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842560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能力,而是教师教育观念、常识、教学经验及多种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些教师,尤其是我们年轻教师,在遇到超出设计的事件后,影响了教学任务的正常完成。有的教师在意外事件面前采取放任的态度,听任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也有的教师为防止出意外事件,采取高压政策,学生在课堂上言行稍有越轨,即严加训斥。这虽然也可以控制课堂纪律,但往往同时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破坏了课堂活跃的气氛。因为相当一些意外事件并非学生故意破坏纪律所致,

2、其中有一些可贵的积极因素,是教师应该及时抓住进行启发引导,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即使个别学生出现的明显的错误行为,包括他们的恶作剧,也可以因势利导,巧妙并幽默地把坏事变成好事,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并增长知识,发展思维。2、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情况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信。往往有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在班上出现突发事件时,他并不注重事件怎么发展,更想看老师怎么处理,有时候有的孩子还有点小小的幸灾乐祸,看你怎么办,平时就知道教训我。这时候,老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行为语言上一着急就会混乱,教师就会语无伦次,动作失调,嗯,啊,这个,那个的,这种情况出现以后,课堂就失去控制了。老师匆匆忙

3、忙处理后的结果也是一整节课学生都在讨论突发事件,根本没有好好的融入学习中去。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也是非常必要的。3、能成功地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方面。当课堂教学中出现各种没有事先估计到的变时,只要教师能否及时、正确、妥善地处理,就有可能把发生的变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在变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产生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的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使课堂应变能力在教学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写年度考核表的时候,有一栏教学工作,我们都会写到,认真备课上课,

4、可见教师只上好课是不行的,还要备课。备课和提高课堂应变能力这两个看似不相关,但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我们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在上课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如果觉得学生没吃饱,可以适当增加内容的宽度,有的学生吃不下去了,就要适当删减内容;教学方法不合适,也可以及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更要适时调整,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我们及时调整,那个叫机智,但不是每次我们的机智都能说来就来,也有短路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对这些情景进行预设,先把会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想到,并且制定应对办法。2.调整自己心态,保持镇定,遇

5、事不要慌乱。突发事件出现后,教师不要心慌,要沉着冷静,迅速思考,寻找应付对策。如:在课堂教学板书时,由于一时疏忽,写了错字、漏写了字或计算错误,如果是教师先发现的,要引导学生仔细看,找到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巧妙地说:老师是故意的,就是想看看同学们学习上细心不细心。如果是学生先发现的,教师也可以这么说,然后给予学生表扬:对,学习上就要这么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这比教师慌乱地擦掉再补上要好得多,一来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二来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写错的字或计算的错误作为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识别和纠正;第三,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受影响。教师的面孔在一节不可能永远是严肃的,教学机

6、智和幽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4提高自身素质,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要处理后课堂的变,就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除了有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广泛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善于总结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另外就是要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信息,通过网络,观摩课例,教研活动讨论等方式,应对多变的课堂,应对充满生机,特点多变的学生。2、知道如何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所有设计的核心,无论是教学资源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评价方式的确定,都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把

7、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因此,设定目标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第三个原则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教学目标制定出来之后,又该如何陈述呢

8、?清晰的教学目标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为; 完成任务的行为条件; 使教师满意的并能表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成绩水准。 行为主体是学生,在陈述时往往略而不写。 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学习水平是指学生学习结果的程度。总的来讲,教学目标可分三维写,也可合着写。教学目标的基本叙述方式为“行为+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以操作。教学目标制定之后,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呢?那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总之,要想制定较为准确的教学目标、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我们老师就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领会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尊重教材活用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