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809851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全心全意做编辑汇编 摘要徐调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文章以其一生的编辑实践为主线,以他在开明书店的工作为重点,探讨了他作为一名学者型编辑、出版全才和作者知音的编辑特点。 关键词徐调孚开明书店 徐调孚(19001981),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原名骥,字调孚,笔名蒲梢。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4月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后来经人向张元济介绍,以补习生的资格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经郑振铎介绍,参与编辑小说月报。1927年继续协助叶圣陶编辑小说月报,期间帮助郑振铎完成了文学大纲第四册的写作。1931年9月接替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

2、直到1932年初停刊。1932年,徐调孚加入开明书店,直到1952年公私合营后离开,在开明书店期间,他编辑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新文学作品和重要古籍。 新中国成立后,徐调孚随开明书店调往北京。开明书店公私合营后,他调入古籍出版社工作,后来又转入中华书局。1981年5月9日病逝,享年81岁。 在徐调孚的一生中,始终从事的是“为人作嫁”的编辑工作,自己留下的著作很少,署名的有木偶奇遇记中国文学名著讲话校注人间词话和现存元人杂剧书录。这四部著作的内容涉及儿童文学、文学史、诗词和戏曲方面。可以说,徐调孚是一个学者型编辑,由于繁忙的编辑工作,使他的研究没有深入下去。而这仅有的四部著作,也还是他编辑工作的副产

3、品。 他翻译木偶奇遇记,是源于对章锡琛和开明书店的支持。1925年,徐调孚和章锡琛同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分别负责编辑小说月报和妇女杂志,两人还同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同事关系以及相同的志趣令彼此之间的关系甚为亲密。章锡琛因编辑妇女杂志的“新性道德号”遭到商务印书馆当局的不满,愤而自办新女性杂志,终被商务印书馆解雇。这一系列的遭遇,徐调孚都颇为同情。他出于对新生的开明书店的支持,与顾均正、赵景深一起,翻译了一套“世界少年文学丛刊”,交给开明书店出版。在这套丛刊里,徐调孚从英文本转译了意大利童话作家科洛提(作者按:也译作科罗狄、科洛迪、高洛第)著的木偶奇遇记。这部童话曾经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过,开明出版了

4、单行本,十分畅销。另外,他还翻译了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这么做一方面提高了开明书店这个出版界新生力量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他又把出书所得的版税全部用来购买开明的股票,给开明进一步以经济上的支持。而在开明书店经济基础稳定,逐步步入正轨之后,他就不再从事翻译工作,而是回到了编辑的本职工作上来。徐调孚仅有的这次翻译实践,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儿童文学翻译和创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文学名著讲话是徐调孚在担任中学生杂志编辑期间,在中学生上连载文章的结集。其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相关知识的介绍,从诗经离骚乐府诗集到唐诗三百首的发展,讲到唐人小说的出现,从讲唱文学八项变文等的产生,再到宋词的起源和发展

5、,以及宋代短篇小说的出现,介绍了元代散曲、杂剧和明代传奇的代表作,最后是对明清水浒*西游红楼四部长篇小说的解说1。这部集子中的文章写于解放前,却直到1980年初才被徐调孚整理出来,当时他早已离开北京的编辑岗位,外放到四川江油与儿子一同居住。据当时中华书局编辑周振甫的回忆,“中华认为可以出版,因为它除了介绍重要*文学名著外,还注意谈各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和演变,有它的特点。”2这部书于1981年6月出版,遗憾的是,徐调孚于5月去世,没有能够看到自己著作的问世。 徐调孚在开明书店做了许多文学古籍标注的工作,校注人间词话是他最为倾注心力的一部。他把王国维的手定本,加上赵万里的补辑本,再把王国维著作中搜集

6、来的有关论词的文字,以及陈乃乾从王氏藏书中各种词集里的眉批作为补遗附后,因此被公认为是最完备的人间词话本3。 1954年,徐调孚整理出版了现存元人杂剧书录。徐调孚从小深受精通目录学的父亲影响,为他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学时代在学习中养成了对词曲的爱好,对他的古典文学编辑工作也产生了不小影响。这个目录早在1948年已经编成,由于当时发表后看到的人不多,又鉴于同好关心,便“重新印一个单行本,以供中国戏剧史和中国文学史研究者暂时的参考”4。 从20世纪20年代进入商务印书馆到20世纪70年代,徐调孚从事将近半个世纪的出版工作,拥有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他一辈子在出版界工作,知道他的人不

7、很多,我不免代他感到寂寞。这种寂寞,调孚生前可能并没有感到。人不知而不愠本来是编辑工作者应有的胸怀”5。可见,徐调孚是甘于这种“为人作嫁”的编辑工作的。在商务印书馆时,徐调孚主要协助郑振铎和叶圣陶编辑小说月报。杂志的主要编辑人员长期只有两人,先期是他和郑振铎,后来是他和叶圣陶。因此一个人要承担多方面的工作,组稿、看稿、编辑、校对、通信等都要做,甚至包括杂志插页的制版和彩印等也要亲自过问。有时还要同时做杂志以外的工作。这段经历对年轻的徐调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进入开明书店之后,徐调孚先是负责出版部的工作,后来又担任编审部主任,其后还曾兼任推广部主任并参与编辑中学生杂志。开明书店的机构简单,人

8、员也比较少,很多时候一个编辑除了阅稿之外,还要负责书稿校对、修改到印刷出版的多方面工作。徐调孚“跟制版厂、排字房、印刷所、装订所打交道,当然是出版部的事,还有版式设计和装帧设计,出版部也要管,此外还要管发稿计划和出书计划”6。徐调孚在商务英文函授学校和小说月报社时,经常和商务的*文排字和印刷工人联系和接触,因此非常熟悉这方面的业务。“一二八”事变中商务印书馆总厂被毁,其中的印刷厂也无形解散。主持人王云五便贷款给这些印刷厂的工人,让他们自行开设小型的排字房和印刷厂,使他们能够自给自足,避免工潮的发生。这时担任开明书店出版部主任的徐调孚,便根据这些工人的能力和技术,把开明书店图书印刷的部分工作分给

9、他们做。一方面帮助了他们,提高了积极性;另一方面在降低开明书店出书成本的同时,加快了出书速度。 开明书店出版的文史方面的书籍,有很多是通过徐调孚的人际关系约来的。他编辑小说月报多年,与众多作家打过交道,加上还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与其他会员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到了开明书店之后,“调孚管得更宽,许多作者本来是他的熟朋友,就由他出面联系”7。当时开明书店出版了不少文学作品,著名的如茅盾的虹蚀茅盾短篇小说集,巴金的灭亡新生家春秋等长篇小说和他的短篇小说、散文集,夏衍的剧本上海屋檐下水乡吟,吴祖光的剧本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正气歌少年游等,都是徐调孚组来的。这些与徐调孚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独到的编辑眼光是分不

10、开的。 徐调孚在编辑工作中处处为作者着想,是现代出版界公认的作者知音。早在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时,他便获得这一赞誉。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1921年沈雁冰对小说月报进行革新,发表了大量新文学作家的作品。1923年改由郑振铎编辑,徐调孚不久便加入杂志的编辑工作。这个时期的小说月报采取灵活的编辑方针,每期的内容都很丰富,除了长篇连载和专栏外,还发表论文、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其中有原创作品也有翻译作品。这些内容力求每期都有涉及,从而显得“杂”。每期都有十二三万字,新年号的字数更多,除此之外还不定时地组织刊发专号和特辑。小说月报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编排受到读者的欢迎,吸引了大量初出茅庐的青年

11、作家纷纷投稿。虽然小说月报社人手长期少至两人8,但这不影响到徐调孚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稿件,因为他充分体会到投稿者对杂志的信任以及对作品投注的期望,“编辑者过去往往都做过作者,更明确地说做过投稿者,一个投稿者的心理,难道编辑不知道吗?”9小说月报在那个时候刊登了较多名作家的作品,对于文坛新秀的佳作也相当重视,许多人因此成名。丁玲就是其中之一。丁玲的处女作梦珂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反响平平。后来她又撰写了一篇莎菲女士的日记寄给小说月报。据徐调孚的子女回忆,这篇稿子是徐调孚在检查字纸篓时发现的,认为是一篇好稿子,和叶圣陶商量过后发表了。这件事徐调孚一直没有跟人提起,直到20年后才因缘巧合的回忆起来

12、,告知子女10。叶圣陶也回忆说:“在那个时期,小说月报刊登了不少新作者的作品,好几位作者后来成了名。近年来常有人提起,说这是我的功劳,并不切当。是调孚和我共同做的工作,有许多好作品正是调孚在成堆的来稿里发现的。那时给小说月报投稿的作者可能还记得,他们收到的复信有些正是调孚写的。”11徐调孚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尽着自己的职责,因此许多作家常常回忆和怀念他。赵景深也是深受徐调孚奉献精神鼓舞的老友之一,称徐调孚为“助人而不望回报的好朋友”12。1924年夏,经郑振铎介绍,赵景深与徐调孚结识。赵景深、徐调孚、顾均正三人共同参与了“世界儿童文学丛刊”的翻译工作。1925年夏,赵景深失业后暂居上海,徐调孚介

13、绍他为小说月报撰写“文坛消息”。徐调孚每天午饭前后便给赵景深送英文文学杂志,作为写作的参考材料,两年来从未间断13。而对古代小说戏曲的爱好使得两人的友谊延续了一生。 进入开明书店以后,徐调孚负责出版部、编审部、推广部的工作,接触作者的机会很多,也常常会有作者来找他,如郑振铎、赵景深、李健吾、吴祖光等。他们都是徐调孚的朋友,来的目的也不都是谈工作,但有工作上的事也会来和他商讨。在开明书店期间,徐调孚还是保持着一心为作者着想的工作态度,提携文坛新秀,提供作品的发表机会。施蛰存的散文集灯下集便是经徐调孚介绍在开明书店出版的。1936年,开明书店为纪念创业10周年,要编辑出版一本小说集,施蛰存的一篇小

14、说嫡裔也是徐调孚约来的。施蛰存回忆说,如果没有徐调孚的敦促,也不会有这篇小说的产生14。夏丏尊的学生杨荫深打算把第一部作品少年英雄在开明书店出版,签订出版合同时需要一个中间人。徐调孚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这事能够帮助青年作家,便欣然出任这个中间人,在出版合同上签字15。周振甫当时刚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毕业,也是由徐调孚推荐加入开明书店的。后来开明书店出版节本*演义,徐调孚便把删节的工作交给周振甫做,许多年轻编辑就是在这样的帮助下成长起来了16。抗战胜利后,欧阳文彬协助徐调孚负责推广部的工作。徐调孚从刊登广告如何有效利用版面,如何配合书刊放置相应的内容,撰写广告的范围和类型等一一教授给她17。在开明书店,徐调孚“火线救书稿”的事迹也是广为流传并为人称道的。“一二八”事变发生时,位于上海闸北区的美成印刷所遭到日寇飞机的轰炸,大火烧到正在排印书稿的排字房。徐调孚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冲入车间抢救出茅盾的夕阳和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他将这两部书稿交给茅盾,当时他还不认识端木蕻良,便请茅盾代为转交。这件事徐调孚从未向人提及。直到40多年后端木蕻良撰写纪念茅盾的文章才为人所知18。徐调孚这种种行为,完全出自于他作为编辑的责任感和他对编辑工作的热爱,体现出徐调孚作为一个“开明人”具有的崇高精神和高尚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