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837279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管切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管切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气管切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气管切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气管切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管切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管切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管切开术一 概述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前壁、通过新建立的与外界再通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重要应用于急救喉阻塞患者,是耳鼻喉科住院医师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和临床技能。二 适应证1. 喉阻塞 任何因素引起的三四度喉阻塞,特别是病因不能不久解除时。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严重的脑、胸、腹部外伤及呼吸道烧伤等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为了吸出痰液,亦可行气管切开。3.避免性气管切开对于某些口腔、鼻咽、颌面、咽、喉部大手术,为了进行全麻,避免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术后呼吸道畅通,可以先期施行气管切开。烧伤、张口受限、口腔及咽喉肿瘤阻塞导致经口插管困难者,为实行全麻手术也需气管

2、切开。4长时间辅助呼吸。5. 其她:外伤或异物等。对于很少数复杂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手术,由于异物特殊经内镜下取出困难,无法越过声门者,可考虑经气管切开途径取出异物。复杂头颈部外伤,对于损伤后立即浮现呼吸困难者,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应严密观测,仔细检查,作好气管切开手术的一切准备。三 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当有如下状况时,气管切开需谨慎。1、全身状况极差者。2、呼吸道临时性阻塞,梗阻因素可及时解除或保守治疗明显有效时。3、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四 术前谈话要点1、向患者/亲属告知患者目前病情、气管切开术的必要性。2、告知潜在风险及对策。3、因患者病情也许浮现的特殊并发症。4、手术医师、

3、主管医师及患者/亲属分别签字,需注明时间。五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若为择期手术,需颈部备皮,术前4-6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若为急症手术则无需特殊准备。2、术者准备具体理解患者有关病历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成果。对患者全身状况,引起呼吸困难的重要因素,呼吸困难限度及手术适应症行充足评估。对既往有头颈部手术病史者,应结合CT等影像资料,理解与否存在因既往手术或肿瘤等因素导致的气管受压、变形或移位等特殊状况。3、用品准备气管切开手术包:含手术刀柄、刀片、血管钳、甲状腺拉钩、气管牵开器、针持等必需器械;同步备好氧气吸入设备、负压吸引器、吸痰管、型号适合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等。除少数紧

4、急床边气管切开外,手术需同步备心电监护及呼吸机等有关设备。4、药物准备局部浸润麻醉药物(1-2%利多卡因)。根据病情准备也许需要的急救药物等。六 解剖要点提示:1、颈段气管位于颈部正中,上接环状软骨,下至胸骨上窝,约7-8个气管环,胸骨上窝及甲状软骨切迹连线为拟定颈中线的体表标志。两侧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在颈中线相接形成白线,为术中分离的重要标志。2、甲状腺峡部一般位于第24气管环。3、7-8气管环前壁横过无名动脉静脉,切口过低易伤及。4、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两侧胸锁乳突肌的深部,于环状软水平血管离颈中线较远,向下逐渐接近中线,于胸骨上窝处与气管接近。七 麻醉、体位与切口1体位:一般取仰卧

5、位(某些逼迫体位患者或不能耐受仰卧者亦可采用半卧位或坐位),肩下垫枕,头后仰。术者位于患者右侧,一助位于对侧,二助坐于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麻醉:一般采用局麻。沿颈前正中上自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窝,以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需注意皮下及深部甲状腺筋膜周边的麻醉充足。3切口:多采用胸骨上窝上1横指处横切口,也可采用纵切口,自环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某些术前避免性气管切开切口需根据后续具体手术切口设计。八 手术过程与环节1、分离气管前组织:沿颈中白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拉钩向两侧牵拉,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

6、缘稍加分离,将峡部向上牵引,以便暴露气管。 2、合适分离气管前筋膜,空针回抽,拟定气管位置。用尖刀片横形于2-3气管环间切开,制作舌形瓣。也可于第24气管环处行纵行切开。3、插入气管套管: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芯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芯,放入内管,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4、创口解决:固定气管套管,带子松紧适度,打成死结以牢固固定。置口纱垫于套管下。九 注意事项气管切开术作为缓和呼吸困难的急症手术,手术过程应力求简捷、高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有如下注意事项:1、切开皮肤后,需充足松解皮下组织,避免术野成漏斗状显露不清。2、分离过程中以颈部白线为标志,保持正

7、中线操作。拉钩拉向外上方,用力均匀,避免将气管拉偏向一侧。3、切开气管时,刀尖勿进入气管腔内太深,以防切开食管。4、术中严密止血,对于颈前静脉或甲状腺下级出血时需尽量结扎止血,避免术后呛咳静脉压力过大导致血管出血。5、切口一般不予缝合,以免引起皮下气肿。十 术后解决1、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物,氧气用于气管切开,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2、保持套管畅通:应常常吸痰,每日定期清洗内管,煮沸消毒多次。术后一周内不适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导致意外。3、保持下呼吸道畅通:室内保持合适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

8、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期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量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4、避免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5、避免外管脱出:要常常注意套管与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均可导致外管脱出。6、拔管:待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状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管48-72小时,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行拔管。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

9、口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窦道,故应行瘘口修补缝合术。十一 手术并发症术中并发症1、出血:术中大出血很少见,除非罕见的高位无名动脉受到损伤。术中少量出血一般是由颈前静脉或甲状腺下级周边血管引起,需术中结扎或缝扎。2、气胸和纵隔气肿:可由于胸膜的直接损伤,空气通过软组织界面进入胸腔或纵隔,肺大泡破裂导致。小朋友更常用,由于小朋友胸膜顶常高于销骨。应尽量减少气管周边的解剖,气管套管应在直视下看清晰插入气管,术后应常规拍胸片检查。3、心跳呼吸停止:心跳呼吸停止是罕见但致命性并发症,重要是由于气管切开前已有严重的呼吸衰竭、不能迅速建立起畅通的气道所致,其他因素也许是迷走神经反射、张力性气胸、肺水肿或气管

10、套管插到软组织内引起。术后并发症1、皮下气肿:是术后最常用的并发症,与气管前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切口外短内长或皮肤切口缝合过紧有关。自气管套管周边逸出的气体可沿切口进入皮下组织间隙,沿皮下组织蔓延,气肿可达头面、胸腹,但一般多限于颈部。大多数于数后来可自行吸取,不需作特殊解决。2、气胸及纵膈气肿:在暴露气管时,向下分离过多、过深,损伤胸膜后,可引起气胸。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如发现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缓和或消失,而不久再次浮现呼吸困难时,则应考虑气胸,X线拍片可确诊。此时应行胸膜腔穿刺,抽除气体。严重者可行闭式引流术。手术中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膜,气体沿气管前筋膜进入纵隔,形成纵隔

11、气肿。对纵隔积气较多者,可于胸骨上方沿气管前壁向下分离,使空气向上逸出。3、出血:术后伤口少量出血,可经压迫止血或填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若出血较多,也许有血管损伤,应检查伤口,结扎出血点。4、拔管困难:手术时,若切开部位过高,损伤环状软骨,术后可引起声门下狭窄。气管切口太小,置入气管套管时将管壁压入气管;术后感染,肉芽组织增生均可导致气管狭窄,导致拔管困难。个别带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堵管时也许自觉呼吸不畅,可逐渐更换小号套管,最后堵管无呼吸困难时再行拔管。对拔管困难者,应认真分析因素,行X线拍片或CT检查、直达喉镜、气管镜或纤维气管镜检查,根据不同因素,酌情解决。5、气管食管瘘:少见。在喉源性呼

12、吸困难时,由于气管内呈负压状态,气管后壁及食管前壁向气管腔内突出,切开气管前壁时可损伤到后壁。较小的、时间不长的瘘孔,有时可自行愈合,瘘口较大或时间较长,上皮已长入瘘口者,只能手术修补。6、伤口感染:气管切开是一种相对污染的清洁切口。一般不需要避免性使用抗生素。但是若术后浮现气管切开处周边红肿、积液、有明显异味,则需行细菌学检查,根据药敏实验应用抗生素治疗。7、脱管:过早更换气管套管、固定带松弛、肥胖或颈部短粗、术后咳嗽剧烈者有引起脱管的危险。如果不能立即重新找到插管的通道,应立即重新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处两端气管软骨环上留置的缝线在术后初期可以保存,一旦发生脱管时,可协助迅速找回插管通道。术后57天窦道大多已形成,此时更换气管套管是相对安全的。8、吞咽障碍:气管切开操作自身一般不影响术后吞咽功能,但部分患者因咽喉原发病变或术后紧张不适可浮现呛咳和误吸。也许与气管插管套囊压迫食管、气管切开后喉腔粘膜水肿、喉保护反射削弱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可自行缓和,一般不需特殊解决。 (崔鹏 吕正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