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844795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现今农村中学生心理普遍存在厌学特征,在中学阶段,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的程度各不相同。如何培育孩子健康的学习心理,走出厌学困境,已成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心理和表象也是多方面的。分析厌学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当今中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在学校只有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学习

2、的真正价值。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是迷茫的,他们认为读书是基本无用的,钞票才是万能的。他们对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只是消极等待,对学习极度厌恶反感。他们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读书、恨老师、恨学校。其二,他们要求课程教学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其三,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就业的艰难性,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一、农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学校是青少年的乐园,学习应该是青少年最有兴趣、最快乐的事。但在

3、现今相当一部分中学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厌学成了危害学校教育的瘟疫不断蔓延,不仅成绩差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就连成绩好的同学有时也把上学读书视为畏途,把学习作为苦役。造成这一切的因素有哪些呢?1、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相继出现,它不仅影响着成年人的生活而且也逐渐影响着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受“上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再加上农村“打工热”的浪潮,新的“知识无用论” 就产生了, 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厌学的心理。其次

4、,受知识分子就业难、 “读大学不如学技术”等一些社会现象影响,部分学生不愿好好读书,这无疑加剧了学生厌学情绪。此外,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一部分中学生将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影响学习,不愿读书。2、教育体制的因素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初中新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跨进中学的,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抱有莫大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众多的学科课程让他们应接不暇,众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学习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如果再有考试结果带来一次次失望,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就会逐渐感到自身学习有严重的不适应,功课欠账,作业累积。这样一来,学习对他们已不再有任何

5、吸引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信心一再受挫,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降低,一些学生由此开始厌恶和逃避学习。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农村家长大多是没有受过教育,不懂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这类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产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导致学生勤玩而懒学;有些家长在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的心愿下, 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严加惩罚,家长对孩子非打即骂,导致好多农村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家长外出务工,而孩子留守家中,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关爱,生活无拘无束,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从而无心学习。4、自身因素

6、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增强,再加上家长的期望和学校沉重的学习任务中成长,长期以来使其心理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这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少数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等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若受到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便形成病态心理, 表现出个性不良倾向。其次,学习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学习责任心的弱化。并且,好多学生学习习惯的欠缺,学习成绩日益衰退,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克服农村中学生的厌学情绪要克服农村中学生的厌学情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必须三维互动,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农村中学生也能够在

7、舒适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1、要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由于学生的学习问题事关青少年的成长,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厌学的问题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国家和政府机关要从宏观上加大教育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受教育条件。要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体,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氛围。同时,也要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利用法律手段杜绝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源。社会各阶层、各部门都要关系支持教育事业。只要整个社会高度重视,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厌学现象就可以改变

8、和杜绝。2、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首先,理解学生, 用心沟通。 ?理解学生就是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阶段,他们本身就好动、贪玩,对新鲜事物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许多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智力开发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学校生活有乐趣,不厌倦学校的学习生活,从而也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的教与学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认为学校是汲取知识和快乐成长的真正乐园

9、。其次,关爱学生,润物无声。关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教师教育技能的一种体现。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学生,要以诚恳的态度去倾听学生,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就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明天。再次,欣赏学生,鼓励宽容。欣赏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需要的是语言上的激励和行为上的肯定。确认自己已得到信任,被欣赏和认可,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坚定学生的追求目标,对学生的正确教育、引导、理解和认可,很可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3、是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出表率。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溺爱式、保姆式、呵护式的教育观念与方法, 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感受生活、发展能力。家长要与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多与子女接触,有意识地为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发展孩子的个性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和谐有序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现代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相互渗透。为农村孩子创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