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81095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如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市高刘小学 李方锐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不断研究、探索、实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下面结合本校实际及个人工作实践就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想法。一、 分析原因,抓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我们的老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困惑”的讨论时,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按理说,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天生聪明,又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为什么却越来越难教呢?经研讨分析主要原因还是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3

2、2%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项心理测试结果也表明当前青少年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我县对1000名学生调查,5.85%学生有自杀想法,自杀未遂1.71%,24.3%有生不如死的想法。这三组数字告诉我们:现在大多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和困扰。其主要表现有:厌学、恐学:由于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学习压力,加之现时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看成是地狱,希望早点离开学校。具报道每年春节后各地车站都要拦截很多外出打工的在校中学生。12月15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报道:某中学有6名女学生集体离家出走。我校也时常出现小学生旷课逃学现象,搞得

3、教师很为难。脆弱: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那种百依百顺、唯我独尊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学习和生活中稍有不顺,就会陷入消极心境中,甚至以极端方式来对待。具报道:有一位中学生,他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一次晚会上唱歌,因唱歌跑了调被同学们笑话了,结果认为很没面子自杀了。我校也有一位五年级女学生从家里拿了1元钱,被她妈妈批评了几句,结果她买来一包老鼠药带到教室喝了,幸亏被同学发现抢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事后她的老师们都发表感叹,如果她的妈妈换成是我们,那结果任性:表现为自制力差,凡事由自己性子来,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自卑:表现为自己没有信心,老是觉得自己

4、不如别人,做事畏葸不前,缩手缩脚。此外还有懒惰、嫉妒、焦虑、偏执、狭隘、虚荣、孤僻等外显和内隐的不健康心理也在中小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所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才能的发挥和发展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健康心理因素?我想主要还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的,因此做好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必须以上几方面协调一致,共同努力。 二、加强领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机制。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

5、产物。因此,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重要工作之一。学校要通过观察与聘请心理专家,测量筛选出学生心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象抓“留守儿童”、“学困生”那样,建立“心障学生”档案(只能老师和家长知晓,不可告知本人和他人),确定重点帮扶人,制定帮扶计划。建立评估激励机制。为了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学校要象抓教学、安全那样, 一方面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达标量化考核细则。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老师和克服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6、质量。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蒙台俊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此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教师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是有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的心理特征往往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活泼开朗,做事认真,积极向上会给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有些教师心理不健康或心态不佳,如工作消极,不求进取,他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缺乏自信;如处理事情不冷静、易怒,他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偏激、粗暴、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伤害到学生的身体甚至生命。

7、曾有媒体报道:某教师体罚学生用小刀刮脸皮,嫌学生皮太厚,还有一位教师把学生从楼上扔下活活摔死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影响。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可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就是组织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学校去考察、学习;请进来就是邀请心理专家来校给教师作专题讲座。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素质,二来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说真的,我们的教师在平时只注重教学研究,很少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往往在无意中可能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记得在我读初中时,班上有两位男同学开低级玩笑,互相写信侮辱对方

8、,结果那天上课传纸条时被老师发现收了去,此时那两位同学颤颤惊惊站在位上已面红耳赤,那位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当着全班八十多名同学面读了那两封信,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事后同学们常拿这件事取笑他俩,其中一个自尊心较强的同学很自卑,身体日渐消瘦,成绩一落千丈,只好中途辍学。人们常说:一个好老师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不称职的老师误人一生。因此我想通过培训后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对没有达标的教师暂缓上岗或不准上岗。再次,就是要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共同预防和矫治学生心理问题。教师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只定位在咨询和治疗上,而应重点放在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早发生和早期发现、早期解决上,而不能坐等学生上门咨询,应当要主动发

9、现、主动关心、主动干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目标,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我校有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她不光手脚残疾行走不便,而且说话不清,给他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加之有时受到那些无知小孩的嘲笑很自卑,一段时间她都不愿来上学了,是个有典型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把她作为个案,要求所有授课教师给予特殊关照。在一天大扫除时,我看她提着一壶水从一楼吃力地往四楼上,我有意识地跟上去,一打听才知今天不是她值日,他是在帮助别人。第二天在晨会上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了她,同学们都向她投以敬佩的目光,她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还有一次,我在品德与

10、社会课上布置学生课后调查“一封信的旅程”,第二天当我上课要求学生汇报时,所有学生几乎都不敢正视黑板,这时只见她一拐一拐地走上讲台,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的就是要调查的内容,而且是邮局工作人员帮她写的。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又一次表扬了她,同时我也适时地教育了其他同学。从此同学们都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她重新找回了自信,整个人像变了一个似的,成绩也大有提高。不知大家是否发觉,但我有这样的看法:在小学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女教师优于男教师,年老的女教师优于年轻的女教师。例如我校有几位年纪大一点女教师,平时根本看不到她们训斥学生,但是她们班级的学生很少违纪,班风、学风都很好。相反有些男教师表面上看似管得

11、严,偏偏问题学生出的多。为什么呢?我想根本原因在于女教师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并能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效预防和干预。而另一种教师只注重解决问题而忽视过程管理,事倍功半。以上事例充分说明,只有我们的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广泛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心理疏导,才能预防和矫治学生心理障碍。五、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光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密切配合。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

12、场所,家长是孩子身心健康教育的启蒙老师。一个人从出生到走向社会,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态、言行、教养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由于过去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造成当今农村中小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差异很大,继而影响到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会受到一些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而出现倾斜,这样学校的正面教育结果易被家庭、社会的负面作用抵消,有人形象把它比作5+2=0.。因此学校应针对学生家长心理特点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教养观。社会也要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些优良环境。只有社会、家庭、学校认识一致,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有效推进。总之,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作为专门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学校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只要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有效,学生心理一定会达到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