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837640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老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足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当然,老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经过阅读、思索、

2、分析、训练,搞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能够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老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她们主动地去学习、和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2.重视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重视结果教学。教学中假如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主要,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主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重视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

3、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升学生方法利用能力的做法,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加认知的教学步骤,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足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觉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老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能够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觉它们相等这个特征,从而深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而且学生可经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

4、的中线去结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经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觉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征。这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爱好。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根本,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详细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气氛,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爱好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经过观察,不停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发明,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老师设计这么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

5、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爱好,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课堂的情境,和老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因此,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标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全部要充足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

6、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成的目标。2、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老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处理问题的动机,经过探索,处理问题,取得主动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能够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个“不友好”,将学生引入一个和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详细、新奇而有趣、含有启发性,同时又有合适的难度,和书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利用不适当的比方,这么不利于学生正确了解概念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老师要善于将所要处理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

7、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比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能够经过详细问题的处理创设出以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老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么,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取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依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能够创设新奇、惊愕、幽默、议论等多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能够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

8、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3、老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怎样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含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中国是数学的家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假如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主要作用。老师应依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主要常数,是圆的周长和其直径之比。为了回复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

9、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停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中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初世界上最优秀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相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依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合适选配数学史料,采取读后小结的方法,不但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停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爱好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主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发明友好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课程只有老师和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老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和教学环境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改变的,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老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老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