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861136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一、明确概念 1、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里,表现手法主要指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手法和技巧,因为诗歌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所以,诗歌鉴赏里所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两类,一是描写手法,一是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主要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对照)、烘托、渲染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等。2、修辞手法8种高考考查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3、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很大的概念,它包含了所有的文章的写法技巧,它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另外还有篇章结构上的技巧(照应、过渡、铺垫、伏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等)。需要注意的是(1)在诗歌鉴赏题里,如果题目里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则先考虑用了哪些除修辞外的手法,如果没有,再考虑是否用了某种修;如果问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则两者都要考虑。(2)解答表现手法题目时,不能就仅仅判断用了什么手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手法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有什么作用。二、常考的表现手法例举1、(1)动中有静,以动衬静 用动态的事物写“静”境,表“静”意。游东田(晋)谢眺 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 “鱼戏”、“荷动”、“鸟散”、“花

3、落”,是动态,反衬出野外所见到的“静”景及其产生的“静”意。 (2)寂处有音,以声写静 是以声音写意中之静,或者说是以响衬静。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近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的意思是:空空荡荡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返照的日影映入了深林,又照射在那绿色的青苔上。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首句“空山不见人”,正面描写空山沓无人迹,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次句“但闻人语响”,是空山传语,是“寂处有音”,是以声写静。“人语响”,乍看破了“静”意,煞了“静”景,但细细想来,好像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听到“滴答”钟表声或

4、蟋蟀的鸣叫声,会更感到四周环境的寂静。空山传语也一样,会使“静”境顿出,使空谷愈空,使空山愈寂,意境空灵。2、渲染烘托 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5、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

6、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3、衬托 衬托是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或同一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上方向来表现事物,使之更突出更形象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它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使所要描写的气氛更加强烈。衬托分为正衬、反衬。 (1)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等白居易有

7、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天台衬天姥山之高,“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 (2)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乐衬哀等“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8、”(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又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前两句极写春景之美,以乐景衬哀情,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4、对比 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

9、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5、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实写为实,想象为虚等。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

10、,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6、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 都是直接写景在景物中融汇自己的情感而不直接抒发的手法 比如白居易的“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作者只是描述了场景而没有直接写“愁”但是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凄清哀伤之气扑面而来。再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11、多病独登合。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7、托物言志(象征)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

12、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比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理想追求。8、 细节描写 是指对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以传达情感。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13、。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9、白描 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三、八种考查修辞手法例举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用。 “白

14、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

15、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