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815152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因此,学制的产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毋庸赘言,没有学校就不可能有学制的产生。那么有了学校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学制的产生呢?事实上未必然。一个完整的学制的产生要有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呈现潜在的势头。其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国家必须掌握对教育的控制权与管理权,这样才有可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教育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三,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这样才会出现一定交叉、衔接与比例的问题。才会使得学校在类型与级别上做以区分。因此,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初期,虽然有学校的

2、产生,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还没有构成学制系统。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学制系统。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不过那时的学校与现代意义上不同,是养老、习武兼教育的场所。“夏后氏之学在上痒”“序,夏后氏之序也”“夏曰校”孟子解释到:“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到了西周时期初步具有了学制系统,分为国学与乡学两大系统。国学为中央官学,乡学为地方官学。我国古代(从西周到清末)基本上一直沿用此学制。到了清朝同治元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开始产生。(一)近代学制1、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年学制和年学制)壬寅学制是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

3、百熙于年主持拟定的,名曰钦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壬寅年,故称,亦称年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三人于年主持拟定的名曰奏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亦称为年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系统,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六级:小学为年,中学教育年,高等教育至年;从横的方面分为普通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无论是壬寅学制还是癸卯学制,两者的制定都是取法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当时清政府为了制定学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派官

4、员到日本去考察;派学生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翻译日本的教科书籍等。壬寅学制的制定被张百熙称之为“上塑古今,参考列邦”。 癸卯学制不拘泥于中国古代的学制,而把日本学校的种类及年限划分全面引进,形成了与日本学制基本相同的学制系统。但也有不同之处,如学制年限的拉长,注重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增加其等级,提高其程度等等,这可谓引进日本学制时所做的创新。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的建立是清朝末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被迫实行的最有影响的一项改革措施。它的颁布与实施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灭亡与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产

5、物。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古老的封建制度。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大总统,并任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深感辛亥革命后,教育思想与方法俱有所改变,清末所颁布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合乎帝制,而不适宜共和,自不能满足于国人的要求。”于是教育部决定颁布新法令,以代替旧的规章。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是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年月至月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开会讨论,最后于九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

6、壬子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整个学程为年,分为三段四级,三个系统。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年,高等小学年,共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除了有小学、中学、大学组成的学校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这个学制将小学教育缩短为年,中学教育缩短为年,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设置了专门学校,培养专科实用人才等等。这些措施尤其是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规定,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以及我国公民受教育权

7、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学制的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不足。如“过分强调整体划一,缺乏灵活性;各学段年限划分的不合理,太偏重于普通教育等等”(二)现代学制年“五四”运动爆发,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壬戌学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随着外国教育理论纷纷传入中国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壬戌学制被称为现代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因颁布之年是年,是旧历壬戌年,故称为壬戌学制或年学制。该学制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它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年1921年

8、)1915年在天津召开第一届大会,会上湖南省教育会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方案,对入会的各省代表在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在后几届的年会上,不少省的教育会都提出了“革新学制”的要求,并向大会提交了议案。第二阶段是形成时期(1921年1922年)。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广州召开第七届年会,讨论通过了“学制系统方案”,后来又经过了教育部召开的学制会议与全国的教育联合会第八届年会的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了壬戌学制系统方案。第三阶段,颁布实施阶段(年1932年)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1932年,1932年以后停止使用该学制。壬戌学制将整个学制系统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缩短了小学年限,设三年制初中,取

9、消了大学预科,设三年制高中,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水平,职业教育单成系统,课程的设置无男女校之别。壬戌学制与近代颁布的两个学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打破了以往学习日本学习的传统,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向美国学习。()学制的制定不在仅仅是政府的行为,它的制定充分的吸收了教育工作者与教育专家的意见。()学制的制定酝酿时期长,长达七年之久,实施时间长,影响也最大。当然,壬戌学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对实用主义的教育影响缺乏辩证分析的态度,学制中某些方面的设置过于理想化等等。这一学制的制定对于我国教育立法的实践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首先是在教育立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分析与评价外来文化影响。其次

10、,充分的吸收教育领域中工作人员尤其是专家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教育立法工作步入科学化与正规化的轨道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三)现行学制自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学制亦有所变化与发展,并逐步的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校系统,即我国现行学制系统。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现行学制中,从纵向来看,划分了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初等教育阶段与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合称为义务教育阶段。从横向来看,到了中等教育阶段后,开始出现了类的区分。根据性质与目标的不同可

11、以把我国的教育分为普通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需要以普通教育系统为基础。初等教育阶段实施的是普通教育,中等教育阶段以上实施的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教育;根据教育对象可以划分为:学龄期教育系统与成人教育系统;根据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强制性可以分为义务教育系统(普及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非普及教育系统)。(详见学制图)其中,义务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以及职业教育系统,国家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对其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定。本章将在第二、三、四节按照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阶段以普通教育系统为主展开论述,其中成人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本书另有专章论述。我国现行学制充分吸收了以

12、往学制的优点,注重于我国教育实际,把幼儿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纳入学制系统中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现行学制中虽然有严格的学制年限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变化,这种年龄的限制日趋淡化,从而表现了学制的严格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此外,也应看到这种学制必定是一种过渡性的学制,因为随着现代教育发展节奏的加快,尤其是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出现,那么在未来学制结构中在教育阶段与教育结构等方面也必然做出调整。任何一种学制,都是在不断的逐步适应实践变化的需要而发展的。近代学制的形成是我国教育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学制的形成意义重

13、大。本文通过回顾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发展历程,对各部学制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学制的改革要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变革、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并根据各部学制的优长提出了未来学制的理想模式。我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从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算起,学制的发展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学制的变迁又是教育发展嬗变的一个系统而突出的体现。因此,考察学制的变迁,不仅能够看到教育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潮流在教育中的折射,我们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值得深思的启示,为当代的学制及教育改革提

14、供一定的借鉴。一、 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述略中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历了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壬寅癸卯学制清朝末期,封建帝国的国势日趋衰微,尤其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这使清政府朝野上下开始醒悟,更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战败的原因进行冥思苦想。思索的结果是,甲午战争中日本的武器并未比中国高明多少,更深层的原因不在于“器”,而在于“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变革教育作为造就新人的手段而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并最终在先进人士的倡导和推动下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清末教育改革和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大背景。从教育自身发展的状

15、况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在统治者专制和排外的文教政策下,官学沦为了科举制度的附庸,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积弊丛生,事实上官学已经“名存实亡”;同时,书院或讲求理学,或学习制艺,或博习经史词章,而且考虑到学生出路的问题,书院对科举的态度也洒脱不起来,渐渐也成了科举的附庸;私学的状况又是专制、呆板,教学条件恶劣,发展举步维艰。教育衰废的现实情况,引起爱国先进人士的担忧,废八股、变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秉承地主阶级改革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洋务派将这种教育改革推向了一个高潮,创办了各种新式学堂,这些学堂的兴办在客观上呼唤近代学制的诞生。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经过张百熙、吴汝伦等人的努力,1902 年8 月15 日,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制 壬寅学制终于成型出台了。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学制系统。虽然这个学制带有明显的封建性,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轻视女子教育和受科举制的影响和制约比较严重等,但它比较注重国民基本素质的提升。此外,该学制还比较重视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这无疑是教育在浓重封建气氛中的一大进步,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尽管壬寅学制尚不完善,也有许多明显的缺点,而且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实行,但它毕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