 比例很高,低收入和中间收入家庭占总收入的比例太低,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特 征显明的表现出来了。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1979年为0.31,1988 年0.38,1994年0.434,1997年0.4577,超过国际上一般认为的适度范围。而 至1996年底,我国城镇还有近7000万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生活费支出 只相当于贫困线以上农户的51%。在城镇中,由于企业效益差,大量下岗职工失 去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新生的贫困人群。

11、贫困人群的扩大,必然随之而来的是 贫困学生群的扩大。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和高 等教育实行收费制,校园中“贫困生”、“特困生”日益增多。对农村中大量出 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魏新 的研究认为,即便是在前几年每年1000多元学费的条件下,全国普通高校在校 生中尚有25%左右的贫困生。研究表明学费增加10%,约有11%的学生会因难以 负担学费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些调查显示,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 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家庭背景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占人 口 90%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的孩子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竞争中处于不利地 位。北京市招生办统计,1990年北京市录取新生17248人,其中干部、军人、 职员子女占78%,工农子女占21%。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中来自知识分子和干部 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而在军校、师范、农林、地矿等一些收费相对较低的 学校,低收入阶层子女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这就从主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业成功机 会上的不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