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中地问题意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841238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学科研究中地问题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跨学科研究中地问题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跨学科研究中地问题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跨学科研究中地问题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跨学科研究中地问题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学科研究中地问题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学科研究中地问题意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2011-03-29 20:18:03 黄华新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次数:1388网友评论0条导 语“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曾感言,“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如此预示着独立开展的衰亡和终止。可以说,科学进步是由问题推动的,是在问题导向下实现的。问题是贯穿科学研究的主线,是真正的核心和灵魂。那么,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找跨学科研究的问题?如何评估一个跨学科问题的价值?如何求解那些已经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呢?此文便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问题定义为,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

2、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大学2006年,第73页。在跨学科研究中,我们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主动地寻找问题,合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求解问题,以实现跨学科研究的目标。交汇地带寻找问题跨学科研究的问题主要源自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汇地带。其一是学科与现实的交汇。传统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开展和认知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学科体系的不足之处。首先,单一的学科视角无法看清多面的现实。学科在自身开展中会形成一种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研究式。学科部的所有观察都会受

3、制于研究式。式决定了一个学科研究者从一个怎样的特定角度去看待现实,能看到一个怎样的现实,会建构起一种什么样的关于现实的图景。相对于深具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现实而言,单一学科的分析显然是十分有限的。例如,认知科学中有关大脑机制的研究,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所看到的事实会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各家都有真理,但只是局部的。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复杂现实的一面。其次,相对僵化的学科建制很难触与真实的现实。科学开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完整而深刻地理解人、社会和自然,因此必须从整体性、联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去关注现实。而传统的学科建制往往将整体性的现实问题转化为其中每个分析性学科各自单独面对才能解释

4、和应对的问题。罗卫东: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的新路径,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学科的细化程度越高,问题经过转化的次数也就越多,失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学科离现实的距离也就越远。在知识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学科建制为现实的拆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却没有为知识的组装留下足够的空间。学科建制的惯性开展,难以让我们触与真实的现实。因此,跨学科研究者应当站在学科与现实的交汇地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看清单一学科的不足,才有可能看到复杂现实中鲜为人知的一面,从而找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其二是学科与学科的交汇。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指出,“在科学的开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学科之间的被无

5、视的无人区。这些无人区可能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汇地带。交汇地带为什么会涌现出大量的问题呢?第一,由于受到长期的学科训练,研究者形成了思维定势,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研究者能跳出自己的学科式或站在某一特定的理论立场来看学科中已发现的事实,那么他就有可能突破这种定势,形成新的认识。例如,在经济学的开展中,主流经济学家在牛顿力学式的影响下,长期持有静态均衡思想。但后来有一小局部经济学家开始跳出经典研究式,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逐步引入经济学,建立演化经济学理论体系,从而使经济体系所具有的非线性特征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在跨学科研究中,这种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借鉴会触发很多有价值的问

6、题。第二,学科的开展是历史的产物,学科问题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很多问题会因为技术上的限制而被排除在学科之外或被悬置起来。但在学科交汇地带,某些学科成熟的技术会使另外一些学科中被排除的问题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例如,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完善和开展,管理学专家可以研究品牌认知的神经机制,经济学家可以研究道德感的神经元活动,语言学家可以研究语言理解的脑区定位等等。第三,多学科的交汇必将催生很多超学科的问题。所谓超学科问题,指的是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形成的超越具体学科方法和式的更具普遍性的问题。研究者的眼界决定了研究的境界,在不同的研究境界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离开了学科交汇地带,超学科问题就会失去

7、肥沃的土壤而难以生长。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很多重大根底性问题都具有很强的超学科性。精挑细选锁定问题在跨学科研究中,选准问题很重要。问题选对了,可以做到事半功倍,问题选错了,可能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在学科与现实、学科与学科的交汇地带,我们会找到很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精挑细选锁定一个或假如干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问题呢?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我们认为至少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当代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现实问题,如经济全球化、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心智奥秘、空间探索等等。这些问题无法依靠单一的学科和技术加以解决,它们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协同。如果说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

8、一个寻找宝藏的过程,那么每个学科所掌握的知识可能就是藏宝图中的一块。只有把这些彼此别离的地图碎片以一定的方式拼接起来,并补上一些必要的细节,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宝藏。因此,跨学科研究要立意高远,顾全大局,要有开放的胸怀,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这是人类知识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跨学科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跨学科研究目前能够利用的资源并不十分丰富。这就要求跨学科研究要面向现实问题,介入社会事务和产业开展,从政府、社会和产业中获得必要的开展资源,以克制现有的制度性资源制约。因此,推进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样也是跨学科研究自身开展的在需要。跨学科研究与传统学科的互动,有可能让现有的学术研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9、著名科学史家库恩认为,科学的开展是一个式的完善和不断更替的过程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大学2003年。在式完善阶段,科学家所做的工作类似于解谜活动。一项好的跨学科研究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扩展式的广度和精度。在式更替之前,科学的开展要面对诸多反常。这里的反常就是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式具有惯性,只有对式的核心知识构成挑战的反常才有可能促进式变更,推动科学开展。因此,有价值的跨学科问题应聚焦于式的核心局部,要为式的更替做出贡献。近现代科学史明确,很多重大的理论突破和新的研究发现都源于不同学科的彼此交融。基于这些新突破和新发现,往往会形成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如神经管理学、演化经济学、物理经济学、计算语言

10、学等等。这些学科吸收着传统学科的养料,让传统学科的老树不断长出新枝和嫩芽。因此,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选择,要努力营造跨学科研究与传统学科开展共赢的局面。跨学科研究需要有领军人物,需要建立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中,跨学科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团队成员大多是从传统学科中走出来的。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学者愿意走出传统学科呢?那是因为有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吸引着他们会聚在一起。团队是学术研究中十分宝贵的资源,一个好团队需要经过长期的磨合。问题的选择决定了一个团队能走多久,能走多远。时间越久,跨学科团队在某些问题上的文献和数据积累就会越好,相互之间就会越了解,彼此的沟通就会越有效

11、率,团队合作的意识就会更强。因此,我们在选择跨学科问题时,要“眼看远处,脚踏实处,既要考虑解决问题的现实可行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可持续性。千方百计求解问题锁定问题之后,研究者要做的就是求解问题。根据前面关于“问题的定义,所谓求解问题就是在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中,消除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客观知识1972一书中讲到,“所有的有机体昼夜不断地从事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总是通过试错法来进展:新的反响、新的形式、新的器官、新的行为方式、新的假设,都是试探性地提出来,并受排错法的控制。如下图是波普尔关于问题求解思想的描述。图中,P1是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了

12、求解问题P1,研究者会千方百计寻找多个试探性解决方法 TS1,TS2TSn,再通过不断地消除错误EE以解决问题。P1解决后,研究者又会遇到新的问题P2。这个过程犹如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描述的那样: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会产生多个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相互竞争,最后适者生存。科学研究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波普尔的问题求解思想,实际上包含两个相互补充的思维过程:既要大胆假设,又要小心求证。前者属于创造性思维,要努力寻找“通向罗马的条条大路。这个思维过程具有发散性,是横向的。后者属于批判性思维,要在“条条可能的道路中找到最优的路线。它具有收敛性,是纵向的。不管是创造性思维,还是批判性思

13、维,都离不开宽广的理论视野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当前的跨学科研究中,有意识地促进文理交融,将大大提高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求解能力。例如在经济研究中,有学者运用物理学的思想、模型和统计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也有学者用计算机仿真的方式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演化。在语言研究中,有学者用智能主体来模拟人类语言的生成和使用,有学者用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技术来分析语言所具有的复杂网络特征,也有的学者尝试用脑功能成像技术来研究语言的理解。在社会问题研究中,有学者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人口增长进展预测,有学者用热力学中的“熵来分析群体的状态,也有学者用社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习俗变迁。在哲学问题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倡

14、导并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传统的哲学问题。文理交融是当今科学开展的潮流。在这个交融的过程中,科学与人文得以共生,历史与现实得以互动,定性与定量得以结合。因此,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求解需要会聚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打破学科壁垒,放下理论成见,勇于探索求新,善取百家之长。作者单位:大学人文学院关键字:学术学术研究跨学科研究打印关闭推进跨学科研究破解重论和现实问题2010-12-09 22:33:43 顾海良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次数:362网友评论0条跨学科研究是现代科学开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提倡和推进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包括科技界和社科界在的社会多方面的重要共识,但要把这种共识转化为行动上的高度自

15、觉,需要进一步破除来自科研体制机制、组织管理和学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制约。推动“十二五“科学文化和“文学文化的重要命题,即“斯诺命题。所谓“斯诺命题是指,由于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以与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文化的根本理念和价值判断方面经常处于互相对立的位置,不仅一直相互鄙视,而且还不屑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斯诺命题的提出,明确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甚至在各自部不同学科之间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各行其道,难以融合,并由此造成经济社会开展中一系列的困境与问题难以解决。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它们研究的对象无非就是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在现实世界

16、,自然、社会和人本身是一个整体,而在科学研究中,无论哪一门科学、哪一个学科,都只是对这一整体中的局部现象的研究。任何学科都存在研究对象的整体性与既定学科的局部性的矛盾。“斯诺命题的意义,就在于把这个矛盾揭示出来了。对“斯诺命题的破解,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有过诸多尝试,主要如西方一些国家中对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的研究,也就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为一体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STS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拓展,不只是技术和科学的研究、人和社会结合的研究,而是把四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研究。可以说,任何涉与当代社会开展的重大问题,都要从科学和技术、人和社会密切结合中进展探索,也就是从自然界、人和社会开展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