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隧道工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816373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岩隧道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软岩隧道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软岩隧道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岩隧道工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岩隧道工程 1大跨软岩隧道存在的问题由于地层地质的复杂性,大跨软岩隧道工程仍然面临着以下几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对围岩变形的判断与控制。对于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a从理论方面对变形机理进展研究;b选择合理的施工工法对围岩变形进展控制;c运用有限元或其他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围岩的变形量和变形趋势进展预测。从众多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中不难发现,对于围岩变形的机理多是采用连续性介质理论进展分析,而实际工程中的围岩是非连续的,它是岩块和构造面在三维空间的一种非定向关系。尤其是对于地质状况比拟复杂的软弱围岩,都是由多种物理成分组成的,且各物理成分的大小、多少及分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2、但是,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例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软岩隧道围岩变形进展分析时,又必须运用岩体的本构关系,这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更不要说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了。不管是理论分析还是数值模拟都没有方法对围岩的变形量进展准确的判断。这将引起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采取控制变形措施时,通常采用的是根据相似工程经历制定施工方案,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变形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变形控制措施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另外,隧道施工中变形可以到达10m甚至更大,软弱围岩变形本质上属于大变形问题,然而岩体力学中使用的弹塑性变形理论虽然对材料的非线性进展了考虑,但是严格意义上仍属小变形理论。2)对合理支护时机的讨论。隧道二次衬砌

3、施作时机始终是隧道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二次衬砌的支护时机是保证二次衬砌长期稳定的关键。特别是对于软岩大变形隧道,假如二次衬砌施作过晚,那么可能造成初期支护变形过大而无法控制,以致隧道失稳;但假如施作过早,那么不利于地应力的释放和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才能,从而使二衬受力过大而导致开裂,降低了隧道构造稳定性。因此,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是保证隧道施工阶段和长期运营阶段平安性的关键。但是现阶段,对于隧道二次衬砌支护时机的研究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研究者多根据详细的工程背景选择不同的岩石弹塑性模型,采用确实定合理支护时机的断定方法也各有不同。对于二衬支护时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多是针对单一影响因素,并没

4、有综合考虑。2软岩隧道的开展与展望为了满足交通建立的需要,将不可防止的遇到更多的软岩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的控制问题仍然是将来软岩隧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根本上讲要更深化的研究围岩的变形机理,找出适用于实际工程地质状况的围岩的本构关系。在施工的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要贯穿整个隧道的开挖过程,监控测量要及时跟进。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工程要完善施工工法,以便以后类似工程经历借鉴。隧道是地层围岩和支护构造共同组成的复杂受力体。支护是一个过程,一个好的支护方案要让这一过程与围岩变形过程相协调。考虑到软弱围岩的蠕变特性,围岩的自稳才能是与施加相关的,因此二次衬砌的支护需要一个合理的时机。反过来理解,假如要

5、确定合理的二衬支护时机,首先要对围岩的蠕变特性和变形机理进展充分而深化地分析,只有在此根底上,才能选择适当的支护时机和支护形式以及确定适宜的支护参数。由于目前的研究多针对二次衬砌的支护时机讨论,应该将整个支护过程统一起来,形成与不同围岩级别、不同断面尺寸、不同开挖方式、不同支护参数相对应的系统的支护方案,以及更完善的施工工法。3结语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软岩隧道工程中的突出问题进展了讨论,并对软岩隧道工程今后的开展进展了展望。为了满足交通建立的需要,更多更为复杂的软岩隧道工程也必将积累更多的工程经历,更好更深化的解决围岩大变形的控制问题。随着支护理论的不断开展、支护技术的不断进步,软岩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程度将会不断进步和开展。 任海勇 单位: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