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8081812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术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美术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美术史教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LVIII 西 方 美 术 史西方美术史课程讲义教师 薛峰教材选用: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西方美术史的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美术作品。2. 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基本方法和理论,并对一些与西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对相关钻也的学习。教学方法:1. 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教学主要以作品赏析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多看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去体会每个时代的西方美术的发展状况,以此增强学生对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艺术风格特点的理解。2. 根据课时安排,在每个单元结束的时候(也可以在授课之前

2、),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影像资料,促进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对作品的体会。3. 授课结束后为学生介绍本课题相关的参考书目,布置一些思考题,使有兴趣的同学能够谨向深入的思考和学习;并根据情况适当的设置一些讨论课,使学生就某些西方美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所需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幻灯机(幻灯片)教学要求:1. 要求学生能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 在作品分析的时候能够调动自己的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兴趣的同学能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考试安排:1. 考试形式将根据教务处规定进行。2. 考试分数包括平时成绩和卷面两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卷面成绩

3、占8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出勤率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第一章 史前艺术一、教学目的:1.了解史前美术的酝酿与诞生、史前美术的基本特征、作品鉴赏。2. 理解洞穴壁画的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洞穴壁画的功能三、教学方法:讲授、欣赏四、教学过程: (一)史前艺术概念1.史前艺术(Prehistoric Art)是指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或者是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之前所创造的人类先民的艺术。2.主要分期:旧石器时代 奥瑞纳文化 佩里戈尔文化 梭鲁特文化 马格德林文化3.原始遗存的分类:洞穴艺术、小型雕塑。(二)洞穴艺术 洞穴艺术(Cave Painting),是指涂绘在岩洞深处的绘画,也包或在那里发现的

4、浮雕。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世界最古的绘画旧石器时代(约二万年前)的奥瑞纳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的绘画,是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和尘法国蒙地亚克的拉斯珂洞穴中的壁画。壁画的内容是马鹿、熊等富有现实感的动物,也有极其粗糙的人像。2.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 法国的拉斯科洞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是最为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窟壁画遗址。在这些洞穴里,原始时代的人们用木炭、红土以及动物脂肪油与粘土调制成的颜料,精心描绘了许多野牛、鹿、山羊等动物,其中最大的牡牛长达5米。狩猎是原始人主要的生产劳动,他们把野兽当作认识自然的主要对象。阿尔塔米拉洞内描绘了一头受伤的野牛,它圆睁怒目,伸出双角,力图作最

5、后的反击。奔放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刻画出野牛顽强的生命力,人们甚至会感觉到它的肌肉在颤动,与这只受伤的野牛并列着的还有30多个动物形象,都是先勾线条后涂颜料。很难想象这些生动的形象竟是由那些手握石斧、捕食野兽的原始人类创作的。 (二)洞穴壁画的功能1. 第1种假说是狩猎巫术。2. 第2种假说是洞穴壁画是个人艺术形式的表现。3. 第3种假说认为是对四期的动物的哀悼.4. 第4种假说认为洞穴壁画具有教育意义.5. 第5种假说认为洞穴壁画与图腾崇拜有关.6. 第6种假说认为洞穴壁画是表现生殖繁衍.7. 第7种假说认为是对环境的美化. (三)原始雕塑维伦多夫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

6、rf),又称维朗多尔夫的维纳斯,是一座11.1厘米(4又3/8英寸)高的女性小雕塑,该雕塑于1908年由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Josef Szombathy)在奥地利维伦多夫(Willendorf)附近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雕像由一块非本地的、带有红赭色彩的鲕粒石灰石雕刻而成。1990年,借助地层的重新分析修订,一般估计该雕塑雕刻于西元前22,000至24,000年。关于其起源、创作方法和文化含义人们几乎一无所知。名字中的维纳斯并非指其是一现实主义雕塑,而是对妇女形象的理想化描绘。雕像的阴户、乳房以及肿胀的下腹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特征都与旺盛的生育能力密切相关。引起鲜明对比的是雕像短小的四肢,和

7、手臂折于乳房前,雕像的脸部无法看见,她的头部为编制物,许多眼睛或是某种头饰所环绕。克里斯托弗维特科姆(Christopher Witcombe)曾指出,“使用讽刺性的幽默将这座小调像鉴定为维纳斯至少满足了某些对远古, 对妇女和对某些体验的假定感觉”。同时,另一位当时的专家勉强将她鉴定为一位在老欧洲的旧石器时代地球之母女神。一些人认为,她的肥硕身材是代表了其在猎人社会中较高的身份地位,另外她明显强盛的生育能力可能也是安全和成功的标志。雕像的腿部并未设计为能让雕像站立的形态,因此有人推测雕像是用于手持而非简单放置观赏之用。以致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她并非是生殖女神而仅仅是一个带来好运的符咒。更有人认为其

8、可能是设计作用于插入阴道,以乞求带来旺盛的生殖力。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现是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 Museum)的收藏品之一。在此雕塑发现及命名后,又发现了多个类似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品。它们全部都被认为与维纳斯雕塑相关。思考题:原始洞穴壁画的功能是什么?第二章 爱琴艺术一、教学目的:了解爱琴美术的酝酿与诞生、爱琴美术的基本特征、作品鉴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克里特与迈锡尼艺术三、教学方法:讲授、欣赏四、教学过程: (一)“爱琴文明”背景希腊爱琴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北希腊的卡尔息狄斯地区曾发现早期人类头骨,有的学者认为属于尼人类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散见于希腊半岛。

9、南希腊阿哥利斯地区的弗朗克提洞穴中有约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居民捕捉海鱼,并使用黑曜石制作的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分布于希腊本土和爱琴海诸岛,最早的时间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的遗址有马其顿的新尼可米底亚、色萨利的塞斯克罗和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等。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驯养绵羊、山羊、猪等家畜,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缺乏坚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处居民多以黑曜石制造具有较锋利边缘的石器,而黑曜石只产于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米洛斯岛。这说明早在公元前60007000年间,爱琴海上就开始了互通有无的往来。 公元前3000年代初

10、,希腊爱琴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年代则为中、晚期青铜时代,先在克里特、后在希腊半岛出现了最早的文明和国家,统称爱琴文明。古代希腊的历史几个阶段:古代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9世纪);(3)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4)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期);(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4年)。 (二)米诺斯艺术1.米诺斯(Minos)艺术的背景克里特(Crete)城市国家的兴起 克里特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约始于公元前6000年,以后发展较平稳,居民多居洞穴中。公元前2500年

11、后,铜器、青铜器逐渐增多,匕首占很大比重。冶金术大概由小亚和基克拉迪斯群岛传来。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引人注目。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2.发展分期: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

12、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或1380年);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3.克诺索斯(Knossos)王宫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座王宫。新王宫时期,此宫曾多次遭到破坏(可能和地震有关),但每次破坏后都修造得更为宏伟富丽,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现在王宫遗址已得到充分发掘

13、和部份复原,其建筑总体呈长方形,按米诺斯宫室的通例,四周不设围墙望楼,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宽30米),倚山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庭院以西楼房有两三层,以东楼房则有四五层,从东麓远望王宫,但见层楼高耸,门窗敝廊参差罗列,其景观为古代王宫所罕见。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梯道宽阔,彩绘艳丽,被誉为王宫建筑最杰出的纪念物。其旁之双斧大厅分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厅旁的王后寝宫则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

14、,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和建筑的高度水平相仿,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显示了克里特文明注重灵巧秀逸的特色,和东方各国的威严沉重有别。 (三)迈锡尼(Mycenae)艺术1.迈锡尼文明的兴起和繁荣 迈锡尼人和克里特的米诺斯人不是同一民族,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而南进入希腊的。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已进入铜器时代,犹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

15、00年才称王立国。迈锡尼城是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附近还有梯林斯城,是直属于迈锡尼的一个军事要塞。它们构成迈锡尼王国,在希腊诸国中最称强大。2.防御建筑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以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内建豪华王宫。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其间,其繁荣富庶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在海外贸易方面,迈锡尼较克里特也是有过之无不及。埃及、叙利亚、腓尼基、塞浦路斯以及意大利南部、利巴拉群岛等地都有迈锡尼陶器出土,数量皆超过各地曾发现的克里特陶器。在爱琴地区和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为广泛、众多,现已发现的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1000以上。 (四)诗诗与文明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 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三千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这两部史诗,单就研究结果印成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