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8206776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生态农业的发展入手,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地位地分析。步步深入到生态农业建设。最后从生态农业发展的展望中引发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希望可以对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趋势 一、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历程 现代农业依靠向农业投入大量石油资源换来的化学品和机械,维持着较高的生产效率,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对缓解人类人口压力和摆脱饥饿与营养不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能量消耗大,其次是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再加上人口增长,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农业陷于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中。为摆脱

2、困难,人们纷纷探索新的替代农业模式,其中的生态农业最具代表性。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生态农业起步阶段。农业部立项开展科研试点,为生态农业的大规模发展积累了经验。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为生态农业探索阶段,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生态农业理论。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为生态农业稳定发展阶段,各级都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历程表明,生态农业是顺应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 精选文档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

3、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三、生态农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在综合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农民致

4、富和素质的提高。生态农业在政府和群众中具有重要地位。生态农业功能强大,可以兼容多种农业生产或经营方式。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在现有条件下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的成功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 精选文档四、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最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物间相互制约原理,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 五、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全面规划

5、,整体协调原则,物质循环,多级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空间分异原则),合理利用,增殖资源原则,发展经济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系统有序原则,利用生物种间互补原理的原则。 六、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充分利用太阳能,促进物质转化,提高生物能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转化,开发农村能源,保护农业自然资源,防治污染,继承和发挥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建立农业环境自净体系,推动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与完善。 精选文档七、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目标 生产结构“整体优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生产产品“健康无害化”,技术“生态集成化”,村镇环境优美化。 八、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6、国家农业部选择了十大类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加以推广。分别是:“四位一体”、“猪-沼-果”、平原农林牧复合、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种植、生态畜牧业生产、生态渔业、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设施生态农业、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1、“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四位一体”就是在目前的蔬菜塑料大棚一端,地下建沼气池,地上建猪舍,集“温室一沼气一猪舍一蔬菜,于一身。其以良好的阳光日照为依托,充分为温室、沼气池、猪舍、菜园提供优质的环境,有机肥(粪便)入池发酵产生沼气,净化猪舍环境,沼液、沼渣等废物可以为猪提供饲料,并为菜田提供无虫菌有机肥料,同时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用

7、量,生产无公害产品;猪与菜交换CO2和O2,沼气可灯燃为棚内增温、增光、增施CO2,并供菜农管理大棚生活用能,可显著提高和改善生猪、蔬菜产量与品质,消除污染,促进其生育进程。 精选文档2、庭院“三结合”模式及效能。庭院“三结合”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彼此松散的沼气池、畜禽圈舍、厕所建在一起,相互连通,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并充分利用“三沼”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该模式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厌氧发酵,除虫灭菌,净化环境。所产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渣既能为作物提供有机肥,又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沼液还可杀菌,防治病虫,形成能源、生态互补体系。 3、“上粮下渔”水陆复合立体种养生态模式。该模式在库区

8、涝洼地改造形成的台面水面相间,上粮下渔的种养总格局中,对其基面、水面子系统及其联系系统布置复合立体种养,实现多层次、无害化、多业结合、种间互补、良性循环、增收节支、效益提高。 九、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进一步强化与完善生态农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建立面向两个市场的新型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激励与监督机制,强化发展生态农业的能力建设。 精选文档总之,生态农业作为一种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体系,在实践中已显示出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它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接轨,投入更加高效和谐,产出更加稳定持续,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精选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