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8172113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通病与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施工测量通病与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施工测量通病与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施工测量通病与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施工测量通病与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通病与预防措施(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测量纠正预防措施编 制: 复 核: 审 核: 批 准:施工测量 通病与 预防 措 施施工放样一、控制点的检测控制点的点位误差超限1、现象在复核业主单位提供的控制点时, 所选用的测量控制要求不符合测量 规范。2、原因分析(1)复核时所选用测量等级与所提供控制点的测量等级不一致;(2)未按有关测量规范进行复测;(3)所选用的测量仪器不符合测量精度要求;(4)点位受到扰动。3、预防措施(1)复核前首先要检查点位是否稳定,复核时,要了解所提供的控 制点相关技术标准,如测控网等级、精度限差等;(2)按规范要求采集测量数据成果。(3)采用正规软件解算。二、控制点的加密布设及测设控制点的布设精度不够1、

2、现象 布设的控制点坐标精度达不到要求。2、原因分析(1)所提供的控制点由于自然沉降、人为损坏等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2)由于仪器精度、气象因素、人为操作等各种原因,使布设时的 精度与施工要求的精度不相符;(3)加密点图形强度不够;(4)在加密控制点时测量误差超限;(5)控制点的起算点精度偏低、 没有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进行。3、预防措施(1)施工前根据所提供的控制点, 严格按照要求的精度及有关规范, 复测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边长及相关角度,核实无误后,方能使用;(2)进行控制点精度测前估算,对网形进行评价,各项精度指标合 格后方可进行外业布设。(3)在加密控制点时,应根据精度要求计算测

3、量边长及角度所需的 测回数,不得使用半测回;(4)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测,发现误差,及时调整。 必要时控制网中的控制点应与网外的控制点定期进行联测, 以便发现控制 点是否移动。当控制点发生位移时,应及时复测校正或重新布点;(5)严格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加密控制点。三、平面测量放样(一)施工控制网测设精度不够1、现象由于控制网的布设不合理,使点位控制精度达不到要求。2、原因(1)相邻控制点间的边长过于悬殊;2)相邻边长间的夹角不符合有关规定;(3)控制点设置地点不当。3、预防措施(1)控制点与控制点间的边长应大致相等,以使边长引起的测量误 差减少到最小;(2)相邻控制点间夹角应不小

4、于 30或不大于 150;(3)控制点应设于通视良好、地势较高、地质坚实、便于保存,有 利于进一步加密控制点的地方。(二)角度测量的精度不够1、现象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2、原因分析(1)由于仪器误差、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外界气候影响及仪 器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使角度测量成果达不到所要求的 精度。3、预防措施(1)仪器使用前一定要经过质量检定,并定期校正。按测角精度要 求采用合适的测回数和正确的测角操作规程。 望远镜测角的俯仰角不宜过 大 ,一般控制在 3 左右为宜,仪器置镜点到两目标点的距离应大致相 等;(2)尽量减小仪器的对中误差,当边长越短或水平角越接近180时,对仪器

5、对中要求越高;(3)减小目标照准误差。在观测水平角时应尽量使标杆立直、尽量照准目标的根部。 边长越短, 照准误差对角度观测精度影响越大。 尽量使 用直径较小的标杆,尽量应用双丝瞄准;(4)应尽量减少旁折光、目标阴暗、风力、阳光直射及仪器热胀冷 缩不均等影响。测量宜选择在温差小,外界干扰少,大气、环境影响小的 时段进行。(三)边长测量的精度不够1、现象 边长测量精度不够,误差超限。2、原因分析(1)用钢尺直接丈量方法测量边长的,钢尺未经鉴定或未按规定作 尺长、拉力、温度、倾斜误差修正;(2)用光电(红外)测距仪测量边长,未进行往返测距,未进行气 温、气压改正,或测距仪的加、乘常数未进行检校;(3

6、)测点对中不准。3、预防措施(1)使用经鉴定的钢尺并按规定进行各项尺长改正。(2)使用经鉴定的测距仪进行往返测距,并进行气温、气压参数改 正。(3)认真对中。光学对中器对中误差应小于 1mm人眼估读误差应 小于 0.5mm。(四)极坐标点位放样的精度不够1 、现象由于极坐标点位放样时的精度不够而产生误差。2、原因分析 用极坐标放样时,在不考虑对中、标定及起始点误差的情况下,主要 有角度和距离误差。 角度误差, 使点位产生横向位移; 距离误差使点位产 生纵向位移,而横向位移量又与距离长短有关, 两者的综合即为点位误差。3、预防措施(1)为提高点位的精确度,则可用归化法测放角度和长度。但在使 用上

7、为避免差错,应尽量在计算放样元素时采用两人分别计算或采用不同 的公式计算,有条件时还可用另外的控制点来进行复核;(2)为提高点位的放样精度,则应用测回法和复测法来提高测角精 度,放样的边长应尽可能取短,另外,还可以通过偏差值公式: =( a / p )*s( p =206265) 预计出偏差值(3)后视边长应尽可能大于放样边长,困难情况下,后视边长也不 能小于放样边长的 1/2 。(五)复核不到位1 、现像放样后未对放样点位复核。2 、原因分析(1)放完就走,不检查放样数据和结构物尺寸。3、预防措施(1)放样完成后就近选择已知点回测,丈量放样点内部相互关系和 与周围构筑物的相对关系;(2)养成

8、自检习惯;(3)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四、高程测量放样(一)高程测量放样精度不够1、现象 测点高程误差超限。2、原因分析(1)读数误差和标尺偏歪;(2)仪器误差超限;(3)未进行高程闭合;3、预防措施(1)在高程测设中,应按“测规”遵循置镜、照准、立尺,读数等 有关操作规程;(2)水准仪必须经过计量检定校正,以免在测放过程中产生误差;(3)测点的高程放样必须进行高程的闭合测量,以及时发现和消除 水准点误差。五、线路纵横断面测设与精度控制 (一)线路纵断面控制及精度计算不符合要求1、现象 在施测纵断面时,所选择的变坡点控制位置、不具有地形代表性、竖 曲线位置不到位。2、原因分析(1)忽视纵断面变坡特

9、征点位置;(2)纵断面中竖曲线的控制不符合设计线形;(3)忽视纵断面的精度计算。3、预防措施(1)在测放纵断面前一定要根据设计里程桩号、变坡位置精确计算 其平面坐标和高程;(2)纵断面中的竖曲线放样必须同时计算竖曲线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和其高程,计算及实地测放应同时符合平面和高程放样的精度要求。(二)线路横断面测设及精度计算不符合要求1、现象横坡测设与计算误差较大。2、原因分析未根据横断面特征点位置进行计算测设。3、预防措施根据设计中心标高及路边挑水点、落水点的纵坡测放、计算其标高。全站仪使用一、全站仪内部设置 (一)全站仪内部正确设置的控制不符合要求1、现象 测量时出现系统误差,测设结果与仪器

10、标定精度不符。2、原因分析 没有进行气象、棱镜常数等常规设置。3、预防措施 在测量前必须对全站仪进行一系列设置,具体包括温度、气压、棱镜 常数、双轴补偿、角度左右盘等设置并予以校正。(二)全站仪内部特殊设置的控制不符合要求1、现象 盲目操作全站仪内部设置系统。2、原因分析 没有定期检查及正确恢复全站仪内部设置系统,导致测量错误。3、预防措施(1)认真学习并熟悉仪器中的有关说明及注意事项。(2)在使用前,应对照仪器说明书中有关参数选择项进行有目的的 选择。(3)经过培训的专职测量员才能操作全站仪的内部设置。 二、全站仪在测放过程中的精度控制(一)全站仪的测距精度不够1、现象 用全站仪测距其结果精

11、度达不到要求。2、原因分析(1)忽视温度变化及气压变化的改正;(2)加、乘常数未达到仪器标称精度。3、预防措施(1)在测距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气压与全站仪所设定的 气象改正不一致, 影响测距精度, 所以在测设时应事先加以调整, 避免影 响测距精度;(2)定期对全站仪进行鉴定、查明加、乘常数,测距时进行修正。二)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不够1、现象 水平测角的精度达不到要求。2、原因分析(1)垂直角仰俯太大;(2)未精确整平。3、预防措施 在水平测角时要注重整平,特别在控制点测放、全站仪设高程时,必 须采取精确方式整平,这样可以缩小测角误差,提高点位精度。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普通水准仪圆水

12、准器轴不平行于竖轴1、现象 把水准仪安置在三脚架上,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然 后使仪器绕竖旋转 180。此时水准仪圆水准器的气泡不再居中。2、原因分析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 ( 圆球面中点与球心 的连线) ,与仪器竖轴不平行。3、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仪器,发现上述现象时,及时校正,其方法如下。(1)如气泡偏离圆水准器中心位置,先用脚螺旋使气泡退回一半,然 后拨动圆水准器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反复检验校正直至满足条件;(2) 还可以按照经纬仪上盘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校方法,将水准 仪上长水准管校正好,在长水准管水平的条件下, 拨动圆水准器校正螺丝, 使圆气泡居中。二

13、)水准仪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竖轴1、现象将水准仪在地上安置好, 以横丝的一端瞄准远处一清晰的固定点, 然 后转动水平方向的微动螺丝,该点未能始终在横丝上移动。2、原因分析 由于仪器保养欠妥或使用不当,造成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3、防治措施定期对仪器保养检查, 发现仪器十字丝横丝与仪器竖轴不垂直时, 松 动十字丝环上相邻两校正螺丝, 转动十字丝环进行校正, 直至满足要求为 止。(三)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1、现象安平仪器后,在距仪器约 50m 处竖立一水准尺。将仪器整平,使水 准管气泡严格居中, 用横丝的中心部位在标尺上读数。 然后将两个脚螺旋 相对旋转 12 整周,使水准仪向一侧倾斜

14、,此时横丝所对尺上读数必已 变动, 旋转微倾螺旋, 使十字丝交点处读数保持不变, 查看气泡是否偏离 中心,如有偏离, 记住气泡偏离中心的方向, 看是偏向目镜端还是偏向物 镜端。使脚螺旋恢复原来位置, 并旋转微倾螺旋使气泡居中, 此时横丝所 对尺上读数仍为原来数值。然后再以和前次相反的方向旋转脚螺旋12整周,使水准仪向另一侧倾斜, 同时旋转微倾螺旋保持十字丝交点处读数 不变, 再察看气泡有无偏离中心现象, 或偏向那一端。 若气泡一次偏于目 镜端,而另一次偏于物镜端,即存在交叉误差。2、原因分析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交叉误差。3、防治措施用水准管上左右两校正螺旋一松一紧使气泡居中。 检

15、验与校正工作要 重复进行,直至满足条件。在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前,都应先进行该项 检验校正,一般情况下应定期检查校正。(四) 精密水准仪圆水泡轴线不垂直1、现象 仪器安平后拨转另一方向,仪器气泡发生偏离 G。2、原因分析 精密水准仪圆水泡轴线不垂直,难于安平。3、防治措施(1) 仪器应定期检查检验,使用前要熟悉仪器,使用中严格按照操作 程序进行,使用后注意对仪器的保养;(2) 用长水准管使纵轴确切垂直,然后进行校正使圆水泡气泡居中。 其步骤如下: 使圆水泡粗略安平, 再用微倾螺旋使长水准气泡居中, 得微 倾螺旋之读数,拨转仪器 180o,倘气泡偏差,仍用微倾螺旋安平,又得 一读数,旋转微倾螺旋至两读数之平均数, 此时长水准轴线已与纵轴垂直。 接着再用水平螺旋安平, 长水准管水泡居中, 则纵轴即垂直。 转动望远镜 至任何位置,气泡像符合差不大于 1mm纵轴即已垂直,校正圆水准使气 泡恰在黑圈内。 圆水泡的下面有三个校正螺旋, 校正时不可旋得过紧, 以 免损坏水准盒。(五) 精密水准仪微倾螺旋上刻度指标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