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841110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三次适应性训练语 文第卷 甲 必考题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一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存在的一个最真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方式,从而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实际上,废墟的存在就是

2、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如果我们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樊城人的后代,却什么废墟遗址都没有,只能到文献故纸堆里找证明,我们的说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可以盖一座漂漂亮亮的新城隍庙,但不能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群落,在几百年前就有某某信仰了等等,因为证明不了。而废墟恰恰是一种具有真正证实这种文化身份、增加文化认同的实物存在。增加了这种文化认同,我们才具有一种充实感。废墟具有审美情感凝聚意义上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人类的情感是可以很轻松的,人们可以看看戏,听听歌;也可以是很丰富的,具有深刻的感时伤逝等等历史内涵的审美情感。这种深刻的审美体验可以

3、从废墟中得到。古代诗文中,让我们觉得最深刻的就是感怀废墟的那些,如南朝鲍照的芜城赋,这类诗文把对废墟的感怀和人世沧桑变幻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废墟让生命的涵养、审美的体验变得鲜活和丰富。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废墟这种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对待废墟的态度和做出的城市规划就会不同。扬州也曾在前几年整治过运河风光带,最后运河整治好之后,两岸花红柳绿,草坪、坡阜掩映其间那里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运河是有历史记忆的,但在那里似乎消失了。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问题出在认识到并不等于就能在意。有些城市在改造过程中有意地保护古建筑和古遗址,更多的城市通过拆迁

4、,旧貌换新颜,却让城市历史中断,让城市记忆从一种很鲜活的存在变成苍白的文献。在拆迁中若从景观意义上来规划,就有可能保存下一个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因此,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规划不同的。 (摘自贺万里为什么要保存废墟,有改动)1.下列对“废墟”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废墟一般曾经是人文景观,或由战争等人类的作为造成,或因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B废墟是一种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须依据的条件。C废墟是让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的客观存在,因此也是让我们获得文化身份的存在。D废墟对于人类是一种审美情感,它能增加文化认同,能涵

5、养生命,能让历史记忆延续。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可以兴建大量漂亮的仿古建筑物,但我们无法因之获得文化身份,自然也无法具有相应的那种充实感。B芜城赋之所以让我们觉得更深刻,主要因为它能让我们获得必须通过废墟才能获得的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C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扬州市把运河两岸整治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其实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D在城市建设当中因不了解废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而随意损毁、改造废墟的做法在许多城市都存在。3.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废墟虽然有其价值和意义,但它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无法使人们了解全面、生动的历史。B废墟对于我

6、们的审美情感具有深刻内涵,它所具有的深刻意义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C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别一种的城市规划,这种规划更能增加城市的人文性。D现在不少地方在规划城市时都会有意识地保护一些古建筑、古遗址,这说明人们开始对废墟的价值有所认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南宫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7、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祈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时张士诚数用师,生私策其胜负多中。欲致

8、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诚奇人也。尚侠末矣;欲奋于兵固壮,然非士所先;晚乃刮磨豪习,隐然自将,履藏器之节,非有德能之乎?与夫不自知返,违远道德者异矣。 (节选自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注】 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官员,曾作兵书握奇经。周彝:周代的铜器。雷氏琴:传说唐代

9、雷威用松木制的琴。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使酒人恶能勇 恶:怎么B知生非懦儒,遂引去 引:退让C生私策其胜负多中 策:谋划D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 多:称赞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南宫生是“奇人”的一项是衣冠慕之,争往迎候 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 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AB 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南宫生年轻时喜爱侠义,爱好击剑和骑马。家中财物多,南宫生就用来供养宾客,与少年们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 B有一次南宫生前去一个武官家中喝

10、酒,以他的勇气折服了对方;后来,那人见他出门,紧随其后想滋事,后来主动请求交好。C到苏州游玩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有贤德,不仅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而且还会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德。D“赞曰”部分高启认为南宫生起初尚侠不足道,致力兵法也不是读书人的首务,而对他晚年隐居这件事却很推崇。7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2)家虽以贫,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篱落:篱笆。8.诗开头两句中“

11、送”“动”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好处。(5分)9.简析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3)求之不得, 。 ,辗转反侧。(诗经关雎)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美丽的

12、谎言 杨建国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还是女。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说,一定漂亮。 一个星期后,老兵亲自去了趟东礁

13、文艺编辑部。回来时,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兰兰也收到了你的诗稿,兰兰还称赞你的诗写得有激情。 新兵的脸红着问,兰兰一定很漂亮,是吗? 老兵爽快答道:当然。 从此新兵感到,彩云绚丽多彩,涛声悦耳动听。新兵盼望满两年兵龄,可以一个月上一次岸,那时就到编辑部去看看兰兰-那一定是个扎着两条羊角辫子,长着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的俏姑娘。 一天夜里,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雳轰鸣,狂风如游龙般乱窜,倾盆大雨直泻东礁岛,整个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隐约闪烁的只有那座不知耸立了多少年的航标灯。 新兵被炸雷惊起了床,连唤了几声老兵,不见老兵回应。新兵抓起了手电筒,连雨衣也来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标灯。 借着时

14、隐时现的闪电,新兵发现了航标灯下斜倚着一个人,跑近了才发现是老兵。 老兵没穿雨衣,全身是泥浆,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上的血水混着雨水直往脸颊下淌。老兵的脚底下是一大摊稀稀的血水,血水向四周漫开,向泥泞渗透,注入了黑色的土地里。 老兵双手紧紧地抓住了一条从机房延伸到航标灯座的电线的另一端。航标灯没有熄,老兵却没有醒过来,新兵如雕塑般呆立在雨中 东礁岛上多了一座新坟,新坟倚着航标灯。 几个月后,东礁岛上又来了一名新兵。原来的新兵变成了老兵。老兵可以上岸了,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东礁文艺编辑部,指名道姓要找名叫兰兰的姑娘。一个年近花甲、老态龙钟的老头操着沙哑的嗓门说,我就是兰兰。 老兵使劲地摇着头,死

15、也不相信他就是兰兰。直到编辑部主任拍着胸口,以人格担保说眼前这个老头就是兰兰时,老兵恍如梦醒般点点头,似自言自语地说,是兰兰,是兰兰。 东礁岛上依旧住着一老一新两个兵。 老兵继续写诗,写涛声、写海鸥、写战舰,还写以前的老兵。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写。 有一天,老兵的诗在东礁文艺上发表了。小诗的下面依旧署着“责任编辑兰兰”。 新兵好奇地问老兵,兰兰是男的还是女的?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双眼深沉地注视着大海,注视着航标灯,注视着航标旁的新坟,说,是的,很漂亮(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这篇小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