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84222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霍姆林斯基选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临江二中 杨雷我们常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能只是一个家庭,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每个教师的心中可能都会有那样一个梦,梦想着在若干年之后,能有自己的学生能够记起,曾经有那么一位老师在某一方面,哪怕是小小的一个方面,对自己有过一丝丝影响,哪怕只有一丁点。这一丁点的影响能给学生带来回味,那,也都是欣慰与成功的我们,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正是这样一位好老师。他是教师的典范,是我们做人的榜样,更是一名世界教育大师!他历经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一意地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

2、一年地记录,总结着自己的教育实践。这,不是一个常人所能做到的,而苏霍姆林斯基却做到了。所以,他不是一个常人!有幸拜读这位世界级教育大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真犹如醍醐灌顶,感受颇多啊!下面就简单谈谈让我感触最深的几条吧。1、“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好教师,让学生连自己也赶不上的教师是不好教师。”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妙就妙在让学生超越自己,这是需要何等的宽宏与自信!一位教师只有毫无保留地倾其所有,才能让学生有所进步,直至超越自己。当然,前提是老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去倾其所有。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一棵小树,教师就是栽培小树的勤劳的园丁。一旦小树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那园丁心里是何等之美啊!那会

3、是何等的自豪,何等的骄傲!就这样栽培人、塑造人、造就人,是老师敬业乐业、奉献进取的集中体会,是教师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一位好老师,会发自内心地对学生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超越我啊!”作为一名正在成长路上的老师,我也要有如此宽宏,也要有如此自信地告诉我的每一个学生:“我希望,你们都能超越我!”2、我把心给了孩子看到这句话,猛然间让我想起了近段时间经常被拿来作为学习范而说起的欧阳维建老师,虽没听过他的演讲,但通过某些耳濡目染,觉得,他应该就是这样一位“把心都给了孩子”的教师吧!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演讲:我心里有多爱孩子,我就能多大程度地影响孩子!凡是我没有状态,没有感觉的时候,根本就是因为我此时心

4、中没有爱!只要我心中爱的能量没有增加,我自己找不到爱的感觉,我就不能良好地帮助到孩子,我爱孩子就是要随时随地在孩子心中增加爱的能量!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爱的账户,我赞赏他让他喜欢我,就是存款,就是增加孩子心中爱的能量;我抱怨他让他讨厌我,就是取款,就是透支孩子心中爱的能量!教育就是为孩子构建一个爱的能量场,让孩子在这个爱的能量场中吸收爱的能量,撞开心门、抚慰心灵,从而有勇气去战胜一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影响孩子就要孩子的精神领袖,爱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与孩子们成为爱的精神共同体。如欧阳维建老师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应该就是这样把全部的爱都给予了教育,给予了孩子。他给予孩子的是满满的爱心,

5、孩子感受到了爱,必将以更饱满的,更满溢的爱心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作为年轻的教师,暂时还没有那么多的阅历与经验的我们,也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满溢的爱心去给予孩子。3、“儿童的世界是美好的,要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理解和感受儿童世界的音乐,不仅要当儿童世界的听众、欣赏着,还要当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创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对待儿童要充满对人的信任与和善,要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身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他指出不要因为孩子的一点缺点就遮住了教师的眼睛,如果教师用幸灾乐祸的态度对学生吹毛求疵,学生就会用同样的方法

6、令人不得安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我检讨、自我约束,并学会善意待人。这让我想起他举过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淘气鬼乌拉在集体活动时跑到密林深处捣乱,他并没有生气,而是借此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全班同学带到一个隐秘的洞穴藏起来,“我们不去找他,让乌拉来找我们”。当小淘气鬼发现大家都不见了的时候,害怕和孤独让他惊慌失措,认识到了错误,在无声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另一个是他把学生带到花园的一角,让他们在窝棚里通过观察路人的神态,来学习感受别人的心情。孩子们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劳动创造生活的喜悦;看到老奶奶在战士纪念碑钱献花,感受到她失去儿子和丈夫的痛苦通过一次次的“察言观色”,孩

7、子们冷漠的心变得敏感起来了,他们开始关心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学会用善意去对待他人这两个例子让我颇有感触,在我们的教育中多余说教,少于自悟,我们常常指责孩子不应该怎样做,却很少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训斥责骂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敌视我们,直至疏远我们。“恨铁不成钢”的“爱”使我们的辛苦付出变成了一种负担与苦刑,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有人说教育就像是照镜子,学生的一举一动就是我们的影子,我们宽宏大量了,学生就会友好和善;我们遵守原则了,学生就会诚实守信。如果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我们能心平气和地疏通,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如果面对孩子们的冷漠,我们能温言细语甚至通

8、过亲身体验,培养他们的“情感修养”,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教育。4、“我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长,亦不是一瞬间就能完成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性地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总觉得孩子天生就可以是很听话的,就是很守规则的,可以自己去解决很多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可以在学校乖乖的,能随时随地讨人喜欢的,不让家长操心,不让老师操心的可我们不要忘记了,他们,还只是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可以简单到让你发笑,也可以闹腾到让你头疼,亦可以愚笨到你不知所措但是,那都没有关系,我们,作为教师,更多的是要去教会他,去宽容他的过错并且慢慢引导他,每天告诉

9、他,我们今天不需要一下子会做多少道数学题,不需要一下子会背多少的诗词歌赋,也不需要一下子能背多少个英语单词,会了多少词组,我们要做的,只是“我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我们只要每天进步那么一点点,比昨天或者是比上一秒进步那么一点点,就够了!积小流,必能成江河,积跬步,必能至千里!成长的路上,切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作为一名还“在路上”的教师,基本上各处都需要学习充电,说实在的,时间真的很有限,对于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只是浏览了一遍,还没有来得及去深入领会其精髓。这一篇读书笔记,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作一粗略的感受对此,深感遗憾。我想,闲暇时间,肯定还是会坐下来好好品味其中的滋味,领略一番大师的风采,吸取更多

10、的有用之处。之前,看书很少去做读书笔记,因为觉得麻烦,而且很多时候思想都是片段式的,不能完整成型,之后再看,也就不能再读出其中的味道。但这也许真的要好好改一改这一坏习惯,读完书,有了点自己的见解,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也是自己所得,所以,看来以后自己还得坚持下来,把这件事进行到底!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临江二中 杨雷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

11、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

12、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

13、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

14、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15、。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