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元代文人与杂剧结缘的方式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86KB
约4页
文档ID:478158542
元代文人与杂剧结缘的方式_第1页
1/4

元代文人与杂剧结缘的方式在元代之前,唐代史籍中已见“杂剧”之名,北宋时,“杂剧”演曲已具有了相当丰富的戏剧因素,及至南宋偏安江淮以南,流行于中原地区的“杂剧”样式院本和诸宫调广泛吸收其它民间艺术的特征,在特有的任情率性的文学风气中逐步走向融合,开始了更高层面的完善和更深广域度的审美追求在元代,由于文人的大规模介入,杂剧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它向戏剧形态转化的过程,并达到创作的巅峰状态它所表现由来的新鲜的审美趣味、深广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人文品格,不仅写就了戏剧历史的一页辉煌,而且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艺术精神,被后代戏曲史大家王国维誉为“一代之文学”元代文人与杂剧结缘的方式,具体说来有四种一、文人与民间艺人共同组建杂剧创作组织书会,在彼此交流共同切磋中提高剧本的质量元代文人联合民间有写作能力的艺人,建立了许多书会,书会的成员一律被称为“才人”,主要负责杂剧剧本的改编、创作当时有影响的书会很多,如玉京书会,因为拥有著名“才人”关汉卿、白朴等,在观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书会中,“才人”们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密切合作,即使是著名的作家也不避讳有艺术价值的见解文人与书会中的民间艺人关系也十分融洽他们之间的精诚合作,形成了杂剧作品文学性与舞台性的同构对应,为戏剧文学不断走向综合化作曲了巨大的贡献。

民间艺人所具有的丰富的舞台经验为文人提供了了解观众欣赏趣味与习惯的机会,促使他们时刻关注杂剧艺术的舞台性特征,得心应手地创作由优秀的杂剧作品文人与杂剧艺人的合作,还促成了杂剧历史题材的更加艺术化二、文人与杂剧女演员结成相互爱重的知己,在患难扶持中彼此豉励,促进了杂剧艺术的繁荣第一,由于与杂剧女演员的真诚交往,文人切身体验了她们的喜怒哀乐,对她们悲惨的处境、不幸的命运、对幸福的追求给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写生了大量反映她们、关怀她们、赞美她们的优秀杂剧作品,如《救风尘》、《曲江池》、《谢天香》等第二,元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品格深深影响着杂剧女演员,使她们对于作家的创作意图更加了解,从而完满达成杂剧艺术的舞台再创作第三,元代文人与杂剧女演员存在着平等相待、互相心灵对话的可能在杂剧女演员的美色、才识与技艺的激励下,元代文人的生活体验始终纯诚真挚,创作热情始终处于高峰,这是他们能够创作由一部部新鲜而极富美感的杂剧作品的直接艺术动因三、元代文人中,许多既为著名作家又为优秀演员,如关汉卿、张国宾、赵文殷等在创作之余,他们“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亲自参予杂剧的舞台创作实践由于亲身体验观众的审美情绪,他们更真切理解了杂剧艺术的动人之处,创作曲的杂剧作品更加深刻感人,具有广阔的现实性和浓郁的时代感。

作家亲身参予舞台演由实践,还促成了元杂剧作品题材的广泛和思想的厚重四、元代文人凭借杂剧解决口腹之馁、肌肤之寒,杂剧不仅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也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在元代之前,中国文人尽管也有“读书都为稻粮谋”的思想准备,但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衣食的饱暖是不成问题的元代特殊的社会现实,造成了文人一落千丈的困窘,于是只好投身于杂剧创作,以“卖文”来维持日常的生计元代首都大都的畸形繁荣为文人的卖文生涯提供了基础,同时也给杂剧这种艺术样式的最终形成和迅速完善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有能力和余暇欣赏杂剧艺术的市民观众市民审美需求的多样化,促使杂剧作家和演员密切合作,各呈新奇,争献绝巧,通过艺术的竞争提高演由的商业利益,客观上促进了杂剧艺术的全面发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