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本科生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8144748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教本科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成教本科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成教本科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成教本科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成教本科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教本科生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教本科生理学复习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概述1. 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2. 稳态: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 内变动1.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自身调节2. 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结构基础是反 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组成。3. 神经调节特点:反应迅速,历时短暂,作用准确,局限4. 体液调节特点:作用缓慢,历时持久,影响广泛,精确度差,5. 体液调节:体液中各种化学物质作用于相应受体对细胞活动所进行的调节6. 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能减弱或抑制控制信息的

2、效应7. 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能加强控制信息的效应。 包括排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过程及动作电位的形成第二章细胞的功能1. 静息电位: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跨膜静息 电位。内负外正。2.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的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次快速而短暂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3. 阈强度:简称阈值。能引起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4. 阈电位:在外加的有效刺激(阈刺激或阈上刺激)的作用下,使膜去极化达到 某一临界值时,爆发一次动作电位,这个临界膜电位的数值,即称为阈电位。一.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1.细胞膜两侧某些带电离

3、子的不均衡分布:膜内K+浓 度大于膜外K+浓度。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Na+浓度2.静息状态,细胞膜对K+有 通透性,K+外流所致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二. 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1.当膜受到一次有效的刺激时,Na+通道开 放,Na+内流,膜去极化。2. 当膜内形成的正电场力增大到足以对抗顺电化学梯度所致的Na+内流 时,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静息电位产生机制:1. 细胞膜两侧某些带电离子的不均衡分布:膜内K+浓度大于膜外K+浓度。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Na+浓度。2. 静息状态,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K+外流所致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小分子物质

4、转运被动转运单纯扩散: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由膜的高浓度(电位) 一侧向膜的低浓度(电位)一侧的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有 O2,CO2 乙醇和甾体类激素易化扩散: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包括载体、通道)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 跨膜转运过程,称为易化扩散。方式 载体 转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离子通道 转运各种离子。载体:是贯穿于脂质双分子层的整合蛋白,具有与被转运物质特异性结合的位点,在物质高浓度侧与之结合,摆渡到低浓度侧再与之分离。特点:1.较高的结构特异性,2.饱和性,3.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

5、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 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转运各种离子。 大分子物质转运 胞 吞: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吞饮:进入的是液体。 吞噬:进入的是 固体物质。 胞吐:细胞把大分子内容物排出体外的过程。1. 当膜受到一次有效的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去极化。2. 当膜内形成的正电场力增大到足以对抗顺电化学梯度所致的Na+内流时,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凝血酶原激活物(Xa)V+Ca2+凝血酶原凝血酶Ca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第三章:血液:名解: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 渗透压:是指液体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单位

6、面积半透膜的力量。3. 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水的平衡和细 胞的正常体积及为重要。4. 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正常 的血容量。5. 血液凝固:血液由可流动的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固态的过程。6. 血清:血液凝固l2h后,血块发生收缩,并释放出淡黄色的液体。填空: 1.血浆蛋白分:1.白蛋白 2.球蛋白 3.纤维蛋白原三类2. 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大约占体重的7%-8%3. 红细胞计数,男性(4.55.5)X1012/L,女性(3.84.6)X1012/L 新生儿6.0X1012/L4. 血红蛋白男性120160g/L,女

7、性110150 g/L,新生儿200 g/L5.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6. 红细胞的功能高效率运输O2和CO2,缓冲体液酸碱度,免疫功能7.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须原料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8叶酸和VB12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9.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是xn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是xm生理性抗凝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抗凝血酶m问答一.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维持正常的血 浆酸碱度 3.运输作用4.营养作用5. 凝血抗凝血与纤溶作用6. 催化作用7. 免疫作用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2.聚集

8、3.释放 4.收缩5.吸附三.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2.参与凝血功能 3.促进和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4.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四凝血的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Xa)|V+Ca2+凝血酶原ff凝血酶lCa2+纤维蛋白原f纤维蛋白注:临床上,施行子宫,甲状腺等手术后易渗血是因为存在组织激活物。第四章:血液循环血型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每分心输出量:一次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指数:每平方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在心室肌兴奋的有

9、效不应期之后,或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接受 一次外来刺激,则可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与收缩。这种兴奋为期前兴奋,所引起 的收缩为期前收缩。代偿性间歇:心室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最慢,要延搁 0.1S。成年人的平均心率约为75次/分,每一心动周期的时间约为0.8S,左右心房的 收缩期约为0.1S,舒张期约为0.7S。搏出量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能力三因素。 自律细胞的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4 期自动去极化是基本特征。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兴奋频率最高约10

10、0次/分,其次为房室交界50次/分,房室 束约40次/分。浦肯野纤维最低25次/分。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机制:抢先占领,超速抑制。心肌细胞收缩特点:同步性收缩(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外源性Ca2+依赖性大。最经典的调节动脉血压的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药。肾上腺素:强心药。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 Ach 与心肌细胞膜上 M 受体结合,引起心脏活 动的抑制,呈现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为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力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微动脉到微静脉 3 条通路: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

11、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 路。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 水压)。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动周期压力泵血流方向瓣膜开放心室体积房室瓣动脉瓣房缩期心房心室动脉心房到心室开关增大等容收缩期心房心室动脉停留在心室关关不变射血期心房心室动脉心室到动脉关开缩小等容舒张期心房心室动脉停留在动脉关关不变充盈期心房心室动脉心房到心室开关增大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搏出量:(1)前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与搏出量成 正比。(2)后负荷:后负荷与搏出量成反比。(3)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于搏出量成 正比。2.心率:在一定限度内,心率与心输出量成正比。心室肌细胞的动

12、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0期:去极化,Na+通道开放Na+内流。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Na+通道关闭,K+ 通道开放,K+外流。2期:缓慢复极化期(平台期)3期:快速复极化期:Na+通道关 闭,K+外流,Ca2+通道关闭。4期:各离子泵将离子泵回原位。血压的形成:1 形成血压的前提是心血管系统内必须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循环 系统平均充盈压血压形成的前提)2.基本因素:1)心脏射血是形成血压的动力 2) 外周阻力和弹性贮器血管弹性回缩是形成血压的条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 压的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2.心率:心率增快时,舒张压增

13、高,收缩压升高的幅度不 如舒张压升高的显著,脉压有所减小。3.外周阻力:总外周阻力增加时是,舒张压升 高,脉压减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弹性力降低,致使收缩压升高,舒 张压降低,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增加, 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 成增多,毛细血管血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减少。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降低时,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3. 淋巴回流4. 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 回流也就增多,

14、相反,静脉回心血量减少。2.心脏收缩力量 3.体位改变和重力的影 响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呼吸运动。传出神经和反射效应: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 性增高,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多,使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 降低,传出冲动减少,而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其传出冲动增加,导致心率减慢。心 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接近 原先正常水平,因此,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性反射又称为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急性失血时,人体的生理反应有何变化,机体将如何进行代偿性调节:当动脉血 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

15、性减弱,交感紧张性加强,于是,心 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从而表明,压力感受性反射具 有双向效应,在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中有重要作用,所以,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稳 压反射。.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0期:去极化期,Na+通道开放,Na+内流。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2期:缓慢复极化期(平台期),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Ca2+通道开 放,Ca2+内流。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Ca2+通道关闭。4期:静息期,各离子泵将离子泵回原位。第五章呼吸1、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由呼吸机运动引起的肺内压与大气压之 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2、呼吸由三个环节组成:(1)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 内呼吸:组织换气过程。3、吸气过程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吸气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地过 程。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是;(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所造成的回缩力, 从而减少吸气阻力和吸气做功,肺泡表面张力降低有利于肺扩张。(2)维持肺泡的稳 定性保持肺泡正常扩张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