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8431512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训练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执竿入城,完成后面的习题。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注释)鲁:鲁国。俄:不一会儿。遂:于是,就。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计 无 所 出2给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之:的;代词,代指长竿;代词,代指那个“执长竿入城门者。”遂依而截之(_)世之愚(_)莫之及也(_)3将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_4下面哪个成语跟这

2、个故事的寓意最贴近?( )A.南辕北辙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刻舟求剑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_,意思是_。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_。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

3、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_。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_。4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_3. 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注释)郑:春秋时代的郑国。欲:将要,想要。履(l):鞋子。先:首先,事先。度(du):测量,衡量。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置:安放,搁。坐:通假字,通“座”,座位。至:等到。之:到去,往。操:拿、带。

4、乃:然后,才。持:拿、带。度(d):量好的尺码。及:等到。反:通假字,通“返”,返回。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以:用。宁(nng):副词。宁可,宁愿。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郑人有欲买履者_(2)置之其坐_(3)先自度其足 _ (4)吾忘持度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1解释

5、:诏(_) 奇(_)2翻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即以其言应诏:_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C.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_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段讲的故事_2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作者是(_)3请为这本名著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_6. 读短文完成练习

6、。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精卫,神话中的鸟的名字,传说是(_)的女儿,因为(_)而身亡。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少女:_故:_堙:_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4精卫填海赞扬的是什么精神?_7. 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字(1

7、)日初出沧沧凉凉(_)(2)孔子不能决也(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_)(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_)(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

8、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是吾剑之所从坠(_)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_),最后一句是(_)。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_5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_9. 根据原文,并完成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一儿曰:“_,而_。”一儿以_,而_。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1根据原文填空。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_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

9、以看出什么?_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_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_10. 文言文理解。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这)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代指剑)C.不亦惑乎(糊涂)D.求剑若此(像)2翻译下面的句子。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_3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11. 小古文阅读。魏武行军失汲道,三军皆渴,士卒难忍。操寻思少顷,乃令曰

10、:“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急行,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论也!”注释:魏武:曹操。汲道:取得水的路。饶;多。1写一个成语当作文章的题目_,这个成语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2曹操的行为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来形容?( )A.尔虞我诈B.急中生智C.饥不择食D.言不由衷3文中的“三军”指的是( )A.上军、中军、下军,这是军队的编制B.全体将士C.三支军队D.三支不同的军队4从短文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_12. 读徐孺子赏月,完成练习。徐孺子赏月(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尝:曾经。戏:玩耍。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瞳子:瞳仁。1理解字义。(1)“人语之曰”中“之”指的是_。(2)“无此,必不明”中“此”指的是_。2与译文“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意思相同的一句是:_3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不正面直接回答,而是借助“眼有瞳仁”来回答。B.顺水推舟,回答问题简洁、明了。C.回答问题委婉,起到了含沙射影的作用。4我觉得徐孺子是一个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