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8099610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1 道德经共分81章,其中第一章道经,37章,第二章德经,44章。它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二)所写,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呈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魅力的道德经,这本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起源、万物产生、开展、变化、消灭的规律的认识。它博大精深,说话极有正义感,是“万经之王”。 “世人皆知美是美,恶已是;大家都知道好的就是好的,但是不好。所以有没有相互存在,难度和难度相辅相成,长短和上下比照,音和音和谐。就是圣人无为而教无字。一切工作都坚决果断,生而无之,不靠之,生而有之。一个人住就不去了。” 本章主要阐述了世间万物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存

2、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细长与缺少,高贵与卑微,先进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与比较呈现出来的。 世界上所有的概念和价值观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观的推断是相对产生的,所以对立关系是可变的。所以对价值的推断也是变化的。世间万物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言,一件事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善恶美丑,都要泰然处之,不要打搅别人。 后半局部,依据“道是自然”的原则,对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准确的论述,讲明了老子顺应自然,反对善恶无为的根本态度,使万物自然生长开展,师法自然,顺应道。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2 今天偶然读道德经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

3、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

4、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外表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3 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书,包含唯物主义,自然无为,天地不仁的哲学思想,被誉为“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道德经能启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旧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围绕着“道”、“德”来详细阐述各个学科的深刻道理。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会人生。古时候许多思想的根底都来自老子的思想,我们现在社

5、会的许多人都喜爱读道德经,这也呈现了这本书的极大的魅力。道德经中阐述了许多思想、理论,其中物极必反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几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这么透彻,这着实让我吃惊。物极必反指的是事物开展到了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开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古代王朝每一个都经历了初期创立、巅峰和没落,这跟帝王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当帝王穷奢极欲到一定的程度时,人民被欺压到一定的程度,都纷纷起来抵抗,打倒统治。同样的,当一个人恃才傲物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招来祸害。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过分,一旦过度就会出问题。这是历史规律,人生哲理。 我们读道德经就是想从先哲那里学习人生

6、的智慧,提高个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4 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许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感想,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

7、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1、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认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5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根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

8、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由“道”、“德”两局部的论述组成的。 我理解的,道德经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别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合二为一,则能“修道”成功。 道德经“德”的局部,我觉得,并不是仅仅理解为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老子在教给人的修道的方法。德是道的根底,道是德的升华。假如没有德的根底,为人处世、治家、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

9、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即是“德”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觉,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仅是浅略的阅读两遍道德经,无论怎样都不可能窥得其道,甚至不得皮毛。如同林语堂曾讲过的“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响,我自己就是如此。”盼望自己能够坚持学习道德经,修德明道。内容总结(1)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五篇 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1 道德经共分81章,其中第一章道经,37章,第二章德经,44章(2)它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二)所写,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3)” 本章主要阐述了世间万物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4)道德经读后感个人范文2 今天偶然读道德经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5)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