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8412069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工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摘要:“新工科”是相对于“现有工科”或“传统工科”而提出 的,在“新工科”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工程 实践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兼具工程技术 和管理的综合特征,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的不足,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实践表 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学习渠道,切实增强了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关键词:新工科;工程管理;学科竞赛;工程实践一、引言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其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社会 需求大。“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建筑工

2、业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以 及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 文素养,掌握工程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 BIM 等前 沿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进行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高素质复合 型人才是最终的培养目标。因此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 而传统的课堂学习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缺乏对 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基于学科竞 赛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动手操作为比赛 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

3、程中拓展思路,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在建设工程领域, 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 BIM 技术应用的政策和技术 标准,大力推动了建筑业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分析、施工综合应用 以及运维管理,由此,建筑行业急需 BIM 技术人才,为尽快满足社会对 BIM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抓住建筑产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机遇为进 一步促进学科融合发展,突显专业特色和优势,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依 托专业性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 养提供有效途径和着力点1。二、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愈加 重视,实践教育越来越受到关

4、注,各地方高校积极开展了实践教学改 革探索,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拓展和丰富。但仍存在以下问 题:(1)在当前的专业教学中,缺少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目前,工程 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通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使学 生对本专业以及以后所从事的职业进行了解,针对一些专业课程的实 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 且,在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属于被动式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2)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 价不够合理,往往以成绩来衡量,重视考试分数,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一些分数较高的学生,其

5、实践能 力可能一般。(3)团队协作能力是大学生进入职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 质之一,会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尤其 是专业必修类的课程往往不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虽然部 分选修课程有所涉及,但也都是以文体或社会活动内容为主2。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各类 BIM 大赛为例,学科科技 竞赛要求大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科技作品,科技竞赛提供 的实践教学过程,具有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实践教学效果。目前,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参加的学科竞赛有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 办的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

6、(BIM)应用技能 大赛,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 会、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和深圳市斯维 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院校承办的各类BIM比赛。实践表明,学 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激发学习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科学 思维、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 段:(一)创新实践意识培养,入门参与阶段。针对大一、大二学生, 进行细致的专业规划,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 学什么以及如何学,目的明确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学 校举办的相关学科

7、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 ,通过科学技术讲座以及 BIM 科技成果展等活动,并说明其本科学习期间该专业的科技竞赛的 类别和要求,提高学生对竞赛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新实践氛围,吸 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活动的热情。并且利用暑期 开展 BIM 技术培训班。选拔一批自学动手能力强、勤奋踏实的学生, 并由指导科技竞赛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按照 BIM 技能大 赛、斯维尔大赛等方向进行系统设计、软件设计操作等培训,然后在 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实训。(二)发挥实践阶段,通过以赛促训,提高实践能力首先需要建立 科学的竞赛团队吸纳机制,确立科学合理的竞赛团队吸纳机制有利于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

8、相对稳定的竞赛团队的组建。学生竞赛团队可 吸纳“老、中、青”不同梯度的学生,吸收对学科竞赛感兴趣,但经验、 能力相对不足的新成员作为新鲜血液,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 进行联系互动和经验交流 ,鼓励相互配合 ,发挥“传帮带”“老带 新”的作用。这有助于他们在团队的学习和训练中不断成长、提升能 力34。有一定实践实战经验、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作为团队骨干, 能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辅助指导教师工作。(三)学科竞赛成果应用思维活跃、创新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 的老队员可作为学科竞赛的种子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大型的学科竞赛, 并将竞赛经验分享给其他成员。同时我院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积极探 索产学研结合的

9、新思路。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与学校联合设计和组 织学科竞赛。这样,学生可以得到以“真实的东西”来解决学校实践 教学的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竞争来进行人才选拔, 其目的是实现双赢。学科竞赛的平台对教师也是一种促进5,“教学 相长”的同时有助于开拓视野,增强自身技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四、结语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是“新工科”背景 下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市场对大学生能力的现 实需要。学科竞赛可以在其中起到驱动牵引作用,着力提升大学生的 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竞争力。参考文献:1谢哲东,郭洪宇.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农业院校 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农业与技 术,2018,(38):166-168.2刘晓勇,方刚,付辉等.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 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2018,(19):42-44.3张贤才,周基,严思甜.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创新土木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7,(42):101-102.4程海军,陈晓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 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9):20-21.5俸世洲.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 才培养J高等教育,2019,(1):181-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