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1(语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8147288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1(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1(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1(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1(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1(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1(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1(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页,第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晰,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她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卷共1小题,每题3分,共3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规定。一、(12分,每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对的的一组是 A.逾越(y) 鸟瞰(kn)

2、一丘之貉(l) 栩栩如生(x) B.溃败(ku) 凹陷(w) 贻笑大方(y) 兢兢业业(ng) 咀嚼(z) 桧柏(g) 罄竹难书(qng) 饕餮大餐(i) D觊觎(j) 攻讦(j) 光阴荏苒(rn) 心怀叵测(p).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她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她努力挣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措施。 B奚羽先生指引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精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诸多深受读者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爱慕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

3、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仍然人来人往,热闹不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构造措施、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有关决策提供重要参照。 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局限性、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浮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理解有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D学校开展典型诵读活动有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

4、要抓紧抓好。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 ,经营好每一种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今天的事应当今天完毕,不能推到明天 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种个实在的昨天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接力棒交得好,才干走向辉煌的明天 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成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B D.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57题 诸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当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她

5、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老式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老式美学觉得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发明意象,都应当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故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尚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不小于意象,意境的外延不不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干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

6、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她们给自己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种具体的物象,因此她们,例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逼真、很完美。相反,她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故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重要不在于这些建筑自身,而是犹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种故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故意境的作品和一般

7、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种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种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因此,不是任何艺术作品均故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均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她觉得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因此她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事实上涉及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固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故意境,西方艺

8、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并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因此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下列有关“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中国老式美学觉得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发明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可以具故意境的。 .所谓“意境的外延不不小于意象”,意味着故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故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在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

9、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因此意境可以体现“道”。.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因此故希腊雕塑家觉得把人体刻画得及其逼真、十分美丽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她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白她已经结识到身处一种故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因此可以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由于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根据原文内容,下

10、列推断不对的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因此浏览者往往可以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故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波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她显然是根据中国老式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也许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白她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三、(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810题。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

11、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伊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褒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诸罪,吾敢畏遣,诛无罪人乎!

12、”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密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13、。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9如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白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复以细故烦御史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 B.C. D.1.如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干,处变不惊。她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妈妈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她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觉得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熊鼎

14、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她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她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D.熊鼎面对威逼,体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她北还,她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后被杀。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第卷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晰,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第卷共4页,请用直径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 第卷共1小题,共120分。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