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814694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市小中高职称评审送审论文单 位 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二小 姓 名 陈 丽 霞 科 目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代币制和反应代价的运用 代币制和反应代价的运用摘要 学校心理干预技术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的具体方法,以及运用它们去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代币制和反应代价是学校心理干预的两种方法。代币制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一种技术,运用它能使良好的行为得到某种强化;反应代价是降低行为发生率的一种技术,运用它是为了对不良行为产生某种惩罚作用.运用这两种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抑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词 代币制 反应代价 不良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目

2、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广大教师也开始自觉地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代币制和反应代价这两种学校心理干预技术,对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显著的作用。一、代币制的运用社会化过程使个体习得各种良好行为,来适应环境的要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个体在面临特定情境时,良好行为的表现有时在次数或程度上不够或者不太符合某种要求。对此,从行为干预的角度考虑,可以运用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予以解决。运用那些令人喜欢或使人产生愉快体验的刺激物(包括事物、事件、情境)是提高行为发生率技术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刺激物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化性质,运用

3、它们都是为了使良好的行为得到某种强化。代币制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一种技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可能是筹码、票券、记分卡、粘贴纸等,它们起着表征性作用。因此代币制这一行为干预方法又叫表征性奖励制。代币制的实质是一种刻意安排的奖励系统.只要行为者表现出预期的目标行为,他就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代币的奖励,并根据个人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特定的交换系统换取强化刺激物。代币制与提高行为发生率的其它行为干预方法相比,有很多值得重视的长处:1 能使当事人适应延时强化.就效果而言,延时强化远逊于即时强化。因为个体常常会追求即时的满足,但社会化的要求又

4、希望一个人能够适应延时强化,行为干预时常常受条件的限制而又较难实施即时强化。运用了代币制,一方面可以及时授予代币,这一般不受条件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求必须过一段时间才能按规定按“菜单换取代币物.这样就能使个体从追求即时强化过渡到适应延时强化。2、能在行为操作的整个过程中使用。当目标行为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和按特定顺序进行曲时,常常要求在行为操作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地予以强化,以促成目标行为的连贯完成,这时运用代币制通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3、能不干扰其他人的活动。在其他人或群体照常活动的情况下,代币制仍然能对有关当事人实施期奖励系统。如,在组织进行全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可按行为表现和代币制规定给特

5、定对象授予代币,而不影响原教学安排和其他同学的学习。4、能避免强化物的单调。行为干预的方法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但又要避免单调。仅用某一或某几种强化物很容易使当事人餍足而减弱激励作用。实际使用中,苦使强化物多样化又很容易造成当事人的分心而干扰正常活动。代币制中使用了“强化菜单”,既做到了强化物的多样化,又避免造成成员的分心。5、能有更强的激励作用。如果让多种强化物结合,能对行为者产生累加作用.实施代币制可使当事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自己喜爱的强化物,这会对行为产生更强的激励功能.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我也在无意中运用了这种方法。如我班学生A以前做作业拖拉,做作业时还爱摆弄玩具,而且要家长提醒才做,

6、经常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但他很爱看书,也常因为看书忘了做作业。针对这种情况,上学期我跟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要家长配合纠正这种不良习惯。我让家长跟孩子约法三章,并制作一张能够贴图的纸:一天不用家长提醒自觉完成作业,就给贴上一颗红星,并让他玩半小时玩具;一周内三天自觉完成作业,再给贴上一朵红花,并且周末带他到新华书店看两小时书;一周五天都自觉完成作业,给贴上“小精灵图案,并让他挑选自己喜爱的一本书。五个“小精灵换一张自己照片,寒假可以到上海父亲的公司去参观,并能获得父亲赠送的一套书。经过两个来月的时间,这位学生基本上能自觉完成作业,看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上学期一篇作文被校刊七色花选登,他如愿以偿在寒假去

7、上海游玩了一趟。这学期他还在“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征文比赛中获了奖。通过深入地学习有关的资料,我进一步了解到,在运用代币制时还必须帮助当事人理解和掌握两方面的规定:每天晚上8:00交换代币一是目标行为或行为要求与代币或表征系统的关系.如上例:一天不用家长提醒自觉完成作业,就给贴上一颗红星.二是代币或表征系统与强化刺激物的关系。如上例:一颗红星,玩半小时玩具;一朵红花,换得周末到新华书店看两小时书;一个“小精灵”换取自己喜爱的一本书,五个“小精灵”换得游一趟上海和一套书,而三颗红星换一朵红花,连续五颗红星换一个“小精灵”,五个“小精灵”换一张自己的照片。这被称为“强化菜单。因此,根据这两点拟订

8、“行为代币价值表”和拟订“代币交换系统”即“强化菜单”是非常重要的。如,我的学生B,中午在学校就餐,家长下午5:30下班,但他在4点钟放学后有时在路上游荡到家长下班时回家,就是按时回家也不做作业,得等吃了晚饭后家长再三催促才动笔。家长和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拟订了“行为代币价值表”,又根据该生所喜欢和选择的强化物拟订了“代币交换系统”。表1-1 行为代币价值表我的表现获得代币备注放学按时回家蓝星每天晚上8:00交换代币:2颗蓝星换1颗黄星,2颗黄星换1颗绿星,3颗绿星换1颗红星,5颗红星换1朵红花。在家长回家前开始做作业黄星不用家长提醒完成作业绿星表1-2 代币兑现选择表我选择的活动所需代币备注看1

9、5分钟动画片1颗蓝星(1)实施时间:2003年4月2日4月30日(2)执行代币制期间,避免发生打骂现象。(3)我和妈妈同意代币制表中的内容。签名:_(儿子或女儿)_(家长)看半小时动画片1颗黄星玩喜爱的玩具1颗绿星周末可以踢球或玩公园1颗红星去外婆家玩(外婆家在灵昆)1朵红花现在,这学生有了明显的转变,在此方案实施的两个星期后,他基本能按时回家。一个月后,回家基本上能自觉地做作业,而且,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4月底的数学奥林匹克选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二、反应代价的运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行为干预的角度考虑,就是要使它可能很少发生,最好是不发生,这就要运用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使用某些

10、令人厌恶的,至少是令人不愉快的刺激物(包括事物、情境)是这类降低行为发生率技术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刺激物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惩罚性质,运用它们都是为了对不良行为产生某种惩罚的作用.反应代价是降低行为发生率的一种技术,就是为了使某特定行为不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在该行为发生后使行为者失去自己所拥有的部分强化物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反应代价的原理是:个体都有持有自己所拥有的强化物的自然心理倾向,一旦在某种情境中因某种特定行为而使自己失去了这样的强化物,个体以后会尽可能不在这样的情境中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以免付出自己不愿付出的代价,此后此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自然就会下降.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属于反应代价

11、,如车站、公园等公共场合,规定不准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不得乱扔杂物,如有人违反规定,就立即对此人作出处罚。反应代价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一是易于实施,所花时间不多,对情境中其他人同时进行的活动也几乎不产生干扰;二是适用面广,能针对多种不良行为而使用,以能较快地产生抑制效果。如我的儿子吃饭拖延时间,而且常掉饭菜,偏食,尤其是不吃蔬菜.针对我儿子每天晚饭后打乒乓,吃水果,周末打篮球或踢足球的情况,我给他作这样的规定:吃饭拖延时间,当天就不让他打乒乓;掉饭菜,当天不让他吃任何零食;连续两天不吃蔬菜,周末不让他打篮球或踢足球。这样经过了两个星期他就养成比较好的就餐习惯,现在正在慢慢适应吃蔬菜。三、反应

12、代价与代币制的有机结合运用反应代价要注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主要是某些人可能因一再付出代价而被剥夺强化物,内心产生过多的挫折体验,进而产生对周围环境的对立甚至对抗的情绪,这会抵消其他教育措施应有的效果。如从我班学生C的家长运用反应代价的反馈情况来看,就使孩子产生了对抗情绪.这学生在班级里经常骂人打人,损坏别人东西,在家也经常向家人发脾气。家长因此作了规定:一天内出现骂人打人情况,就取消原来拥有的每晚半小时玩电脑的时间,一周内出现一次损坏别人东西的情况,就扣掉原来拥有的每周5元的零用钱,某天向家长发脾气,就取消当天看动画片的时间。结果在实施的第一周情况有所好转,但在两三周后情况比原来更糟,而且不听

13、劝告,明显地出现了对抗情绪。我发现在此方案的操作过程中忽略了反应代价的运用有一个前提条件:行为者必须自己拥有一定量的强化物可供剥夺。当行为者并不拥有一定量的强化物而又想运用反应代价时,可以作出某种安排,为其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强化物,因此,反应代价与代币制结合使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于是,我让家长先用代币制实施两个星期,然后同时运用反应代价。根据学生C所喜欢和选择的强化物拟订以下表格,开始实施:表2-1 行为代币价值表我的表现获得代币备注不骂人、打人蓝星每天晚上8:00交换代币:2颗蓝星换1颗红星,3颗黄星换1颗红星,5颗绿星换1颗红星,5颗红星换1朵红花。不损坏别人东西黄星不向家人发脾气绿星表2-

14、2 代币兑现选择表我选择的活动所需代币备注玩半小时电脑1颗蓝星 先实施两个星期实施时间:2003年4月8日4月22日签名:_(儿子或女儿)_(家长)做自己喜爱的小制作1颗黄星看半小时动画片1颗绿星周末可以踢球或玩公园1颗红星得到自己喜欢的一本书1朵红花表23 行为代币价值(扣除)表我的表现获得代币(反之扣除)备注不骂人、打人蓝星交换代币,同表21。实施时间:2003年4月23日5月23日签名:_(儿子或女儿)_(家长)不损坏别人东西黄星不向家人发脾气绿星这样学生C在实施代币制的两星期内拥有了一定量的强化物,就愉快地接受了反应代价的实施。他在实施代币制的两周内,在校打架、骂人八次,其中有一在三次,并损坏了一同学的文具盒,用墨水溅脏了前桌同学的衣服,向家人发了四次脾气。在代币制和反应代价结合运用的一个月内,以上情况的次数明显减少。现在已很少出现以上的不良行为,还经常主动地打扫教室卫生,午间能较愉快地整理餐具,他的良好行为已逐渐得到了巩固。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代币制和反应代价等心理干预技术,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抑制和纠正,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参考文献岑国桢 李正云著 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 广西教育出版社吴增强编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雷雳编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