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最终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809428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最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最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最终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 徽 农 业 大 学毕 业 论 文(设计)论文题目 不同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姓 名 学 号 院 系 农 学 院 专 业 农 学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师 中国某二一六年六月 / 某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不同的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课题来源某农业大学学生某专业学号指导教师某职称研究内容1、 不同机插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2、 不同机插方式对叶面积及干物质及的影响3、 不同机插方式对分蘖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计划2015.102015.11查阅相关文献2015.122016.1整理材料并完成开题报告2016.22016.5进行专项实验研究2016.520

2、16.6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特色与创新本研究以春优84(杂交粳稻)和镇稻18(常规粳稻)为参试材料,探讨不同机插方式(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下物质累积、叶面积、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特征。指导教师意见教研室意见院系意见 主要领导签名: 年 月 日目录1 材料与方法41.1试验地基本情况41.2试验设计51.3测定内容与方法51.3.1茎蘖动态调查51.3.2叶面积指数51.3.3干物质积累动态51.3.4产量及其构成因子51.3.5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52结果与分析62.1不同机插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62.2 不同机插方式对叶面积及干物

3、质及的影响72.3不同机插方式对分蘖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93 讨论与结论10参考文献10英文摘要,关键词:11致谢11不同的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作者:X帅 指导老师:何海兵(某农业大学 农学院 农学专业 某 230036)摘要:机插水稻已成为水稻轻简栽培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关于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不足。本研究拟以春优84(杂交粳稻)和镇稻18(常规粳稻)为参试材料,探讨不同机插方式(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下物质累积、叶面积、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机插方式方式对生物量累积在拔节前差异不显著,但至拔节后,钵苗机械摆栽处理显著高于半

4、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处理;最大叶面积指数以钵苗机械摆栽最大,其次分别依次为半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处理;从分蘖能力看,钵苗机械摆栽处理分蘖起始时间早于其他两个处理,且分蘖势较强;最终,钵苗机械摆栽处理产量为9.159.48103kg/ha,显著高于其他两处理。从本试验结果看,钵苗机械摆栽处理较其他两种机插方式更有利于物质累积和产量形成,可视为高产机插模式。关键词:水稻;机械化;特征;产量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7%,其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水稻面积和产量的21%和34%,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另一方面,农业的生产进程具有地域性,这需要一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统一水稻的栽培方式,这

5、也是不可能的、不具有客观性一、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目前大面积水稻机械化生产方式主要以钵苗机械摆栽(使用带钵穴秧盘育苗,大田进行机械摆栽),毯状机插(以毯状小苗机插替代人工栽插的技术),半钵苗机插(钵苗机械摆栽与毯状机械的结合)为主,均具有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优点,但不同地区的最优机插技术仍需不断试验,以期为水稻高产提供科学依据。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1、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查阅大量文献,了解本研究领域的进展。2、在查阅材料过程中,态度要端正,本着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3、对材料得出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以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4、根据实验结果认真撰写论文

6、。论文格式要规X化,以便符合毕业论文要求。三、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高连兴,赵秀荣.机械化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5):45-48.2 X锦萍,钟平,陈川,等. 杂交稻机插秧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1(3):5052. 3 牛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和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1):7-10.4 高亮之,金之庆,等.水稻最佳株型群体受光量与光合量的数值模拟J.某农业学报,2000,16(1):1-9.5 X常富,陈玮.园林生态学.科学,2003,2996 X洪程,朱聪聪,霍中洋,许轲,等.钵苗

7、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某农业科学,2013.7 陈川,X山泉,庄春,等.水稻机插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J.某农业科学,2003.(6):27-29.8 郭玉华,X龙步,都华.不同的栽培条件对水稻茎杆材料学特征的影响.某农业大学学报,2003.34(1):4-79 孙德超,李晓东,姜阿利,等.水稻钵育育苗机插技术特点及其优势.农业机械,2010(20):69.10 陈必安.钵育摆栽技术试验示X.农机科技推广,2008,(1):55-5611 单如东,周风明,X安存,等.机插水稻生育特点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某农业科技,2008,(I):28-29.12 薛艳凤,于林惠.

8、2001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示X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J.某农机化,2001(6):1618.13 黄大明,李有朋,X金波,等.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关键技术J.农家顾问,2010.(3):51-52.14 吴钿,郭建夫,X建中.水稻叶型特征与产量的典型相关分析.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336-33815 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X璐.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67-17116 金军,薛艳凤,于林惠,李伟,徐丹,羌勋良.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中国稻米,2006(6):31-33.四、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起 讫 日 期工 作

9、 内 容备 注2015年10月2015年11月2015年11月2016年1月2016年2月2016年4月2016年5月2016年6月查阅资料;整理材料并做开题报告;进行材料的归类;整理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因此我国很早就推行以毯状小苗、摆栽机插来代替人工播种的技术,其特点是省工、高效等。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30年,我国人口峰值将达到16亿,水稻产出要保持逐年增加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步,对我国耕地占有比越来越大,这势必会影响农业生产,其中包括水稻生产,所以想要缓解人地矛盾,提高水稻单产,加强机械化规模化的发展是行之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常见的种植模式主要有人工手插秧、机械

10、插秧、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等,水稻机插育秧的方式与常规育秧不同,其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的要求较高。虽然抛秧及人工摆栽稻作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我国对钵苗机插研究时间相对美日等发达国家依然较短。对于机插秧来说,由于其对秧龄的要求更短、苗体要求更小,所以培养具有旺盛发根能力的秧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当水稻的产量到达一定程度后,想要进一步实现高产首先需要在生物产量上有所突破。水稻钵育秧苗机插技术开创了水稻插秧生产的新局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标志是:粮食及其它主要的农产品从长期的供不应求而转变为阶段性的供大于求,逐年有余,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

11、。但系统比较机械栽培方式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不足,开展此类相关研究,对水稻机械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从而对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可能具有深远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本试验在庐江县郭河现代农业示X区(117.23E,31.48N)进行。该地区年均降水量为995.3mm;前茬为小麦;土质为沙泥田土,土壤全氮含量1.489 g/kg,速效钾82 mg/kg,有效磷14.66 mg/kg,有机质28.76 g/kg。1.2试验设计于2014年进行大区对比试验,每区面积为25 m56 m,以杂粳春优84(全生育期157d)和粳稻镇稻18(全生育期161d)作参试材料,试验设置钵苗机械摆

12、栽、半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3种机插方式,各机械栽培方式种植密度均按照高产栽培模式进行,其中钵苗机械移栽株行距为13cm33cm,半钵苗机插与毯状秧机插株行距为17cm25cm。各试验处理于同一天育秧(5月24日)和移栽(6月19日),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管理采用浅湿灌溉模式,肥料运筹为:纯氮 300 kg hm-2、P2O5 150 kg hm-2、K2O 150 kg hm-2及Zn等微量元素,其中氮肥基肥、蘖肥均为30%,穗肥40%;磷肥、钾肥基肥和追肥各为50%。病虫草害防止参照高产田管理。机插秧移栽时要求秧龄短、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程度高。机插秧苗适宜的指标是秧龄十五到二十天左右

13、,秧苗茎基部较粗。播种后1周内管理的核心是水分的调节,应做到保持秧床的干湿度适宜。1.3测定内容与方法1.3.1茎蘖动态调查从秧苗移栽当天开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插杆标记记录基本苗数,每个机插方式即3次重复。盛蘖期前每隔5天调查一次,此后分别于有效分蘖临界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各调查一次。1.3.2叶面积指数分别于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每处理取代表性植株5株用烘干称重法测定植株叶面积,每处理重复3此,计算叶面积指数。1.3.3干物质积累动态单位面积上生物量采用 3 点取样,每个点选取3株,按叶、茎鞘及穗(花后)器官分开装袋,分别对其恒温烘干并

14、称重。1.3.4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不同处理横向与纵向分别调查20穴,计算有效穗数,取长势一致的10穴数总粒数与瘪粒数,计算结实率,烘干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各处理收割25m2并脱粒晒干计算实收产量。1.3.5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 和DPSv7.0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机插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表1 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Table 1 Grain yield and its ponents of broadcast-ed rice with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品种Varieties栽插方式Transplantingways有效穗Panicles(104/hm2)每穗粒数Grains per panicle结实率Filled-grainpercentage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