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本病理生理学大纲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86033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本病理生理学大纲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临本病理生理学大纲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临本病理生理学大纲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临本病理生理学大纲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临本病理生理学大纲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本病理生理学大纲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本病理生理学大纲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三、学分与学时:3.0学分。总学时为 54学时,其中理论 36学时,实验18学时。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学科通识课程模块必选课。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属于医学基础课。课程主要讲 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学生通过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 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临床学习 奠定

2、坚实的基础。掌握、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之前必须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熟悉或了解教材的有关内容。六、教学重点:病理生理学教学重点是各种病理过程的机制和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七、主要先修课程:生理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八、 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 熟悉: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2.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讲授内容】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过程概念。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

3、. 掌握:健康、亚健康、疾病、疾病的原因、条件、诱因、危险因素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 律和基本机制;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2. 熟悉:疾病的原因、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3. 了解: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意义;临终关怀与安乐死。【讲授内容】一、健康与疾病1. 健康的概念。2. 亚健康的概念。3. 疾病的概念。二、病因学1. 疾病发生的原因:概念、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遗传性因素,先 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2. 疾病发生的条件:概念、原因与条件的关系。三、发病学1.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

4、替,局部和整体。2.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四、疾病的转归康复,死亡,脑死亡及其判断标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目的要求】1掌握: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发生的机制、对机体的影响。2. 熟悉:水、电解质(钠、钾)的正常代谢,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发生的原因。3.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讲授内容】一、水、钠代谢障碍1. 正常水、钠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2.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3. 低钠血症:(1)低容量性低钠

5、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4. 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5. 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概念,原因、转化。6. 水肿:-钠、(1 )水肿概念、分类、水肿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水潴留)。(2)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特点(水肿液的性状,水肿的皮肤特点,全身性水肿的分布 特点);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二、钾代谢障碍1. 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2. 钾代谢障碍:(1

6、)低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精彩文档(2 )高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3) 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目的要求】1掌握:各型酸碱中毒的概念、机制,机体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2. 熟悉:酸碱平衡的调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各型酸碱中毒的原因;析判断酸 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3. 了解: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各型酸碱中毒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讲授内容】一、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1. 酸碱的概念。2. 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3. 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液的缓冲作用,肺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组织细胞在酸碱平衡中的

7、调节作 用,肾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二、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1.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2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pH和H +浓度,动脉血CO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间隙。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1. 代谢性酸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 呼吸性酸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3. 代谢性碱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4. 呼吸性碱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

8、生理基础。四、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概念1. 双重性酸碱失衡:酸碱一致型,酸碱混合型。2. 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五、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1.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2.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代偿调节的方向性,代偿预计值和代偿限度,以AG值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及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第五章 缺氧【目的要求】1. 掌握:缺氧的概念;各型缺氧发生的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2. 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3. 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讲授内容】缺氧的概念。一、常用的血氧指标二、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精彩文档1. 低张

9、性缺氧: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2. 血液性缺氧: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3. 循环性缺氧:概念,病因、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4. 组织性缺氧:概念,病因、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三、缺氧对机体的影响1. 呼吸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反应,损伤性变化。2. 循环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反应,损伤性变化。3. 血液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反应(氧离曲线右移),损伤性变化。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5. 组织细胞的变化:代偿性反应,损伤性变化(缺氧性细胞损伤)。四、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一章休克【目的要求】1. 掌握:休克的概念、发病机制;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与多器官功

10、能障碍综合征。2. 熟悉:休克的病因。3. 了解:休克的分类、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讲授内容】休克的概念。一、休克的病因与分类1. 休克的病因。2. 休克的分类。二、休克的发展过程1. 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改变,微循环改变的机制,代偿意义,主要临 床表现。2. 休克进展期(可逆性失代偿期、休克中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改变,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后果,主要临床表现。3. 休克难治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的改变(DIC的形成),主要临床表现(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休克难治的机制。三、休克的发病机制1. 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调节肽,

11、炎症介质。2. 组织-细胞机制:(1)细胞损伤: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的变化。(2)细胞代谢障碍:物质代谢的变化,能量不足、钠泵失灵,局部酸中毒。四、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肾功能的变化,肺功能的变化,心功能的变化,脑功能的变化,胃肠道功能的变化,肝功能的变化, 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五、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MODS的概念。1. MODS的病因与发病经过精彩文档(1) M0DS 的病因(2) M0DS的发病经过与临床类型:速发单相型,迟发双相型2. MODS的发病机制:(1) 全身炎症反应失控(2) 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缺血-再灌注损伤(3) 其他导

12、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高代谢状态六、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病因学防治,发病学治疗,支持与保护疗法。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目的要求】1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的概念、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2. 熟悉:DIC的原因,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分期和分型。3. 了解: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讲授内容】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的概念。1. 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DIC常见的原因(2)DIC的发病机制1) 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启动凝血系统。2)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3) 血细胞的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4

13、) 促凝物质进入血液。2.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2) 肝功能严重障碍。(3) 血液高凝状态。(4) 微循环障碍。3. DIC的分期及分型(1) 分期: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2) 分型:按DIC发生快慢分型(急性型、慢性型与亚急性型),按 DIC的代偿情况分型(失代偿型、 代偿型和过度代偿型)。4. DIC的功能代谢变化(1) 出血(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纤溶系统激活,FDP的形成)。(2) 器官功能障碍。(3) 休克。(4) 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5.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目的要求】1掌握:

14、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功能不全时临床 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2. 熟悉: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3. 了解:心功能不全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讲授内容】心力衰竭的概念。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与诱因1. 病因。2. 诱因。二、心力衰竭的分类三、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1.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2. 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收缩性增强,心室重塑。3. 心脏以外的代偿:增加血容量,血流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加。四、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1. 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15、收缩蛋白,调节蛋白,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心肌的舒张。2.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收缩相关的蛋白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3.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钙离子复位延缓,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心室舒张势能减少,心室顺应性降低。4. 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性。五、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1. 心输出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排出量减少及心脏指数降低,射血分数降低,心室充盈受损, 心率增快),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动脉血压的变化,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2. 静脉淤血:体循环淤血(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水肿,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胃肠功能改变), 肺循环瘀血(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肺水肿)。六、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