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810981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号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D时间真如行,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3分)A确凿(zo)攒成(zn)倜傥(tn)诅咒(z)B笃志(d)盔甲(ku)鉴赏(jin)倘若(shng)C惭愧(ku)蝉蜕(tu)曲肱(n)拼凑(cu)D秕谷(b)浸满(qn)模仿(m)和蔼(h)(解析:A项“攒”应读作“cun”;B项“倘”应读作“tng”;D项“浸”应读作“jn”。)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云宵感慨人声鼎沸花团锦簇B严厉搓捻截然不同小心翼翼

2、C脊梁奥秘浑为一谈人迹罕至D轻捷渊搏择善而从废寝忘食(解析:A项“宵”应写作“霄”;C项“浑”应写作“混”;D项“搏”应写作“博”。)3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经历了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就是那个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的人。B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C入秋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的稻田陆续进入丰收季,金秋画卷美不胜收。云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解析:D项“行云流水”形容文章不受约束,不能用来形容时间过得快。)4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A通过2017杭州国际美食节,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比印

3、象中更加令人惊艳的杭州。B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C为期4天的魅力科幻嘉年华开幕,吸引了众多科幻迷前去参观体验。D有关人员停止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解析:A项缺主语,删掉“通过”或“使”;B项面积的减少不能使用“倍数”;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3分)_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1从头来,再数一遍。我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

4、到那本书的所在。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ABCD6根据提示默写诗句。(7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的景象的诗句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5)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7班里准备举办一次“相约名家走近鲁迅”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8分)(1)活动策划。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

5、基本思路。(2分)活动内容:示例知识竞赛。基本思路: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2)名著撷英。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填空。(4分)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鉴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的心情。由此

6、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的人。(3)活动参与。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把它补充完整。(2分)手捧朝花夕拾,神游百草故园,穿行在鲁迅曾经走过的小径,赏玩当年先生笔下的景致,一点一滴涌上心间:置身院内仿佛可以听到油蛉虫和蟋蟀的鸣叫,依稀看见儿时的鲁迅,示例在香樟树下抬头张望,寻找蝉蜕,又偷偷地去拔墙角的那株何首乌;睡觉前偎依在长妈妈怀里听着美女蛇吃人的故事如痴如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寻梦百草故园,追忆那似水年华,探寻一代文豪的成长足迹吧。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7、,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8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9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2分)2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写明媚春景,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D后两句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解析:B项有误,“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并无欢快之意。)(二)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12分)子曰:“学

8、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4)逝者如斯夫逝:往

9、、离去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他,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1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一个人就算再不起眼,也有他优于别人的地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13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2分)示例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道德规范。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2分)童年

10、河赵丽宏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3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味。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树上的鸟在唱歌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在忙着,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

11、,小舢板、大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亲婆对他说:“雪弟,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我的孙子最听话了,去吧。”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眼泪就像小虫子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一支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是这幅画的中心。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

12、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他呢。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雪弟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等放暑假,你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他喜欢这种感觉。他一边点头,一边问阿爹:“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上海的新家现在什么也没有,等家里都安顿好了,一定想办法把亲婆接来。”雪弟看着在河岸上浮

13、动的芦苇和树梢,不再说话。他在想,上海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阿爹说的那条苏州河,和身边这条河,是不是一样呢?14选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叙述了7岁的雪弟随父亲乘船依依不舍离开老家的故事。15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摇动的手臂比作风中的芦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伙伴们对雪第依依不舍的情形。16第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乡下老家优美宁静的生活,流露出对老家的留恋与热爱之情。17结合选文内容,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4分)结构上:以问句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意蕴悠长。内容上:这是雪弟的心声,表现了雪弟对老家、对亲婆、对玩伴的依恋不舍,同时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我的“奇葩”老师胡珺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就走错了好几个班。走到我们班,一直不敢进,站在门口看了好长时间的班号,过了一会儿,才憨憨地自言自语:“这次应4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