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837794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一、互联网接入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接入带宽1.互联网接入带宽应根据本校应用终端数量计算,应用终端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计算机设备;2.40个终端以下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4M3.4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10M每增加40个终端,带宽增加10M具体带宽值可参考互联网带宽 计算公式。接入方式接入带宽在10Mz上的学校,统一米用光纤专线接入方式。公网IP米用光纤专线方式接入的学校公网IP数量不少于两个。注:互联网带宽计算公式如下:互联网接入总带宽=终端个数X忙时用户集中系数X每终端平均接入带宽X用户平均带宽占用率/带宽利用率其中各参

2、数含义如下:忙时用户集中系数:指每日最忙的1小时内在线信息点占总信息点比例,建议取值为 50%每终端平均接入带宽:考虑学校具体应用类型,建议取值为 1M用户平均带宽占用率:指忙时上网用户对带宽使用率,建议取值为40%带宽利用率:指设计流量与实际带宽比率;建议取值为 80%各校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参数取值,原则上调整后的计算带宽不应小于建设计算带宽。实际带宽与计算值偏差范围不超过10%建设指标目标要求网络架构1.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规模较小的校园网络也可采用两层架构(核心 层、接入层);2.主干带宽按1000Ms计,100MJ桌面;3.网络设备的性能应根据学校应用

3、终端数量和实际应用需求,综合考虑实用性与可扩展性而定。网络出口设备1 .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中高端路由器、防火墙或链路负载均衡器等设备。2 .支持 IPV4 和 IPV6。网络接入设备1 .校园网络的核心设备选择中或高端三层交换机设备;2 .校园网汇聚设备选择中或低端三层交换机设备;3 .校园网接入设备选择上联千兆,下联百兆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覆盖范围1 .网络信息点要实现校园全覆盖;2 .每房间不少于2个网络端口,60平米以上的房间不少于4个网络端口;3 .教室前、后墙各2个网络端口;4 .办公室每办公位2个网络端口(可以是一主一备),并肩冗余端口;5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

4、、阅览室、备课室等终端设备集中场所网络端口不少于4个,并配置冗余链路。布线规范1 .采用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2 .楼宇之间及超过100米的线路采用光纤;3 .强、弱电分离部署,线路水平间距不小于 15c成4 .线路两端应启清楚的独立标签。地址规划1 .校园网内的地址应以私有地址为主,并根据教学需要、安全需要、区域需要等划分不同的Vlan;2 .原则上每个教室都应在不同的广播域,特殊情况除外。安全设备1 .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2 .校园网出口位置设置NATS备及配套的NATH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 60天的NA10志。无线网络

5、1 .校园无线网络米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 A添统架构,提供可管理、安全、QoS漫游等功能;2 .支持 IEEE 802.11n、IEEE 802.11g、IEEE 802.11b 无线通信协议;3 .AP数量根据场地面积、可能并发的无线终端数进行合理设置,室内区域满足95%:域接收信号强度-75dBmi 室外满足95%:域接收信号强度-65dBm,每API大接入终端小于30个。服务器1.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应配备专用的管理服务器;2.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不低于1000M管理维护人员 与制度1.50个终端以下的校园网要配备兼职管理人员,50个以上的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 .校园网管理维护人员应具备计

6、算机相关专业中等专科以上学历,每年参加不少于一次的专业培训;3 .制定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消防等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机房防火1 .机房内部构造及装饰应采用防火材料;2 .配置足够数量的机房专用火火设备;3 .满足国家关于机房防火和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机房制冷机房制冷量按设备发热量与机房空间大小核定。可参考公式:总制冷量(kw)=室内设备功率x0.8+0.16KW/nfx机房面积。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局域网和门户网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1 .各级教育部门要搭建局域网办公环境:每间办公室均有信息点,100MJ桌面,配备计算机。光纤接入互联网,带宽不低于10M2 .

7、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有门户网站:提供信息发布、信息下载等服务,实现行政办公网络化1.每个班级配备1台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终端;教育教学终端设备2.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至少配备1套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3.每个学科教研组至少配备1套含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在内的常用数字设备1 .每个班级配置1套多媒体设备,包括视频显示系统、设备控制系统、音频扩音系统、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 教学软件、其他教学设备等;2 .显示终端可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触控一体机、交互式智能平板和投影机等;“班班通”教学环境3 .设备控制系统采用普通控制功能中控系统,实现对

8、中控主机及连接的多媒体设备的控制和管理;4 .多媒体讲台台面应有外接电源、音频、视频插座,有 VGA话筒、USBg口和网络接口,方便教师操作和使 用;5 .多媒体讲台内设备电源进线必须安装带漏电保护功能的电源开关;6 .有技术人员负责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1 .每7个教学班至少配备1个信息技术教室。2 .建成计算机局域网,以1000Mt纤接入校园网,能访问互联网.3 .多媒体计算机按本校最大额班容量配备,保证上课一生一机。信息技术教室4 .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教师通过软件实现可控条件下的网络教学5 .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具有屏幕广播、多频道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电子黑屏、远程开关机、

9、双向对讲、 多人会话、电子画板、收发文件、电子签到等基本功能。6 .有技术人员负责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和维护。1 .配备1套多媒体设备,并能对这些设备集中控制。接入校园网,能访问互联网。2 .配备1套智能化、嵌入式录播设备,能实现拍摄自动跟踪定位,跟踪无盲区,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全自 动多场景课程录制。多功能教室3.录制的视频采用H.264压缩算法编码和FLASHMED麻媒体架构,录像文件采用FLV寸装格式,分辨率1024*768或更高,能在WINDOWS使用特定播放器正常播放。支持校园网络直播和公网直播4 .按常规教室的两倍照度安装日光灯,采用三基色灯管。5 .有技术人员负责录播设备的管理

10、和维护。四、教学应用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教师教司技木能力1 .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具有教学应用、评价反思和终身学习的意识;2 .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信息检金口工的方法和教学资源管理的方法;3 .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4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整合的有效途径;5 .规范、健康、公平地利用技术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信息技术课程1 .所有中小学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高中每周T,开设两年,开设年级为高一高二; 初中每周一节,开设两年,开设年级为初一初二;小学每周一节,开设三年,开设年级为三、四、五年级。2 .学校

11、要根据课时工作量配备专职教师,以每周 1214课时为标准;3 .各学段教师要达到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水平。高中: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初中、小学为计算机 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4 .各市、县要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5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人负责,若代课教师兼任,要视机器维护情况计入f的工作量。“班班通”应用1 .所有教师能够利用“班班通”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2 .坚持必要性原则,使“班班通”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3 .教师能利用“班班通”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数字校园应用1 .建立网络备课系统,提供与学科配套的备课资源,提供教案协同编辑、学科符号公式编辑等功

12、能,提供检索 统计功能,支持远程协作备课。2 .建立网络教学系统,提供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录制和回放、在线测试、题库管理、学习记录跟踪、交互式电 子白板等功能。支持小组在线协作学习,动态生成各种学习报表。提供课程目录创建、课程资源管理功能。3 .建立教学评价系统,提供评价指标设计与管理、在线测试、学习档案袋、生成评价报告等功能,支持教师、 学生间的互评,支持家长参与师生的评价。五、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建设指标目标要求“网络学习空间” 教学应用1 .教师个人空间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根据教学进度,提供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素材和测试题等课 程碎片化资源,具有答疑、测试、网络教研等多种教学功能,并

13、提供个性化功能模块设置功能;2 .每位教师都能利用个人教学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等多种网络教学活动。3 .学生学习空间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提交作业、网络讨论、在线测试等各种 学习服务和信息,并能提供个性化功能模块设置功能。4 .学习空间要支持多种移动终端学习形式,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和 随时、随地、随意的交流合作。“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保障1 .省、市、县、校要根据“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个人空间建设指导意见”,分门别类地组织教师、学生建立个人空问,并不定期地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组织专题性的

14、研讨与培训活动;2 .学校要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网络环境,并配备教学用计算机设备。六、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资源总量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资源总量不少于50G (包括自建与购买)。资源不恢资源类型应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电子教材、示范课、试题、试卷、电子图书、软件工具、文献资料、素材 资源等多种类型。资源规格1 .数字化音频应用双声道,米样率不低于44.1KHZ,压缩米用ACC( MPEG-4 Part3)格式,码流率不低于128Kbps;2 .视频制作至少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米用 H.264 (MPEG-4art 10: profile=main , 1eve1=3.0)编码

15、方式, 码流率不低于1024Kbps,帧率25-30fps ,分辨率720*576 (4:3)或1024*576 (16:9),封装格式米用MP43 .图形格式米用gif、jpeg、png格式,彳象素/、小于800*600。资源共建共享1.建立资源审核与评价机制;2.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每年自建资源总量不少于 5G,其中视频以外的资源/、少于1G3 .制定有资源建设与共享激励制度;4 .资源建设与共享情况与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挂钩。资源管理平台1 .提供基于标题、关键字、内容、资源类型、媒体形式、知识体系等多种方式的高效检索;2 .提供单独上传,批量导入,数据库导入等多种资源入库方式;3 .提供资源审核功能;4 .提供资源日志与统计功能;5 .具备资源评价功能;6 .具备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资源维护等基础功能。管理制度与人员1.制定有资源管理制度。2.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应有专职或兼职资源管理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一次的业务培训。七、信息化管理建设标准建设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